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合資品牌的搜尋結果,共43筆
據《界面新聞》報導,曾經以省油耐用且經濟實惠而著稱的韓系車,如今正在被中國消費者遺忘。市場份額已經從2013年的8.8%,降到2024年的1%。這一年,現代與起亞在中國一共賣了32萬輛新車,僅相當於比亞迪月銷量的九成。
大陸東風汽車集團(東風集團股份)稍早在港交所公告,將推動子公司嵐圖汽車以「介紹方式上市」登陸港股,東風集團股份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東風說明,公司整體業績不達預期,擬透過分派、合併及上市等方式,進一步整合優質資源向新興產業集中,實現估值重構。
據澎湃新聞報導,大陸車企「以價換量」導致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繼續惡化。8月18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佈「2025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這是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第17次展開該項調查。調查顯示,2025年上半年,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進一步惡化,過半經銷商陷入虧損。
由於「反內捲」和國家補貼資金空窗期的影響,大陸乘聯分會最新公布,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82.6萬輛,年增6.3%,較3~6月15%的高增長明顯下滑。另,7月新能源車零售98.7萬輛,年增12%,增速亦較6月的29.7%大幅放緩。
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大陸蓬勃發展,陸產品牌逐漸擊退外資與合資品牌長期把控市場的局面。日本車企三菱汽車(Mitsubishi)近日宣布,結束在大陸生產引擎,未來三菱計畫將重心放在東南亞市場,強化該地區的生產。這項決策,除正式宣告三菱完全退出大陸市場,也象徵著大陸汽車產業過去「以市場換技術」時代的終結。
今年上半年,中國車市因關稅、價格戰持續等因素交雜,眾多合資品牌在中發展受阻,然而,豐田卻逆勢而上。今年1到6月,豐田汽車(含淩志)在中銷量達到83.77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8%。截至7月中旬,豐田在中累計銷量已突破2500萬輛,成為首個達到這一里程碑的日系車企。
大陸電動車霸主比亞迪野心勃勃,傳出可能繞道泰國,以與賓士合資品牌騰勢整車進口台灣,推出豪華SUV「N9」為首發。但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對此表示,「我當面問郭智輝部長,他說這事100%不會發生!」
隨著大陸本土汽車品牌崛起,不僅迅速攻占當地市場,更進一步出海布局,使日本、歐美等傳統外資車企大廠在大陸市場的前景愈加黯淡。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最新研究報告預估,時至2030年,大陸汽車品牌在國內的市占率將攀升至76%,而外國車企的市占率則會繼續下滑。
廣華-KY(1338)今天召開股東會,承認通過113年度營業報告書與財務報告、決算表冊、盈餘分配案等各項討論議案,去年度營運虧損,仍從保留盈餘配發現金股利0.75元。
和勤(1586)4月合併營收2.16億元,月增9.43%,年減0.1%;累計1-4月營收7.58億元,年減12.56%。和勤指出,無畏國際車市面臨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多項車用零件新產品陸續啟動,帶動營收逐月攀升,隨著新產品出貨增量,預期營收穩定升溫,全年營收逐季走高。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24年,中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31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有望達到1300萬輛。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首次實現年度銷量超1000萬輛的里程碑。據澎湃新聞報導,在中國,從整車製造到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生產,一條完整且極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然形成。
近幾年快速成長的大陸新興新能源汽車商比亞迪,終於在群雄並起的中國大陸汽車製造業登頂,一如各界預期地成為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據比亞迪公佈的汽車銷售量顯示,2024年共計銷售新車427.21萬輛,首次超越已連續18年高居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上海汽車集團。
汽車零件廠年前傳統旺季出貨動能強,繼東陽(1319)11月營收創單月高後,精確(3162)亦告捷,受惠電動車需求熱,11月營收5.98億元,月增16.2%、年增56.87%,創單月營收新高,累計前11月營收40.61億元、年增27.84%,亦為同期高。
據界面新聞報導,跨國汽車公司在中國市場面臨銷量下降和利潤壓縮的雙重挑戰,其平均每年約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00億元)的利潤空間正受到威脅。2023年跨國汽車公司在中國市場賺取的淨利潤同比跌去32%,2024年上半年又同比下跌44%。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在一場線上溝通會上透露上述信息。
台股本周延續反彈氣勢,25日小漲0.19%、收22,948點,持續往23,000點大關靠攏。盤面上除部分科技股領銜,非科技股亦有亮點,金控旗下投顧看好台灣製鞋與成衣供應鏈明年將持續增溫,看好聚陽(1477);法人也看好車用零組件的東陽(1319),長線將持續成長。
近年來外商汽車製造業在中國快速下滑,在中國車企進入價格戰後,對外資車企在中國的銷售更是雪上加霜,也因此造成外資車企裁員關廠,甚至撤資。不過,有些外資則選擇與中國車企合作來試圖扭轉局面,各種合資品牌陸續出現在汽車市場上,讓大陸汽車業呈現出全新的風貌。
大陸汽車大廠上汽和廣汽兩大集團同日發佈第3季度財報,同時也是最難看的一次財報數據。兩家車企銷量、營收、淨利潤,全部都呈現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燃油車業務銷量崩跌,可稱之為時代變革潮流下被嚴重席捲的車企。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在內部講話中說,很多幹部很驕傲,頭抬得比天還高,要學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隨著大陸新能源車市強勢崛起,日本三大車廠在當地市場面臨挑戰,9 月銷量持續走低。其中,本田跌幅最慘烈,衰退幅度超過40%;豐田(TOYOTA)也下滑近10%,反映出以傳統燃油車為主的日系車在大陸市場逐漸失寵。
據《時代周報--時代財經》報導,進入9月,大陸車市「金九銀十」旺季效果初顯,汽車銷量環比顯著提升。又逢十一黃金周臨近,大陸國內眾多車企密集發佈新品,開啓年末銷量衝刺。
近年大陸汽車業界嚴酷的價格戰令市場「內捲」激烈,多數業者不僅無利可圖,甚至賣一輛賠一輛。如今價格戰緩解似乎出現曙光,陸媒披露,近日蔚來、理想等車企陸續縮減購車優惠,並減產穩定價格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