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美軍事的搜尋結果,共76筆
本次台灣首場「和平推」的想定中,大背景為非綠陣營贏得2028年總統大選、立院也是非綠陣營過半,但截至520交接前,美中台三邊關係仍有許多意料不到的突發「黑天鵝」和蓄積已久但為人所忽視的「灰犀牛」事件,需各方施策謀求穩控降級。從勝選陣營的角度論,確保520政權交接順利舉行,是漫長的4個月過渡期中的首務。
本次台灣首場「和平推」的想定中,大背景為非綠陣營贏得2028年1月的總統大選、立院也是非綠陣營過半,但截至520正式交接前,美中台三邊關係中,仍有許多意料不到的突發「黑天鵝」和蓄積已久但為人所忽視的「灰犀牛」事件,需要各方施策謀求穩控。從勝選陣營的角度論,確保520政權交接順利舉行,是漫長的4個月過渡期中的首務。
國安局副局長柯承亨請辭獲准後,傳出內定將出任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一職。由於多年來柯鮮少在外界及媒體曝光,向來相當低調,但殊不知,他在陳水扁執政時期,曾出任國防部副部長、海基會秘書長、國安會諮詢委員,軍事與情治資歷相當完整,是民進黨青壯世代中,少數對國防、兩岸、軍事有實務經驗者,面對國防部諸多建軍規劃與國外合作,他接任國防研究執行長並不為過。
國防部9日發布114年度「國防報告書」,內容涵蓋中共軍力支出發展、國軍建軍戰略、全社會防衛韌性規畫等議題;而該書第1章節前特別全版印刷1張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空拍照片,外界解讀有意強調台美軍事合作關係。軍方人士補充,國軍未來籌獲裝備將以「科技取代人力」為目標,並納入AI趨勢及相關技術評估。
隨著川普政府近期對台灣祭出20%的「暫時性關稅」、持續施壓「護國神山」台積電加大在美投資,以及傳出禁止總統賴清德過境紐約等舉措,台灣社會對美國的好感顯然受到衝擊,台灣內部的「疑美論」正在孳生,對於台海若有戰事,美國是否真的會出兵防衛台灣,這個問題應成為社會爭論的焦點。另一方面,也有聲音質疑,賴清德上任後台美關係不及蔡英文時期熱絡,《紐約時報》甚至評論,受關稅爭議影響,「台美關係異常緊張」。
美國在台協會(AIT)25日主動公開與國民黨5名立委會面照片,表示雙方針對美台防衛合作進行討論。有爆料指出,會中除了聚焦國防、民防等台灣自我防衛議題,也觸及台美關係。AIT官員更開門見山表態,比起美方陳述立場,更想聽藍營怎麼想。藍委則強調,國民黨支持強化國防與民防,並反控民進黨習慣操弄民粹,把專業議題泛政治化,呼籲美方不要偏聽,不要被綠營誤導。
美國在台協會(AIT)25日突透過社群平台發文透露,AIT處長谷立言上周與國防部長顧立雄會面,討論美國將持續依據《台灣關係法》履行對台承諾,以強化台灣防衛能力;顧立雄今(26)日表示,台美軍事交流一向維護區域和平安全穩定,跟AIT交流是各項台美軍事交流的一環。
印太地區局勢成為美國戰略重中之重,今年美軍聯合軍事演訓「北方打擊」(Northern Strike)首次以印太區域為背景,選在密西根州舉行,模擬印太多島嶼環境,內容聚焦海上行動,強化美軍海上後勤補給能力。據透露,台灣有逾500名士兵參與本次演訓,顯示台美軍事交流日趨緊密。
重兵佈防在金馬離島,讓對岸聞風喪膽的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101偵察營海龍蛙兵(水鬼)將有重大戰略調整。國防部確定將任務重心移至澎湖,金馬地區僅保留小兵力部隊,未來儲訓隊也將遷至澎湖牛心灣,以利與美軍海豹部隊協訓,且訓練能量與編制將會擴充。
民進黨政府推動「非核家園」政策引發國內外質疑,繼先前遭美國《國家利益》雜誌(The National Interest)批評「自毀長城」後,美東時間5月29日該刊再刊出一篇重磅評論文章,標題為〈Taiwan’s Energy Missteps Are a Growing Liability for U.S. Strategy〉,直言台灣的能源政策錯誤,已不再只是內政問題,而是美國國防部署上的戰略負擔,必須儘速修正。
中美要對話要和解,兩岸這樣持續對立也不是辦法,雖然和平是雙向的,然而,面對賴政府一周年之際,雖然現今兩岸關係仍沒有任何的曙光,但和平主義者仍不放棄希望,期盼對賴政府及民進黨和綠營支持者仍需要思考一些問題,能否要走到無法挽回的地步?這是一條無法挽回的不歸路,需要深思;賴清德該怎麼說?怎麼做?恐怕要仔細的琢磨;話一出口就難以回頭,賴清德上任時以民國時期的祖國論來面對中國大陸;一年了以二戰反侵略反專制,以1949年中共建政來回應,期盼放棄對台侵略;未來呢?文革或八九民運來說事嗎?一路走下去,兩岸無解回不去了。
日前漢光41號演習電腦兵推,傳出美陸軍退役四星上將羅伯特.艾布蘭(Robert Bruce Abrams)擔任參謀總長梅家樹上將的「顧問」。國防部對此僅表示,台美軍事交流均按年度計畫正常執行。對此,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15日就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圍繞台灣海峽的軍事平衡,已經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引發討論。
美國為結束俄烏戰爭一度中斷供烏武器,歐盟國家突然驚醒,軍火必須自給自足不能任由其他國家控制,計畫投入超過一兆歐元於軍工產業。台灣面臨中國增加機艇繞台及軍演次數,也積極提高國防預算,相關供應鏈業績股價看好。
台海對峙局勢升溫,國防部19日又宣布將編列特別預算,爭取國防預算達到GDP的3%以上,加上「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公布,激勵軍工、航太族群股價表現,雷虎、和成19日股價分別大漲超過6%、8%,漢翔、晟田、寶一等個股更是以漲停作收,族群在台股重挫中表現格外亮眼。
國防部18日發布2024年「4年期國防總檢討」,其中,軍事戰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未變;報告指出,遠距武器及無人系統快速發展,使敵我部隊可從更遠距離、以多種方式對戰場目標精準攻擊,前線與後方之界線模糊,需全民總力支持作戰。
國防部發布民國114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QDR),國防戰略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善用台灣地理防禦優勢及各式武器裝備,發展「多域拒止、韌性防衛」軍事作戰整備方向;報告指出,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3%以上的目標。
俄烏戰爭3周年了,在川普的陰影下,在烏克蘭舉辦的紀念活動只有歐盟與十餘個小國領袖蒞臨打氣,美國連代表都沒派。回顧2年前,西方各國爭相邀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訪問;他在美國國會演講,獲得全體議員起立鼓掌。當時的意氣風發映照現在的落寞,真令人對國際現實的冷酷無情感慨萬千。
俄烏戰爭3周年了,在川普的陰影下,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辦的紀念活動只有歐盟與十餘個小國領袖蒞臨打氣,美國連代表都沒派。回顧2年前,西方各國爭相邀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訪問。他在美國國會演講,獲得全體議員起立鼓掌。當時的意氣風發映照現在的落寞,真令人對國際現實的冷酷無情感慨萬千。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下令凍結援外支出以待審查,美對台逾10億美元軍援也遭凍結;國防部表示,對美國防政策之變動,國防部將密切關注,但對美軍購不會受影響。不過學者擔心,台美軍事交流未來可能改由我方全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