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央行法的搜尋結果,共19筆
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19日發生震驚全球的搶劫案,8件落難的法國王朝珠寶珍品前下落不明,4名劫匪也尚未落網,此案顯示羅浮宮安全有漏洞。法國媒體周五(24日)報導,消息人士透露,羅浮宮當天上午已把部分珠寶藏品悄悄轉移到法國央行存放。
川普政府意圖伸手控制央行之際,美國財長貝森特投書呼籲重新審視聯準會(Fed),包括制定利率的權力。他首次在Fed穩定物價與充分就業的雙重使命外,增列「適當長期利率」,暗示壓低長期融資成本(特別是與房貸利率掛鉤),成為川普政府政策議程的優先要項。
財政部每季一次的公股金控與銀行會議,確定於9月10日召開,本次會議聚焦在目前最夯的「穩定幣」話題。據悉,財政部特別安排台灣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協進會秘書長鄭宗宜,針對穩定幣議題進行簡報。
全球最大加密幣交易所幣安1日宣布,任命SB Seker為亞太區(APAC)負責人,期望帶領幣安在亞太地區的策略發展,進一步鞏固公司對負責任成長與持續強化區域監管合作的承諾。
近年來,全球經濟環境充滿高度不確定性,我國銀行業正同時面臨疫情後復甦的不均衡、氣候變遷帶來的長期衝擊,以及國際經貿摩擦的加劇。尤其是美國近期提高關稅與美元匯率走強的雙重壓力,對台灣出口導向型產業與金融市場造成連鎖反應。關稅上升使我國部分出口產品在美國市場競爭力下降,利潤空間被擠壓;美元走強則推高進口成本,增加企業營運負擔,也使得以外幣計價的債務償還壓力升高。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業的社會責任不再只是形象塑造或公益行動,而是與金融穩定、產業韌性與國家轉型目標息息相關的核心任務。
面對川普政府推動驅逐國際學生的新政策,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佛曼(Jason Furman)發表公開投書,警告此舉不僅將重創美國高等教育體系,更將讓美國失去孕育下一個黃仁勳、馬斯克的機會。他指出,這些移民與留學生出身的創新者,正是美國能在全球科技競賽中屢創高峰的根基。
關稅議題對金融市場的衝擊才在放緩,美國債券市場接手登場成為全球風暴中心。學者專家分析,此波「燃點」來自新發行的20年期美國公債未如預期,且如中國大陸等法人大戶的賣出,加上川普政府正在拚減稅案通過參眾兩院,未來10年美國聯邦赤字再增逾3.3兆美元,「市場容易對美國資產『價值』的前景產生疑慮」;另一方面,全球避險基金都視美國為「最肥的市場」,這些部位龐大的基金運用財務槓桿一天獲利一個百分點就夠了,在現階段市場混亂的局勢是套利最好的時機。
中央銀行第26屆監事會監事任期自2022年2月25日起至2025年2月24日止,總統府10日頒布最新總統任免令,除當然監事行政院主計長陳淑姿外,特派鍾經樊、林勝堯、鄭桂蕙、陳聖賢為央行第27屆監事會監事,任期自2月25日至2028年2月24日止。
中央銀行第20屆理事會理事任期自2020年1月27日至2025年1月26日止屆滿,央行今傍晚公布第21屆理事會理事派任,新任理事任期將為期五年,至2030年1月26日止。
對許多奈及利亞人來說,婚禮慶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正面臨威脅,這個橋段總是讓人期待不已。當新郎和新娘開始跳舞,賓客們則拿出大把鈔票,在樂隊的伴奏下,會開始將鈔票拋向空中,或是朝著這對新人灑去,鈔票紛紛飄落地面,給新人成家或支付婚禮費用。但奈國現在開始掃蕩撒幣的行為,這讓民眾很不開心,開始錄影片轟炸當局,畢竟這個習俗已經幾十年了。
3月21日,大陸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在會上表示,與國外央行相比,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是有效的,目前信貸增速也保持在合理水平。
第16任總統、副總統520將就職,中央銀行依慣例發行就職紀念幣,這次金幣發行1萬枚,每枚售價飆至7.2萬元,價格為歷屆最貴,銀幣發行5萬枚,每枚1,800元,追平第13任的史上最高價,央行強調,價格是反應國際金價高漲。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將於14日受邀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書面報告13日先出爐,公布去年全年央行累計淨賣匯27.7億美元,去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雖略微貶值,但相對主要貨幣匯率穩定,去年新台幣對美元僅貶值0.09%,貶幅仍小於韓元貶1.82%、人民幣貶1.98%及日圓貶7.03%等主要貨幣。
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表示進入民調緘默期,選舉行將結束,應該可以開始做點長程規劃,但看守內閣,也不能太大手筆,其中唯獨央行總裁係採任期制,在其他部會首長都避嫌或不便去晉見準總統時,央行總裁反而可避開尖峰時段,光明正大,入邸為新人做一些職前教育。
前行政院長現任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在總統大選前最新專文以「央行可以給新總統的見面禮」為題,再為數位貨幣發聲!專文如下:
近期中央銀行遭政黨批評,採取低利率與低匯率政策,藉以創造盈餘繳庫,並批低利率是高房價禍首。央行20日發出六點聲明捍衛立場,強調與事實不符,央行法定經營目標並不含盈餘繳庫,「不需要、更不會」採取低雙率達到盈餘繳庫,且央行已具獨立性,至於高房價議題,利率只是影響因素之一。
近期有報導指出,中央銀行採取低利率與低匯率政策,藉以創造盈餘繳庫,並要求本行提高獨立性、透明度等。央行20日澄清,此說法與事實不符,並發出六點聲明捍衛立場,強調央行法定經營目標並不包含盈餘繳庫,「不需要、更不會」採取低利率及低匯率來達到盈餘繳庫,長期以來,在本行採行妥適利率與匯率政策下,已達成法定經營目標。
近期外界報導央行採取低利率與低匯率政策以創造盈餘繳庫,要求央行提高獨立性、透明度等議題;央行下午發新聞稿澄清,央行強調由於與事實不符,為免外界誤解,因此有必要再澄清說明。央行針對六大議題回應如下:
11月9日,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一句詢答,「我繳庫2千億是犯罪嗎?」使得央行「利率匯率雙低」政策是否扭曲台灣經濟,讓民眾付上高房價、低薪、貧富差距代價的爭議,再受關注。CTWANT記者採訪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他直言「央行升息太少」,台灣通膨較嚴重;另一位經濟學家形容,央行雙低政策「帶來微笑,也夾雜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