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美21世紀貿易的搜尋結果,共262筆
總統賴清德4日出席工商時報舉辦的「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台北場論壇開幕式致詞時,肯定台灣金融市場持續增長,股市突破新高,顯示台灣企業競爭力提升。他指出,政府推動「三大面向」經濟發展策略,朝向智慧化、數位化發展,持續協助產業升級轉型,讓產業茁壯。他說,政府成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希望把豐沛資產留在台灣,「美國有Golden Age,台灣也應有自己的黃金年代。」
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前夕,美國《時代雜誌》刊出亞洲問題專家高德斯坦的投書,批判賴清德是一個魯莽的領導人,美國應對他提出警告且予以節制,避免其危及台海現狀;高文甚至稱台灣是「最危險的引爆點」。
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前夕,美國《時代雜誌》刊出亞洲問題專家高德斯坦的投書,批判賴清德是一個魯莽的領導人,美國應對他提出警告且予以節制,避免其危及台海現狀;高文甚至稱台灣是「最危險的引爆點」。
總統賴清德日前受外媒訪問時表示,希望敦促日本與台灣達成雙邊貿易協定,並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而今挺台的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後,是否更有望推動目標?外交部回應表示,台日經貿關係緊密,產業互補性高,期盼日本持續發揮領導力,給予更大的支持、協助,相信台日若能達成雙邊協議是件互惠互利的事。
美台關稅貿易談判一直處於蓋牌階段,不似美國與日本、南韓、泰國、越南、英國等內容已大部分或全部為人知曉。
美台關稅貿易談判一直處於蓋牌階段,不似美國與日本、南韓、泰國、越南、英國等內容已大部分或全部為人知曉。
台美啟動對等關稅談判以來,談判團隊肩負國人的期待,進展動見觀瞻,壓力格外沉重。身為談判團隊一員的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暨談判代表、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顏慧欣,在整場談判中,充分運用法律人的縝密思維、國際經貿的宏觀視野,為台灣爭取最大利益空間。
「川普2.0」強打的對等關稅在8月7日實施,經濟部貿易署隔一日才被動說明,台灣的對等關稅是在原最惠國稅率之外「再疊加20%」。雪上加霜的是國安《232條款》調查報告還沒公布,美國「窮台」看不到盡頭。
「川普2.0」強打的對等關稅在8月7日實施,經濟部貿易署隔一日才被動說明,台灣的對等關稅是在原最惠國稅率之外「再疊加20%」。換句話說,工具機原稅率4.7%,加徵後達24.7%;零關稅的農漁產品直接跳至20%……以此類推。雪上加霜的是國安《232條款》調查報告還沒公布,美國「窮台」看不到盡頭……。
川普政府推動的對等關稅措施,台灣主要面臨來自三方面的挑戰:一是國家別的關稅,其次是台灣要付出的代價,三是特定產業別的關稅。
川普政府推動的對等關稅措施,台灣主要面臨來自三方面的挑戰:一是國家別的關稅,其次是台灣要付出的代價,三是特定產業別的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台灣對等關稅20%,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半導體、高階伺服器、高階工具機比較有機會到美國投資;至於傳產的難度比較大。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為,由於越南的人事、勞工成本仍遠低於台灣,傳產海外布局,仍適合移往越南、印尼。
台灣和美國的對等關稅談判,進入最後衝刺階段,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也第四度銜命赴美。兒時就立志成為外交官或律師的她,在重要對外經貿談判的過程,幾乎無役不與,曾參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磋商過程,久經歷練,如今已成為台灣對外經貿談判的重要掌舵者,在各方角力、局面錯綜複雜的國際談判桌上,爭取國家的最大利益。
美國宣布首波對等關稅名單未見台灣,令產業界憂心忡忡。「國安人士」9日強調,賴清德總統每天掌握談判團隊的進度,相較於日韓,台灣「仍在談判,就是好事」;學者蔡明芳則建議,台灣降低非關稅障礙是必然趨勢,行政院應針對開放市場後的可能衝擊與因應,與社會持續溝通。
台美關稅談判遭外界質疑卡關,對此,國安人士今天表示,賴清德總統每天掌握最新進度,目前持續討論中,沒有卡關或觸礁。台灣算是比較少數的國家中,可以逐步照著談判進度討論與推進,相較日、韓等國,台灣仍在持續談判就是好事。
產業實質受到川普關稅的衝擊,台美貿易諮商的進度又不明確,台經院最新調查三大產業廠商對景氣的看法,連續4至5個月持續看壞。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24日表示,台灣和美國的貿易諮商不是只有關稅的問題,還有非關稅障礙的問題,如國內租稅、美輸台配額、規格限制等,然而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比較緊張應該不是對等關稅,而是「232關稅」(國安調查),涉及半導體、伺服器輸美,影響會比較後面。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餘波盪漾,除了重創國際貿易成長,也嚴重威脅全球經濟前景。世界貿易組織(WTO)指出,全球貿易量從去年10月的估計擴張3.0%,下修為今年5月的2.8%,減少0.2個百分點。WTO同時表示,若川普持續推動「對等關稅」政策,今年全球貿易量將更加萎縮,甚至僅成長1.5%。
對賴總統就職周年演說內容詮釋及評價,各界莫衷一是、南轅北轍。從內容未出現兩岸互不隸屬論、脫鉤斷鏈論、脫中入北論,沒有批判兩岸敵對責任在中國不在台灣、未出現界定中國境外敵對勢力及批判中國統戰,屬於極為低調溫和、隱晦模糊路線,釋放些微善意。但賴總統仍在演說文本中,隱藏其傳統意識型態、價值及主張,全篇僅提台灣,也略帶提國安17項因應策略,多次論及美台關係、新南向政策,但卻無兩岸關係及政策、議題。
賴清德總統在520以「迎風轉型、穩健前行」為主軸發表執政周年談話,講稿中用了33次台灣,美國則出現了5次,還兩度強調要深化台美關係以及定軸未來台灣經濟路線是「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從賴清德3句不脫美國,對大陸則隻字未提的談話內容,足以顯示賴總統所謂的經濟轉型無非「脫中入美」,但台灣想迎美國的風,美國卻未必願意領台灣的情。
賴清德的就職周年演說,是一篇徹底「去中國」的政治宣示。整篇演說未見「中國」2字,彷彿中國大陸不再存在於台灣的視野與命運之中。然而,這樣的迴避,並不是克制,而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扭曲與政治操弄的極致。他以「雙少數」總統之姿,不但無視社會多元立場的期待,更視國際新局為無物,選擇一條與現實脫節的獨行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