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人退休的搜尋結果,共73筆
美國關稅大戲未完待續,金融市場延續高檔震盪格局,繼八檔主動式ETF、17檔TISA級別基金加入戰局,凱基投信為解決投資人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的痛點,推出全台首檔設計月配機制的債股平衡ETF-凱基雙核收息債股平衡ETF基金(以下簡稱平衡凱基雙核收息,證券代號:00981T),以7成的全球BBB級債固收投資組合的收益來源,並配置3成的台股25大權值股,搭配股息增益機制強化收息能力,為資產打造收益活水。
美國關稅大戲未完待續,金融市場延續高檔震盪格局,繼八檔主動式ETF、17檔TISA級別基金加入戰局,凱基投信為解決投資人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的痛點,推出全台首檔設計月配機制的債股平衡ETF-凱基雙核收息債股平衡ETF基金(00981T),以7成的全球BBB級債固收投資組合的收益來源,並配置3成的台股25大權值股,搭配股息增益機制強化收息能力,為資產打造收益活水。
退休生活的收入從哪來,支出怎麼控,這攸關退休後希望過哪種生活,凱基人壽同理民眾需求,全新推出「凱基人壽鑫享年年終身保險-定期給付型」臺幣還本型商品,協助民眾減緩退休金缺口壓力,讓退休不焦慮,打造安心穩定的樂退人生。
台灣2025年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加上近幾年台灣出現新生人口低於死亡人口的生不如死時代,公股銀行現在積極鎖定相關的退休商機,公股銀觀察,資產規模較大的客戶偏好多元資產配置,希望達到穩定現金流,或做好資產傳承及稅務規劃等。
為加強國人退休後的經濟安全,政府積極推動「勞工保險」與「國民年金保險」雙年金制度,協助民眾在退休後享有更穩定的經濟來源。勞動部表示,對於同時具有勞保與國保年資的民眾,可依法進行年資併計,於年滿65歲時請領雙年金,保障老年基本經濟安全。
隨著國人退休儲蓄意識抬頭,政府自7月正式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制度,鼓勵國人以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式累積退休金。TISA制度一上路,隨即成為市場熱議焦點,基富通、鉅亨買基金、中租投顧三大基金平台也率先響應,推出TISA專戶服務與專屬TISA級別基金,搶攻退休投資藍海商機。
為讓民眾了解7月1日正式推出的TISA帳戶,即「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的目的與精神,工商時報攜手阿爾發投顧、群益投信、統一投信、國泰投信、富蘭克林投信、復華投信等六家投信投顧業者,共同舉辦「國民TISA理財挑戰賽」,已吸引了逾千人報名參賽。
行政院長卓榮泰15日出席工商時報舉辦的《壯大資產管理,迎向黃金年代》論壇致詞時表示,政府未來將五路並進,鬆綁法令打造台灣成「亞洲NASDAQ」、建構境外資產管理分公司(OAMU)一站式金融服務等五大重點政策齊下,使台灣成為一個有足夠能力管理國際資產的重要世界樞紐。他宣示,要努力讓台灣從資金輸出國,轉型成資產管理重要樞紐,這一場金融戰爭一定要勝利,台灣可以取代香港,取代新加坡,不僅成為亞洲、更有雄心可以打造成全世界金融重要角色。
復華投信總經理張偉智表示,金管會力推的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可在勞退、勞保之外,提供國人更多元且便利的投資工具,提前為退休準備做好準備,另一方面也能活絡國內資本市場並挹注投信業發展共創雙贏。TISA借鏡日本經驗,並透過較低門檻、長期投資方式累積退休資產,復華投信同步響應政策,規劃數檔熱門基金,上架TISA級別。此外,鑑於低利率、高波動的金融環境,避免投資人追高殺低、短線操作,影響退休理財成效,也著手提供投資人簡單、有效的基金投資工具及方法,解決國人退休理財痛點。張偉智指出,台灣正走向「三高一低」的趨勢,也就是高齡化、高房價、高物價、低利率,由於勞保基金缺口持續擴大,財務危機尚未解除,勞退部分因勞工自提比例不到2成,若只靠雇主6%強制提撥,恐無法滿足後續所需,讓退休生活浮現隱憂,因此如何提升個人理財投資效率就相對更為重要。早在2000年6月,復華投信就領先業界推出「複合投資法」,也就是以系統化進行基金養基金,開創母子基金投資模式之先河。其原理主要結合單筆申購做為母基金,再每月定時定額提撥金額至子基金投資,搭配「自動停利」機制產生的循環效果,投資方式類似鮭魚洄游,資金在母基金(風險收益等級RR1~RR3,屬保守或穩健型)與子基金(RR4~RR5,屬積極型)間靈活配置,追求穩健與成長兼顧。
根據最近多項國人退休調查顯示,仍有約6成的人將資金放在最保守的存款上,群益投信固定收益部副總林宗慧表示,投資金融理財商品不等於波動大,有時適度的波動反而是投資上加分的選項,尤其將時間拉長至20~30年,若透過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持續堅持下去就能戰勝市場的波動,達成理財的目標!
為提升國人建立長期投資理財觀念,金管會規劃建置「臺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帳戶)」機制,由投信公司讓利發行較低經理費的TISA級別基金,吸引投資人長期穩健投資。統一投信為首波率先響應的投信業者之一,並祭出旗下的旗艦型台股基金「統一大滿貫基金」及「統一台灣動力基金」,新增TISA級別,首次銷售日訂於2025年7月1日。
中信金(2891)子公司台灣人壽2025「贏領金融論壇」公布「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今年國人退休充裕與信心指數皆不及格,創歷年新低。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強調,退休準備必須靠自己才行,台灣人壽期望透過「贏領金融論壇」,能讓大家退休準備「贏在起跑點、領先布局」,擁有「充裕、自信而且非常滿意」的退休生活。
台灣人壽2025「贏領金融論壇」23日登場,公布「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今年國人退休充裕與信心指數皆不及格,創歷年新低。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強調,退休準備必須靠自己才行,期望透過「贏領金融論壇」,能讓大家退休準備「贏在起跑點、領先布局」,擁有「充裕、自信而且非常滿意」的退休生活。
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金管會出招。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3日在「贏領金融論壇」中指出,今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即65歲以上的人口會超過20%,金管會已祭出三大措施,包括推動超高齡社會金融服務像是安養信託、保險、基金等商品;國外取經並引進台灣;推動台灣個人儲蓄帳戶(TISA)。
關稅貿易戰打亂全民退休準備,中信金控子公司台灣人壽2025「贏領金融論壇」23日登場,公布「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今年國人「退休充裕與信心指數」皆不及格,創歷年新低。台灣人壽莊中慶總經理強調,退休準備必須靠自己才行,台灣人壽期望透過「贏領金融論壇」,能讓大家退休準備「贏在起跑點、領先布局」,擁有「充裕、自信而且非常滿意」的退休生活。
台灣人壽2025「贏領金融論壇」23日登場,公布「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今年國人退休充裕與信心指數皆不及格,創歷年新低。金管會彭金隆主委肯定台灣人壽發揮金融影響力,持續調查舉辦論壇、開發高齡及多元商品服務,提升全民退休準備力;台灣人壽莊中慶總經理強調,退休準備必須靠自己才行,台灣人壽期望能讓大家退休準備「贏在起跑點、領先布局」,擁有「充裕、自信而且非常滿意」的退休生活。
投信投顧公會今年針對國人基金投資的調查結果顯示,已經有7成受訪者開始進行退休金準備,顯示國人退休意識穩步提升。其中退休理財商品的三大理想特質分別為「長期穩定績效」、「保本性質」與「多元資產配置」,凸顯投資人對穩健報酬與風險控管的高度關注。此外,對於「每月理想退休開銷」的期望也普遍上調,顯示生活品質與通膨成本皆成為退休準備的重要考量。
安心享退休,愈難也愈晚!中信金控子公司台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2日發布2025「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今年退休三大指數有驚無喜,「退休信心」與「退休充裕」指數齊跌皆不及格,分數更是歷年最低;國人啟動退休準備平均年齡延至39.63歲,為六年來最晚,逾七成民眾退休金每月存不到1萬元,通膨加上川普貿易戰,退休準備想超前部署僅是寥寥可數!
為落實金管會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臺灣集保結算所近期對銷售通路業者包含銀行、基金平台及投信業者接連連展開一系列TISA專案說明會,最新進度除官網已揭露155檔適格基金,據了解,元大、統一、富邦、國泰、安聯和群益等大型投信均響應政策推出T級別基金,首波將規劃約10檔基金,祭出超低經理費0.6%讓利,可望7月正式啟動TISA專戶。
投信投顧公會發布《2024臺灣民眾對於共同基金投資之問卷調查》,2024年ETF投資風潮持續發酵,「同時投資ETF與基金」比例由30%上升至35%,顯示多數投資人意識到多元配置的重要性。投資偏好上,高達60%受訪者明確表達「追求穩定配息」需求,保守穩健的投資策略仍為主流。此外,已有七成受訪者表示已開始進行退休金準備,代表國人退休意識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