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天然砂的搜尋結果,共17筆
苗栗縣竹南焚化爐每年焚化縣內18鄉鎮市垃圾所產生的粒料,依照自治條例須由各鄉鎮市公所領回,用於各類工程替代級配使用,18鄉鎮市獲分配的回收粒料由150噸至325噸不等,今年至今仍有三義、三灣、西湖、卓蘭、公館、南庄、竹南及頭份等鄉鎮市完全未回收使用,縣環保局要求各鄉鎮市公所盡速載回;縣長鍾東錦則表示,若鄉鎮市公所不為所動,就會要求自行將粒料載回覓地暫存。
苗栗縣竹南焚化爐每年焚化縣內18鄉鎮市垃圾所產生出的再生粒料,依照自治條例須由各鄉鎮市公所領回,用於各類工程替代分配使用,18鄉鄉鎮市獲分配的回收粒料由150公噸至325公噸不等,今年至今仍有三義、三灣、西湖、卓蘭、公館、南庄、竹南及頭份等鄉鎮市完全未回收使用,縣府環保局要求各鄉鎮市公所盡速載回,苗栗縣長鍾東錦則裁示,若鄉鎮市公所不為所動,就會要求自行將粒料載回覓地暫存。
高雄美濃「大峽谷」盜採砂石案持續延燒,藍委謝龍介指出,盜採者敢拚,就是賭颱風來淹沒痕跡,其實衛星都能定位,市府推說不知道很可惡。
高市府近年積極推動「垃圾焚化底渣資源化」,不僅於2024年再生粒料使用量達17.9萬公噸,位居全國之冠,底渣處理率與再生粒料循環率也雙雙達到100%,再次獲選為環境部評比的焚化再生粒料循環利用「特優」城市,也成為全國唯一擁有6座「特優獎」的縣市。
在全球推動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趨勢下,砂石產業面臨轉型關鍵期。峰聖砂石以創新思維及實際行動,成功翻轉外界對傳統砂石業的認知,透過營建剩餘土方回收再利用,將開挖過程中產生的土方,妥善分類與處理,用於填土、園藝、種植及基地回填,不僅減輕環境負擔,更展現資源循環再生的典範價值。
近期壽豐鄉農會「果艷西瓜」正好進入採收高峰,今年適逢果艷西瓜品牌滿20週年,特別於6月10、11日在新北市板橋區農會活力超市前廣場舉辦「2025【果然艷夏˙果艷20th】西瓜節」活動,將販售600顆大西瓜,感謝消費者多年來的熱情支持。
台中排隊名店「不二糕餅」,與「賣到全世界的雞蛋糕」魚刺人雞蛋糕推出聯名商品,不二糕餅將魚刺人雞蛋糕阿薩姆卡士達口味創新推出「阿薩姆福令卡」;魚刺人雞蛋糕則把不二糕餅最強靈魂武器「蛋黃酥」,包進熱騰騰雞蛋糕中,推出「蛋黃酥雞蛋糕」!
鑒於國內大型垃圾焚化廠每年約產出83至85萬噸焚化底渣,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長期合作,已逐步從傳統衛生掩埋轉型為資源循環模式,將焚化底渣經處理成焚化再生粒料應用於工程用途。苗栗縣公辦民營的竹南垃圾焚化爐每年焚化垃圾所產生的再生料,循環率穩定達90%以上,有效達成永續發展。
鑒於國內大型垃圾焚化廠每年約產出83至85萬噸焚化底渣,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長期的合作,已逐步從傳統衛生掩埋轉型為資源循環模式,將焚化底渣經處理成焚化再生粒料應用於工程用途,苗栗縣公辦民營的竹南垃圾焚化爐每年焚化垃圾所產生的再生料,循環率得以穩定達90%以上,有效達成永續發展。
焚化爐燃燒垃圾後每年約產生85萬噸焚化底渣,過往較常直接掩埋在垃圾掩埋場,但如果經過篩分、破碎等處理程序,就會變成類似天然砂石的「再生粒料」,後續可應用於道路工程,環境部環管署指出,再生粒料循環率從原本90%,到去年已經到114%,換言之,目前產生的再生粒料100%獲得去化,掩埋場可使用的掩埋空間也會越來越大。
宜蘭縣環保局獲環境部補助1.2億元,推動焚化飛灰再利用計畫,將經處理後的水洗灰作為水泥業天然砂石替代原料,利澤焚化廠預計2026年4月完成飛灰水洗設施,環保局表示,盼減少占用非必要掩埋容積並省下固化費,整合跨部會資源讓效益最大化。
宜蘭縣政府環保局已獲環境部環境管理署核定補助費用逾1.2億元,推動焚化飛灰再利用計畫,將經處理後的水洗灰作為水泥業天然砂石替代原料;其利澤焚化廠計畫於2026年4月6日前完成飛灰水洗設施,期程12個月。環保局表示,盼減少非必要掩埋容積占用,並省下現行固化費,整合跨部會資源,讓縣內效益最大化。
嘉義市推動新永續淨零政策,在湖子內闢建「中台灣地區首座」綠能永續循環園區,區內第1座環保設施「底渣再利用廠」1日啟用,斥資1億1235萬元建造,1年可去化嘉義市焚化廠產生的焚化底渣1萬噸。
苗栗縣竹南焚化廠每年約產出2萬公噸底渣,縣府去年訂定自治條例,將底渣去化製成再生粒料,並強制使用在公共工程。縣府環保局7日指出,即日起要求公共工程優先納入使用焚化再生粒料,未來不只可減少天然砂石消耗,達到減碳成效,也可去化底渣並落實循環經濟再利用成效。
苗栗縣竹南焚化廠每年約產出2萬公噸底渣,縣府去年通過「苗栗縣垃圾焚化廠焚化再生粒料使用管理自治條例」,將底渣去化製成再生粒料,並強制使用在公共工程。縣府環保局7日指出,即日起要求縣府各公務單位於公共工程優先納入焚化再生粒料使用,不只可減少天然砂石消耗,達到減碳成效,也可落實循環經濟再利用成效。
【旅奇傳媒/日本部報導】位於東京品川、緊臨東京灣的「天王洲Isle」,是一座歷史悠久,由天然砂州填海造陸而成的人工島嶼。島上聚集了包含藝廊、咖啡廳、餐廳及各式大型裝置藝術等,構築出一整片帶有濃厚藝術和文創風格的場域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