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壽險業投資的搜尋結果,共92筆
台灣明年超額儲蓄可望突破5.1兆元,惟壽險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比例僅約1.9%,為促進國人資金有效運用,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4日指出,政府的「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結合公私協力與法規鬆綁,導引民間龐大資金投入基礎建設與策略性產業,為經濟注入新動能。
保險業投資公建、基建資金活水來了!保險局主秘古坤榮28日宣布「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修正發布,保險業投資國內公建、基建、社會福利事業的總額上限,將從現行10%提升至15%,釋放了兆元資金動能,讓保險業資金更有效率投入國家發展重點建設與實體經濟。
新光人壽北士科地上權案是否能成為輝達總部,全民敲碗等結局,其實今年許多銀行與保險業積極投資國內大型不動產,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觀察,2025年金融業者投資金額最高的交易是雲林北港工業園區土地,由中信資產管理公司與高雄某開發公司以合資方式購入,總價約32.78億元土地,土地坪數高達4.5萬坪,規模驚人。
新光人壽北士科地上權案是否能成為輝達總部,全民敲碗等結局,其實今年許多銀行與保險業積極投資國內大型不動產,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觀察,2025年金融業者投資金額最高的交易是雲林北港工業園區土地,由中信資產管理公司與高雄某開發公司以合資方式購入,總價約32.78億元土地,土地坪數高達4.5萬坪,規模驚人。
國內房市去年交易過熱,甚至出現炒作風再起,中央銀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加上不動產總量管控與《銀行法》第72條之2限制,銀行房貸資金逐步緊縮。公股銀行指出,今年來國內不動產市場交易量明顯受抑制,隨政策限制持續,加上川普2.0祭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增添經濟不確定性,無論企業或消費者,對廠辦及房市需求均下滑,不利於後續房市銷售表現,且房市供給量持續放大,恐導致建商面臨庫存調整壓力,不動產市場續凍到年底。
金管會統計,銀行、保險業6月都採取加碼台股策略,以壽險業加碼投資金額最高、銀行業則是績效最佳,證券商對台股相對保守,轉向加碼國外股票,整體金融三業6月加碼台股601.43億元。此外,因預期美國聯準會下半年降息,國內外債券6月皆上揚,且匯率波動趨緩,銀行業趁勢出脫債券,保險業和證券商反向回補債券,整體金融三業6月共減碼國內外債券343.7億元。
金融業對大陸曝險部位再下降。因應政經情勢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金融三業對陸曝險金額較去年同期銳減2,127.18億元,至8,079.5億元,年減幅高達20.84%。
台股4日未脫半導體關稅陰霾,加上美非農數據引發市場擔憂,指數開低下殺,盤面重心轉進相對不受衝擊的金融股,在多方資金轉進及護盤力道展現之下,13檔金控股「紅光滿面」,中信金(2891)、國泰金(2882)等填息邁大步。
金管會積極推動資產管理中心政策,期盼吸引外資來台。然而,如何從根本活化台灣本土民間財富,強化國人的資產管理習慣,使其有效「動起來」,新光金控暨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在接受專訪時指出,可從大眾理財市場、家族辦公室,以及開放壽險業資金運用、讓資金回流等三面向,活化國人財富,同時吸引更多國際資金來台投資。
據金管會統計,原買債王銀行業5月大賣債券2,585億元,保險業大舉加碼2,584億元、證券業也加碼55億元,前五月金融三業買債量衝1,202億元。
近期匯率強升、房貸卡關,不過中央銀行會在第二季的理監事會議央行決議利率維持不變,連續五季凍漲;房市信用管制同樣維持不變,沒有加碼祭出第八波,也未鬆綁既有的管制政策,施政趨向保守以對,也意味著當前購屋族的申貸瓶頸還將持續一陣子。
面對大陸經濟成長趨緩與房地產風險持續升溫,台灣金融業對大陸地區的曝險部位持續收斂。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2025年4月底,國銀、保險業與證券期貨投信業對中國大陸的曝險較去年同期持續衰退15%以上,銀行及保險業延續去年以來的保守策略,大幅縮減對陸資金與投資配置,僅證券商因自營操作使曝險部位微幅成長。
川普關稅戰4月開打,債市應聲下跌,且新台幣強升,金融業出現拋債潮。金管會統計4月金融三業合計減碼債券1,169億元,主要是「買債王」銀行業減碼1,441億元,證券業也減碼275億元,保險業逆勢撿便宜加碼547億元,累計前四月金融三業債券加碼從2,560億元掉到1,391億元。
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宣布對等關稅,金管會祭出限空令因應,並在5月26日退場,惟退場2天台股下跌315點,完全不給金管會面子。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7日表示,台灣資本市場在全球快接近前10大市場,目前台股狀況已與4月7日很不同,希望盡早回歸市場機制。
壽險公司投資ETF單一上限出爐,保險局22日再度召集業者開會,討論壽險業投資ETF單一上限比重,做出三大決議,一是壽險公司投資ETF單一上限比重不得超過30%;二是倘若現行已超過30%的部分,不會強制賣出,但超限的部分若賣出後,不得再買回;三是主動式ETF比照主動式基金上限10%。
5月初台幣強升近10%,創下1980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台灣企業競爭力和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投資人均受衝擊。根據歷史資料分析,台幣升值10%,對上市公司獲利衝擊預計達6%~7.5%。各產業中,半導體、資訊業以及壽險業衝擊最大。
大陸房產、債務危機未除,中美貿易戰又劍拔弩張,金融三業對陸曝險持續探底。金管會統計至今年3月底,金融三業(銀行、保險、證期投信)對大陸曝險已降至8,945億元,繼去年底跌破兆元大關,今年首季再掉到9,000億元之下,年減1,426億元或13.75%,續創有統計以來新低,包括授信、投資、資金拆存全面縮手。
市場擔憂恐將對海外投資部位較高的壽險業5月獲利帶來龐大壓力,成為新台幣急升的最受害產業。據悉,為因應匯率變動,壽險業者今年已提前拉高避險比重,並將新資金部分轉向新台幣計價的債券ETF、海外現金部位也有提高,將匯率造成的衝擊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
財政部國產署今年3月24日公告第1批7宗國有土地招標設定地上權,5日開標結果,標脫3宗,決標權利金總金額23億2,160萬元。其中,元大人壽以21億餘元得標台北市中山區臨近捷運松江南京站住宅土地,時隔5年再出現壽險業投資地上權標的。
近期股市和債市震盪、新台幣升值,壽險業虧慘了?金管會保險局統計,壽險業3月淨值2兆4,172億元,相較於上月底下滑2,228億元,不過,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淨值波動屬於財報反應,並非趨勢定局,且去年基期本就較高,金管會將持續關注,三市場影響為中性、時好時壞,同時強調,壽險業買美國公債占比僅6%,約5,750億元左右,且以長債獲取穩健報酬為主,對實質經營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