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灣癌症的搜尋結果,共254筆
肺癌長年高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且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一發現就已屬中晚期,桃園市自民國112年3月起率全國之先推動「擴大肺癌篩檢計畫」,與18家醫院合作,針對設籍桃園、40歲以上具高風險因子的市民提供免費LDCT檢查。根據桃園市政府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已完成逾4萬人篩檢,發現233例肺癌確診個案,其中92%為早期病例。
藍莓含有花青素成分,能延緩老化、降血壓、保護眼睛與腦部、幫助血糖穩定,但價格偏貴,營養師王證瑋表示,其實平價的茄子也含有花青素,有類似的保健效果;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茄子含有多種維生素、綠原酸與對抗腫瘤的龍葵鹼,營養精華位於表皮,在古代可是專供皇帝食用的「長壽菜」。
研究所學生蓓蓓過去因為愛美,常笑稱自己有容貌焦慮症,出門前總要花上大半天打理,害怕任何瑕疵被看見。直到一次家教中,遇見學生的母親是一位正與癌症奮戰的病友,用堅強與微笑面對疾病,讓她深受感動,也萌生幫助癌友的念頭。她想,雖然無法提供經濟援助,但她有一頭健康的長髮,或許能成為他們的力量,於是決定捐出頭髮,甚至勇敢剃光整顆頭,讓每一絲頭髮都能「物盡其用」。
南韓模特兒金性燦(김성찬)2013年從時裝秀出道,隔年參賽韓版《超級名模生死鬥》第5季走紅。豈料,他的親哥哥6日證實,金性燦不敵癌症過世,享年35歲。
大腸癌長年高居台灣癌症排行榜首位,根據國健署統計,每年新增病例高達1萬7千人,且罹患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表妹婿才20多歲就罹患大腸癌,推測和飲食息息相關,包括烹調喜歡添加辣油、特別愛吃豆腐乳等醃漬發酵品,她提出飲食4少原則預防,如少吃燒烤食物、少高溫烹調、少吃醃製食品、少碰不新鮮食材,強調自己不會碰。
賴清德總統今天接見醫療奉獻獎得主表示,政府相當重視「均衡臺灣」及「健康平權」,希望不管在臺灣哪一個角落,都能有機會得到妥適的醫療服務。健保制度已推行30年,對臺灣社會貢獻良多,但這段期間也有些問題需要解決,政府正積極進行健保制度改革,希望讓健保永續發展,提供民眾健康最好的保護。
歌手坣娜傳出本月16日因病去世,據《ETtoday新聞網》報導,雖然她患有紅斑性狼瘡,但最終是因為不敵胰臟癌離世。胰臟癌又有「癌王」的稱號,患者確診時恐已到晚期或轉移其他器官,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皆是不敵此病。
美商加熱菸17日開賣,但外包裝未依法標示尼古丁含量,遭衛福部要求下架。台灣拒菸聯盟今天(22)號召10多個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怒批菸商藐視台灣法律、踐踏國人健康,並質疑跨國菸商不願遵守法規標示,恐有「不能說的秘密」。
台灣神隆連續16年耕耘之公益藝文講座「神隆藝壇」,於10月15日圓滿結束。另外,適逢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特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共襄盛舉,除提供癌友及家屬療癒身心靈的饗宴,即日起至11月8日線上捐款予台灣癌症基金會並備註「台灣神隆」,將有機會獲得精美小禮。
台灣的蓮藕採收時期橫跨夏秋冬季,台北農產指出,蓮藕是水生植物蓮花的地下莖,由蓮鞭膨大形成,富含澱粉。台灣癌症基金會則表示,蓮藕內藏豐富維他命C,保護身體免於受到活性氧的傷害,還有纖維質、多醣,可提高免疫力,進而幫助預防癌症。
2025長庚醫學週今日(16)正式展開,舉行公共議題論壇,聚焦「癌症篩檢、健保政策優化、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展現癌症防治成果。長庚近5年五癌篩檢陽追率全面突破9成,發生及死亡率最高的肺癌更達近100%;同時透過AI導入、11科跨科整合、發展免疫治療等,打造堅實團隊。
「好小子」顏正國驚傳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消息震驚社會大眾。癌症關懷基金會觀察發現,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能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也有助於減少癌症復發的機率。
台灣中部地區時常因為台中火力發電廠,引發空氣品質不佳的質疑。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分享,有位30多歲的中部男子近日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健康檢查,沒想到肺部竟有10顆結節,其中更有一顆9mm的毛玻璃肺結節,但男子平時沒有抽菸習慣、沒有任何不舒服症狀,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
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肺癌已連續多年高居台灣癌症死亡率首位,為讓肺癌病友及家屬獲得最新醫療資訊與心靈支持,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攜手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肺癌病友座談會」,現場參與踴躍,氣氛溫馨感人,充滿希望與正能量,座談會最終在大合照中圓滿落幕。與會者紛紛表示,透過此次活動不僅獲得了最新的醫療資訊,也在彼此的生命故事與互相扶持中汲取勇氣與力量。
「神隆藝壇」為台灣神隆連續16年耕耘之公益藝文講座,今年講座訂於10月15日晚間在南管局演藝廳舉行,此次以「書,是溫柔的解方」為企劃主題,邀請知名作家吳若權先生擔任主講人,一同從閱讀中找到照顧的力量。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兌現癌症新藥基金政見,今年以公務預算挹注50億元,明年將達百億規模。不過,因今年已收載藥物到明年還會繼續使用,台灣癌症基金會估算,明年恐剩不到40億元可用於收載新藥,呼籲政府將癌症新藥基金法制化,並穩定財源,確保永續支持癌友治療。
賴清德總統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今年以公務預算挹注50億元,明年將達百億規模。不過台灣癌症基金會估算,明年可用於新藥收載的費用恐剩不到40億元,呼籲政府將基金法制化,並穩定財源,確保永續支持癌友治療。
少子化加劇,衛福部國健署自今年9月1日起,試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方案」,提供18至40歲的乳癌與血液癌症病患,提供凍卵、取精子補助。但醫界認為,政策限定年齡與癌別,不僅造成「年齡歧視」與「癌別歧視」,也落後日、韓國許多,呼籲拿掉限制,才能真正鼓勵想生育者。國健署表示,新方案上路尚不到1個月,已經有11家人工生殖機構申請,共17例患者通過核准,補助計畫會再進行滾動式調整。
被稱為「超人醫師」的徐超斌昨(18日)病逝,享年58歲。徐超斌一生為南迴醫療奉獻,曾因疲勞導致中風,後又得鼻咽癌,飽受病痛所苦的他卻未中斷行醫,令各界相當不捨。鼻咽癌好發於男性,各年齡層都有罹患可能,但以40至60歲年齡層居多,早期發現並不容易,症狀相當多樣化,包括頸部淋巴腫大、鼻口出血、耳鳴或耳悶塞、頭痛、舌頭不靈活、鼻塞、臉麻木等,若持續2、3周未消失,就得就醫。
檳榔在台灣長年被視為提神解勞的「口中菸火」,對許多勞力工作者而言,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醫界與國際癌症研究組織早已明確指出,檳榔是導致口腔癌與頭頸癌的重要致癌因子,其危害遠比民眾想像中更廣泛而深遠,唯有拒絕檳榔才是遠離癌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