以下是含有台灣國樂團的搜尋結果,共07筆
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的首場海外特展「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於當地時間11日晚間在捷克國家博物館盛大揭幕,本次展覽精選131組件珍貴文物,其中最受矚目的人氣國寶〈翠玉白菜〉更是首度登上歐洲舞台,與國寶〈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等經典展品同場亮相,吸引捷克與國際觀眾目光。
文化部長李遠訪問捷克,特別將電影作為文化交流的重要議題。11日上午,他與中歐最大的人權影展「One World國際人權影展」節目總監波什圖爾卡(Tomáš Poštulka)會面,波什圖爾卡盼與台灣「國際人權電影節」合作,並將以「世界人權電影節網絡」(Human Rights Film Network)會員的角色,邀請台灣加入該組織。目前已有超過60國參與,若能成行,有助提升台灣在人權電影領域的能見度。
《西遊記》的孫悟空借芭蕉扇故事,今夏將有驚豔全新面貌!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與法國里昂新一代劇院(TNG,同法國里昂新世代國家戲劇中心)共同製作的《公主與她的魔法扇》,將於8月1日至3日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上演共6場。以光影劇場科技創造虛實交錯場域,搭配台灣國樂團的電影級配樂,台法共製科技與劇場深度融合,傳統戲曲功底透過法國全像影像,展現鐵扇公主的自我意識轉化歷程,給予觀眾全新體驗。
今年是已故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30周年,國家文藝獎得主魏海敏是台灣唯一的梅派傳人,她表示,自己在生活、舞台上都處處實踐著梅派藝術,以「京劇女將」的姿態,傳承著古老的表演藝術,她正馬不停蹄地投入全新製作,將以梅派經典《天女散花》為靈感,和台灣國樂團合作音樂會「在梅邊—天上人間」,演唱梵曲《天女散華》,紀念她的師祖梅蘭芳。
今年是已故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30週年,兩岸有不少慶祝活動,1990年代,在兩岸恢復交流初期,國家文藝獎得主魏海敏到北京拜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因而成為台灣唯一的梅派傳人,她表示,她在生活、舞台上都處處實踐著梅派藝術,以「京劇女將」的姿態,傳承著古老的表演藝術,從美國壯遊一圈回來的她,馬不停蹄地投入全新製作,將以梅派經典《天女散花》為靈感,和台灣國樂團合作音樂會「在梅邊—天上人間」,演唱梵曲《天女散華》,紀念她的師祖梅蘭芳。
2015年故宮南院欲展示影星成龍捐贈的「獸首」仿品,被批評世界級的博物館不該收現代仿製。國民黨立委黃健豪6日揭露,故宮規畫5月於南院展示近代仿品「曾侯乙編鐘」,不尊重有70萬件原件展品的博物館美名,更不尊重中南部民眾,要求重新檢視展品規畫,讓中南部民眾也能欣賞真正歷史悠久的典藏精品。故宮回應此案為「編鐘之美教育推廣合作」,非文物展覽,且尚在洽談階段,將審慎評估。
立法委員黃健豪委員6日質疑故宮南院規劃今年5月於南部院區2樓大廳展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曾侯乙編鐘」,是展示仿品而不尊重中南部民眾,對此故宮回應該此案為「編鐘之美教育推廣合作」,非文物展覽,且尚在洽談階段,將審慎納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