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安昌浩的搜尋結果,共08筆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2日刊登「華府台美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廷禎發表的專文〈台灣潛艦困境的教訓〉,剖析台灣的國造潛艦(IDS)計畫。文章揭露台灣在推進雄心勃勃的國防自主計畫過程中,正因內部管理不善、資源匱乏與合約商內鬥,而面臨嚴重威脅。作者強調,允許台灣「拼湊式」造艦,恐非最佳選擇。
美國知名軍事政治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3日刊出專文,直指台灣潛艦國造計畫正因內部問題面臨嚴重威脅。對此,國際政治觀察家方恩格律師3日在臉書指出,台灣經營外媒及外國學者關係,怎麽了?
美國知名軍事政治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3日刊出華府台美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廷禎發表的專文〈台灣潛艦困境的教訓〉(Lessons of Taiwan’s Submarine Woes),直指台灣潛艦國造計畫陷入管理不善、資源不足與合約內鬥,導致戰力堪憂,這項台灣最雄心勃勃的國防自主計畫,正因內部問題面臨嚴重威脅,對華府而言並非好消息。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抨擊,嘴砲治國的作法,只會讓台灣更危險。
星期三,韓國著名船業集團「韓華海洋」的造船廠,舉行了蔣英實號 (SS-087)攻擊潛艦的命名與敲瓶典禮。該潛艦是第3代韓國潛艦專案(KSS-III)的第2批次(Batch- II),由李氏朝鮮時期的著名政治家、發明家蔣英實為名。
韓國總統候選人第一次電視辯論於18日晚間舉行,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與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在是否立即達成與美國的關稅協商,提出相反意見,李在明並表示,韓國要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沒有必要涉入兩岸問題。
準總統賴清德支持潛艦國造政策態度明確。海軍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台船公司於2月27日完成浮船測試作業。準總統賴清德支持潛艦國造政策態度明確,表示7艘後續艦應一次做好。但海軍日前初估7艘國造量產型潛艦預算竟超過2800億元,其造價竟然是日本的3倍多。對此前海軍艦長呂禮詩14日就表示,這件事很正常,因為「前線吃緊,後方緊吃」,永遠都是這個樣子,引發討論。
1953年韓戰告一段落之後,韓國安全獲得美國重視,其國防力量在美國的支援下從頭開始建立。早期的韓國海軍多以美國汰換下來的二戰軍艦做為主力,但是這當中並沒有潛艦,必須另尋辦法,過程相當困難,到1980年之前,韓國海軍都沒有潛艇部隊。
韓國國防巨頭韓華海洋(Hanwha Ocean)表示,他們將為波蘭提出的潛艦計劃「Orka」, 提供排水量3000噸級的KSS-III 常規動力柴電潛艦。近年來,韓國與波蘭建立了廣泛而深厚的國防關係,波蘭是韓國軍品的最大用戶,包括戰機、坦克、大砲,現在又增加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