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地緣戰略的搜尋結果,共293

  • 前WTO祕書長示警 G2爭霸將持續50年

    前WTO祕書長示警 G2爭霸將持續50年

     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10月底在釜山會晤後,陸美經貿緊張關係持續降溫,但香港《南華早報》10日引述曾任世貿組織(WTO)祕書長8年的拉米(Pascal Lamy)的話示警,陸美貿易競爭的態勢恐將持續50年,全球供應鏈和關鍵產業面臨日益增長的風險,呼籲企業做好長期規畫。

  • 兩岸和平推演系列五》重建和平 兩岸需要制度性安排(張弘遠)

    兩岸和平推演系列五》重建和平 兩岸需要制度性安排(張弘遠)

    受到國際權力格局改變與美國地緣戰略調整的影響,目前兩岸間之敵意日增,全球輿論媒體與智庫多認為:台北與北京之間衝突發生機率越來越大。為了強化備戰,大陸軍方接連舉行軍事演習,台灣方面則擴大兵推,雙邊互動的善意不再,質疑彼此的論述日增。然而戰爭並不是解決兩岸問題的唯一方式,無論是「以戰求和」或是「以和止戰」,為了避免戰火的傷害,我們希望和平狀態能夠持續,更希望海峽兩岸能消解敵意、重回正軌,因而才有本次「和平推演」之舉。

  • 奔騰思潮》全球化從「美式」轉換為「中式」(陳國祥)

    奔騰思潮》全球化從「美式」轉換為「中式」(陳國祥)

    全球化的驅動力正在轉變,新一輪全球化浪潮正勢不可擋地席捲世界,這是國際格局深層結構的轉變。

  • 《紐時》作家點川普對陸最大錯誤 以棒球比喻:頂多小聯盟水準

    《紐時》作家點川普對陸最大錯誤 以棒球比喻:頂多小聯盟水準

    作為一名房地產開發商,川普深知這個行業成功的三大關鍵:地點、地點、還是地點。而在地緣政治中,成功的三大關鍵則是:槓桿(leverage)、槓桿、再槓桿。不過這裡的「槓桿」並非指債務,而是「地緣政治槓桿」——也就是能夠對對手施加意志的權力。

  • 國安局:美陸角力續升溫 不易解決

    國安局:美陸角力續升溫 不易解決

     「川習會」是否有助化解美陸對抗僵局?國安局報告指出,美陸戰略互疑,安全威脅、科技競爭等結構性問題難解,且競相強化關鍵科技及原料自主能力,降低相互依賴。此外,美國關切中共在台海、南海地區軍事活動及脅迫行為,並將確保美盟在印太地區捍衛自身利益之能力,認為未來「美中地緣戰略」角力將持續升溫,不易緩解。

  • 國安局:美中地緣戰略角力將持續升溫 不易緩解

    國安局:美中地緣戰略角力將持續升溫 不易緩解

    國安局書面報告指出,美中戰略互疑,安全威脅、科技競爭等結構性問題難解,且競相強化關鍵科技及原料自主能力,降低相互依賴。此外,美國關切中共在臺海、南海地區軍事活動及脅迫行為,並將確保美盟在印太地區捍衛自身利益之能力,判未來美中地緣戰略角力將持續升溫,不易緩解。

  • 國戰會論壇》川習會休兵假象 貿易融冰的深層裂縫(蔡鎤銘)

    國戰會論壇》川習會休兵假象 貿易融冰的深層裂縫(蔡鎤銘)

    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釜山的再度會面,被全球市場視為可能開啟新一輪「貿易融冰」的契機。這場峰會看似帶來曙光,實則雲霧繚繞,雙方共同宣示合作意願,卻刻意迴避最棘手的矛盾。這場表面上的休兵,既非真正的和解,也難以掩蓋雙邊關係中深層的結構性裂縫。

  • 國戰會論壇》當美中不再共管台灣 賴神還有何神氣?(王崑義)

    國戰會論壇》當美中不再共管台灣 賴神還有何神氣?(王崑義)

    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舉行的「川習會」中,雙方竟然打破以往的慣例,絕口不提台灣,這和過去大陸不斷強調台灣事務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也是美中關係重中之重的說法有所不同。那麽這次川習會中台灣不見了,到底是懶得理台灣,還是台灣問題在美中關係中不再佔據重要位置,值得觀察。

  • 外匯探搜-稀土供應鏈成國際熱點 澳幣擁地緣戰略價值

    外匯探搜-稀土供應鏈成國際熱點 澳幣擁地緣戰略價值

     秋季,本已值氣溫漸涼之際,然而中美兩強未能停歇的貿易摩擦,讓稀土供應鏈被壟斷的議題延燒至全球;雙方在科技與資源領域的角力之下,更讓市場的投資信心面臨考驗。另一方面,稀土作為高科技產業的命脈,其出口限制不僅牽動全球製造業,也使澳洲這一資源大國的戰略地位日益被凸顯。這不僅為國際間資金配置提供了新的選擇,將可為澳幣增添一定的支撐力道。

  • 美媒呼籲川普 勿出賣台灣

    美媒呼籲川普 勿出賣台灣

     川普第二任期至今最受矚目的外交行程「川習會」30日將在韓國登場。英國《衛報》指出,台灣與關稅、稀土、俄烏衝突並列四項主要議題。美國《華爾街日報》則評論,考量台灣在地緣戰略的重要性,若川普真心追求世界和平,本周就不該在談判桌上出賣台灣。

  • 川普若於川習會「口頭讓步」台灣議題 恐成美中新基準

    川普若於川習會「口頭讓步」台灣議題 恐成美中新基準

    稍早,《華爾街日報》等外媒預期,在川習會上,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說服美國總統川普對台灣的支持,而有專家認為,一旦川普在會中說出有利於北京立場言論,未來將成為美中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新基準,並持續約束往後繼任的美國政府。

  • 荷蘭強搶陸資半導體 美中角力讓歐洲「進退兩難」

    荷蘭強搶陸資半導體 美中角力讓歐洲「進退兩難」

    據觀察者網報導,荷蘭政府強制接管中企控股的安世半導體一事,正使歐洲陷入一場進退兩難的地緣政治拉鋸。多名荷蘭分析人士10月27日對香港《南華早報》分析指出,這起事件暴露出歐洲被夾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安全上仰仗美國、經濟上依賴中國,無法同時滿足雙方要求、無能為力的境地。

  • 不能失去印度支持 川普補課

    不能失去印度支持 川普補課

     世局變化太快,突然傳出美國對印度進口商品的關稅從50%降至15%至16%之間,降幅很大,引發各界高度關注。美國總統川普對各國開啟關稅戰,除了藉此挽救美國逐步下滑的經濟表現,另一個重點就是藉此調整與各國,特別是各大國間的政治關係。但印度是美國在歐亞大陸不可失去的重要盟國,之前關稅有誤,必須往下調整。

  • 「美國後院」失火!川普慌了狂砸錢 就怕北京搶礦成功

    「美國後院」失火!川普慌了狂砸錢 就怕北京搶礦成功

    美國與華爾街銀行近期積極籌組總額高達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3兆元)的紓困援助計畫,不僅協助阿根廷度過經濟難關、擴大爭取鈾礦供應權,更是美國地緣戰略的一步棋,試圖將中國大陸的影響力阻擋在美國後院之外。

  • 中共十五五的戰略探析

    中共十五五的戰略探析

     為了因應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外部需求收縮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雙重壓力,中共在本周召開四中全會並聚焦「十五五」規劃,無疑將為中國2026至2030年發展走向定調。這份規劃不只是單純五年發展計畫,更是承先啟後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總目標的關鍵五年。

  • 奔騰思潮》大國博弈與「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浮沉(張登及)

    奔騰思潮》大國博弈與「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浮沉(張登及)

    過去很多年「台灣光復節」都變得無聲無息,甚至也有「台灣仍遭受殖民」的說法流傳。現今依照立法院決議,光復節恢復放假,仍有部分黨政人士質疑台灣「沒有光復」。

  • 海納百川》中共「十五五」的戰略探析(廖明輝)

    海納百川》中共「十五五」的戰略探析(廖明輝)

    為了因應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外部需求收縮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雙重壓力,中共在本周召開四中全會並聚焦「十五五」規劃,無疑將為中國2026至2030年發展走向定調。這份規劃不只是單純五年發展計畫,更是承先啟後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總目標的關鍵五年。

  • 華爾街日報:北京稀土戰略 幾乎全學華府

    華爾街日報:北京稀土戰略 幾乎全學華府

     《華爾街日報》15日發表評論,稱北京正以極其類似華府的手法,運用稀土管制作為地緣戰略工具,反制美國長年利用半導體優勢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的行徑。文中形容,中國此舉幾乎是「逐頁照搬」美方戰略,堪稱在現代付諸實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古訓。

  • 「總合外交雙12」穩定國際友盟  外交部:逾百國600團外賓訪台

    「總合外交雙12」穩定國際友盟 外交部:逾百國600團外賓訪台

    外交部長林佳龍明(16)日將赴立法院執行業務報告,而相關書面資料也已出爐。外交部指出,我國透過「總合外交雙 12」(Double 12)開創台灣外交戰略新圖像,除12邦交國均關係穩定外,與美、日、加、澳、印等國拓展國際外交空間,並從「價值外交」邁向「加值外交」;外交部說明,在賴政府任內外賓已超過100國、600團,高達5400多人次訪台,展現國際友人對台灣的支持。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