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基市的搜尋結果,共1,773筆
鳳凰颱風來襲,全台嚴陣以待。基隆從10日起雨勢就不小,並陸續造成多處災情。在西定路有落石直接砸到民宅屋頂、深澳坑路也有落石情形,調和街則是有大量泥水蔓延至馬路。11日一早還有1輛曳引拖板車在行駛中山三路時因轉彎不慎,車上貨物直接傾倒,並撞破基隆港的圍牆,此外,日前舊基隆市副市長官邸的圍牆也倒塌,民眾憂心颱風來襲恐怕會造成後續災情。
緯軟(4953)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營收創高,拉動整體營運效率顯著提升,營業利益、稅後淨利與EPS皆創單季歷史新高,達成「三率三升」;累計前10月稅後淨利4.37億元,已接近去年全年4.55億元,每股盈餘5.97元。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10日赴基隆考察交通建設,立委林沛祥指出,基隆捷運計畫進入實質審查階段,新北市政府已提送第4次修正報告,盼中央盡速完成設計與招標審查,交通部長陳世凱允諾表示,中央關注基隆交通建設發展,將在11月底前送交工程會審查。
鳳凰颱風中心目前位於南南西方海面,向北北西轉北移動,氣象署已於今(10)日17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桃園市長張善政宣布,由於沿海與山區已達停班課標準,平地風力也面臨陣風10級、平均風力7級,桃園市明(11)日停班停課,和台北市、基隆市正常上班上課不同,新北市則是7區停班停課脫鉤,對此,許多市民湧入市長臉書粉專,忍不住驚呼「原來會放假」。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10日率團至基隆考察交通建設,由基隆市長謝國樑及市府團隊針對基隆捷運建設審議進度、TPASS通勤月票計畫及電動大客車汰舊換等重大交通建設簡報並交換意見。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中央關注基隆交通建設發展,將在經費補助與協調全力支持。
勁豐(6577)公告114年第三季合併財務報告。勁豐今年第三季EPS達1.67元,創下四個季度新高水準;前三季獲利年減28.27%,基本每股盈餘(EPS)降至3.59元,透過優異的成本管理及高附加價值產品組合的支撐,勁豐前三季營運尚屬穩健。勁豐前10月營收17.08億元,年減11.37%,主因受到全球總體經濟不確定性及訂單需求趨於審慎影響。展望後續,勁豐將持續優化產品組合,提高高毛利、高規格產品的出貨比重。
中菲行(5609)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營收71.65億元,年減9.2%,稅後淨利2.63億元,年增29.7%,每股盈餘1.87元;累計前三季營收為217.95億元,年增7.7%,稅後淨利8.63億元,年增19.4%,每股盈餘為6.13元。
為協助年輕新手爸媽在育兒道路上不再焦慮摸索,基市兒少處推出免費到府的「育兒指導服務」,凡居住於基隆市、育有6歲以下兒童且有照顧需求的家庭,可透過電話或線上表單申請,由指導員免費到宅提供親職示範及親職諮詢等服務,協助家長建立正向教養觀念與照顧技巧。
基隆市政府主計處7日赴議會業務報告,主計處長賴慶純表示,基市府明年歲入受《財劃法》修法影響,較今年減少17億元,日前行政院主計總主計長陳淑姿承諾將協助歲入減少的9縣市,基隆市明年度歲入不會少於今年。
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6日於機械工業同業公會80周年慶指出,台灣機械產業不可能像職棒球星大谷翔平「二刀流」,業者要在各自領域專精、尋求利基市場。國防及航太是穩健市場,業者可爭取維修商機並有意願配合總統賴清德呼籲投身國防工業。
基隆市議員罷免連署涉有偽造及違反《個資法》案,基隆地方法院今(2025)年9月30日宣判,包括基隆市前民政處長張淵翔、國民黨基市黨部前主委吳國勝等7名被告,遭判1年10月到10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今(6)日上午,基隆地檢署提起上訴。
基隆市議會6日上午進行民政處業務報告,但議員質疑民政處長同時身兼市府發言人外,另聘任多達6名副發言人,質疑市府副發言人們坐領高薪、洗個名稱就打算參選。對此,民政處長兼基市府發言人呂謦煒表示,市府發言體系會依輕重緩急去做區分,決定由何方發言。
距離2026年的九合一選舉還有1年出頭,基隆市政府副發言人兼市長祕書林祐德5日上午宣布辭去市府職務,正式投入中山區市議員選舉。除是基隆市政壇首位公開表態參選,同時也為2026年九合一選舉揭開序幕。
基隆市政府自民國112年起推動「公益青年就業電動機車補助案」,至今已逾2萬名市民申請,但明年因中央補助減少、財政吃緊將暫停申請。有議員指出,基隆市電動機車占比已達1成,為全國最高,但至今停車及換電站等配套都不足,民眾有車卻充不到電,呼籲市府改善。基市環保局回應,電動機車換電站及充電站目前共129站,將持續爭取建置。
基隆市政府自民國112年起推行「公益青年就業電動機車補助案」,至今已逾2萬市民申請,但明年因中央補助減少、財政吃緊將暫停申請。議員指出,因基隆市電動機車占比已達1成為全國最高,但至今停車及換電站等配套都不足,民眾有車卻充不到電,呼籲市府應改善。基市環保局回應,基市電動機車換電站及充電站目前共計129站,未來將持續爭取建置。
基隆市政府規畫在中正路舊公車修理場採公辦都更模式闢建新市政大樓,由市府提供基地、投資人出資興建2棟大樓,市府分回其中1棟,遭綠營多次質疑違法。基隆市政府3日表示,新市政大樓公辦都更一切依法合規辦理,包括港務公司及交通部都有類似案例,回酸綠營「哪有還沒投標就出現弊案?」強調該案透過廉政平台全程監督,請市民放心。
基隆市政府規畫在中正路舊公車修理場闢建新市政大樓,將採公辦都更,市府提供基地,由投資人出資蓋兩棟大樓,市府再分回其中1棟。但該案遭綠營一再質疑違法,是送市有土地給建商。對此,基隆市政府回應,新市政大樓公辦都更一切依法合規辦理,包括港務公司及交通部都有類似案例,並回酸綠營「哪有說還沒投標就出現弊案?」,並強調透過廉政平台全程監督,請市民放心。
基隆市政府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政策有成,依據最新成果報告顯示,基市透過跨局處與氣候變遷因應推動合作下,整體減碳策略達成率已達9成,溫室氣體排放量更較民國94年基準年減少30.7%,提前超越119年目標,此外,近期強降雨基隆災害案件相對減少,也顯示在水環境治理的成果。基市環保局長馬仲豪強調,市府將持續朝兼具安全、環保與韌性的低碳永續城市邁進。
基隆市公車普遍有車齡老舊、妥善率低的問題,民進黨議員許睿慈質疑,基市府允諾將採購電動公車取代現有的老舊公車,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消息。基隆市長謝國樑表示,因為廠站相關建設還未興建完成,首批30輛電動公車預計明年底前上路,但若全數汰換,可能還要再等4、5年。
基隆市公車服務品質一直是許多民眾關心的焦點,基隆市議員陳冠羽質疑,市公車營運改革進度停滯不前,公車司機人力缺乏狀況日益嚴重,已不足以維持正常班次。基隆市長謝國樑表示,是因《財劃法》爭議導致市府財政吃緊;公車處則表示,司機待遇將視新運價公布後再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