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壓制中國的搜尋結果,共91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一系列對華政策連續遭中方強烈抵制,讓民主黨人抓住了關鍵把柄。當地時間10月29日,美國參議院民主黨人在一份關於川普關稅政策影響的最新報告中稱,川普正在「輸掉這場自己挑起的對華貿易戰」,讓中國佔據了上風。
圖靈獎與諾貝爾獎雙料得主、被稱為「人工智慧(AI)教父」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認為,中國大陸在AI領域已經非常接近美國,儘管尚未完全追上。對此,前立委郭正亮披露,中國大陸的電力產業可能是支撐所有工業最根本的因素,大陸的電價比美國便宜太多了,可以支撐非常費電的人工智能產業!
美國總統川普因中國大陸9日加強稀土管制,威脅加徵100%關稅而撼動全球市場,但12日釋出善意願與中國達成協議,被質疑又玩弄先叫陣後退縮的TACO戲碼。美國財長貝森特已透口風,月底的川習會仍可望如期舉行。
這幾天有兩件事值得關注,一是大陸外交部刊出針對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立場;二是外電稱,大陸尋求「川習會」時,美國總統川普可明確說出「反對台獨」。
這幾天有兩件事值得關注,一是大陸外交部刊出針對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立場;二是外電稱,大陸尋求「川習會」時,美國總統川普可明確說出「反對台獨」。
2025年9月13日,中國大陸商務部發布兩條重磅公告,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晶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並就美國對華集成電路領域相關措施啟動反歧視調查。這項決定是針對美國政府近年來在晶片領域對中國大陸實施的一系列禁止和限制措施的強硬回應,顯示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科技戰進一步升級。
據觀察者網報導,9月9日,第二屆金融評論亞洲峰會(Financial Review Asia Summit)在澳洲雪梨舉行。會議由《澳洲金融評論》(AFR)和澳洲亞洲協會(Asia Society Australia)聯合舉辦,邀請亞洲和澳洲政商兩界知名人士出席,探討亞洲面臨的發展機遇,評估地緣政治變動帶來的商業風險。中國前駐英國、澳洲大使傅瑩應邀參會發表演講,並與AFR北亞記者傑西卡·西婭(Jessica Sier)進行對話。
據觀察者網報導,提前十分鐘,《金融時報》的科技記者克里斯蒂娜·克里德爾(Cristina Criddle)到了約好見面的美食酒吧。可到那兒一看,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已經在大廳裡等候了。
美國川普總統發動全球關稅戰,牽動的不只是經濟全球化的逆轉與產業鏈的重組,同時也挑動了地緣政治的敏感神經。面對川普的極限施壓,一些國家紛紛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一則借力使力累積對美國談判的籌碼,爭取更大的空間,同時也尋求市場轉移,減少對美依賴。這其中尤以印度、日韓等中國周邊國家表現最積極,北京也樂於展現歡迎的態度。
美國川普總統發動全球關稅戰,牽動的不只是經濟全球化的逆轉與產業鏈的重組,同時也挑動了地緣政治的敏感神經。面對川普的極限施壓,一些國家紛紛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一則借力使力累積對美國談判的籌碼,爭取更大的空間,同時也尋求市場轉移,減少對美依賴。這其中尤以印度、日韓等中國周邊國家表現最積極,北京也樂於展現歡迎的態度。
美國「對等關稅」看來龐雜,實則是以「分而治之」的手法,利用差異化稅率、產業針對性條款及對中國的「隔離帶」策略,意圖一舉改變世界、特別是亞洲主要經濟體的貿易格局和未來發展。其中,對日、韓的關稅均為15%,相對較為優惠,是因另有承諾對美投資。東協國家中,越南以美國產品零進口稅為交換條件,適用20%關稅;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均為19%。至於台灣,在短期內台幣升值10%左右、台積電先期赴美投資1650億美元及其他尚未對外公開的條件下,關稅為原稅率疊加20%。縱觀美國此一橫空出世的關稅政策,除取得各國擴大對美投資的承諾外,也成功製造區域競爭迫使各國開放市場,現狀來看可謂大獲全勝。
美中再度重啟貿易對話,引發外界對「川習會」是否促成新協議的高度關注。許多評論者將焦點放在關稅是否下調、技術管制是否鬆綁,甚至中國是否會讓步於美方農產品與能源採購要求。但若僅以經濟利益衡量此輪談判的成敗,恐怕無法理解整體局勢的精髓。
美國總統川普突襲宣布對日本課徵15%關稅,卻未公開細節,引發國際關注。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則一語點破背後3大內幕,直言這場關稅戰根本是川普一人說了算,「大家不用再嗆政府蓋牌,因為連美國都還沒掀開底牌」。
美國正面臨著自南北戰爭結束後的最大危機,川普能否中興美國?還是加速美國的沉淪?一個重要因素是他能否如他所願地給美國國內的改革提供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這很大程度取決於他能否務實的面對中國的崛起?能否拋棄過去美國對中國的優越感和僵化的意識形態,重新塑造一個和平穩定的新美中關係?這個挑戰是巨大的,但是客觀的現實和川普的個人特質,顯示他有可能就是解決問題的人,而最佳時機就在今年的下半年之內!
《日經亞洲》6月28日報導,美國官員正在為美國總統川普的訪華行程制定計畫,今年晚些時候,川普或將率領由數十名企業首席執行官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中國。這似乎也暗示美國正在改變對華交往策略,從威逼脅迫轉向管控談判,實現長期去風險化。
日媒《日經亞洲》6月28日報導,美國官員正在為美國總統川普的訪華行程制定計畫,今年晚些時候,川普或將率領由數十名企業首席執行官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中國。這似乎也暗示美國正在改變對華交往策略,從威逼脅迫轉向管控談判,實現長期去風險化。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28日發表《2025年亞太地區安全評估報告》警告稱,考慮到川普總統領導下的美國,可能存在與中國產生誤解的風險,解放軍在不久的將來雖不太可能攻擊台灣,但也「並非完全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