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安裝量的搜尋結果,共45

  • 《科技》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推升SOFC 台達2026年可望佔據市場地位

    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推升SOFC部署,目前台灣市場發展形成美商Bloom Energy(簡稱BE)、韓商斗山燃料電池(Doosan Fuel Cell)及台達電(2308)SOFC三大勢力,DIGITIMES分析師余佩儒認為,現階段以BE為台灣電子業、資料中心部署SOFC的主導業者,待2026年底台達電子量產後,有望取得市場地位。

  • 艾思特能源以國際檢測實力 提升太陽能電廠發電品質

    艾思特能源以國際檢測實力 提升太陽能電廠發電品質

    荷蘭檢測驗證機構Kiwa集團旗下艾思特能源(Kiwa ExTEL),今年參與「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以藍白色系展場設計呈現品牌簡約與專業精神。攤位主牆以企業形象照為主視覺,主走道動線開闊流暢,服務牆面搭配流線造型與專業燈光,營造沉穩大器的品牌氛圍,吸引不少業者關注。

  • 封測需求夯 鴻勁AI設備吃香

    封測需求夯 鴻勁AI設備吃香

     AI與高效能運算(HPC)浪潮推升先進封裝與測試需求,測試設備大廠鴻勁精密(7769)看好高階測試需求將持續延燒,公司指出,目前AI HPC與ASIC應用已占營收比重約7成,為主要成長動能,目前訂單能見度約達六個月,隨AI晶片進入高瓦數、高熱密度時代,主動式溫控(ATC)與系統級測試(SLT)設備將成為下一波擴產重點。

  • 沙國能源轉型 陸企獲千億大單

    沙國能源轉型 陸企獲千億大單

     近日,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以及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成功斬獲沙烏地阿拉伯新能源項目巨額訂單,合約總金額超312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1347億元)。分析指出,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國家近年來積極推動能源轉型,這為中國新能源企業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 去年陸在役工業機器人 破200萬台

    去年陸在役工業機器人 破200萬台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德國時間25日公布「2025年全球機器人報告」顯示,身為全球最大製造國的中國,2024年服役中的工業機器人存量突破200萬台,居全球之冠。另外,2024年全球新安裝54.2萬台,較十年前成長超過1倍,其中中國新安裝29.5萬台,占一半以上。

  • 川普政策影響 美太陽能安裝量預測大幅下調

    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8日表示,受美國總統川普削減綠能補貼影響,2026~2030年間美國太陽能裝機容量恐比原先預測少27%。

  • 《金融股》超額認購178% 彰銀主辦茂迪20億元聯貸案簽約

    彰銀(2801)統籌主辦茂迪(6244)5年期20億元聯貸案,已順利完成募集,22日由彰銀總經理簡志光代表聯貸銀行團與茂迪董事長曾永輝完成簽約,展現銀行團力挺太陽光電業的高度信任。此聯貸案資金用途為償還既有金融機構借款暨充實中期營運周轉金。

  • 「每3度電就有1度綠電」  陸構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體系

    「每3度電就有1度綠電」 陸構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體系

    中國新聞網旗下新媒體「三里河工作室」22日報導,在中國大陸,一度電從新疆哈密出發,僅用0.007秒就可穿越2260公里,點亮重慶。

  • 東北酷暑難耐 空調一機難求

    東北酷暑難耐 空調一機難求

     今夏以來,大陸東北地區出現史上罕見的持續高溫,部分城市更打破歷史同期高溫紀錄。酷暑難當引爆當地空調買氣,吉林和黑龍江6月底至7月初的空調需求一舉激增7~8倍,不僅一機難求,空調廠商還得從其他城市緊急調派裝機人手支援。

  • Arm架構全面點燃AI戰火 新世代CPU/GPU劍指效能倍數躍增

    Arm架構全面點燃AI戰火 新世代CPU/GPU劍指效能倍數躍增

    「我們正站在科技史上最關鍵的轉折點,AI已從概念蛻變為重塑世界的實質力量!」Arm資深副總裁Chris Bergey於19日COMPUTEX前瞻技術峰會中,以「雲端至邊緣:共築在Arm架構上的人工智慧發展」為題,揭示AI無所不在的戰略藍圖,並宣佈下一代旗艦CPU「Travis」與GPU「Drage」技術細節,直指「效能倍數躍升」的產業革命。

  • 5檔搶先漲停卡位!機器人概念股大爆發 150兆收入在眼前

    5檔搶先漲停卡位!機器人概念股大爆發 150兆收入在眼前

    摩根士丹利出具最新報告《Humanoid Horizons: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US China》,預告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市場將在未來數十年內迅速擴張,估至2050年全球年收入預估將達近5兆美元,累計安裝量更有望突破10億台,可望成為下一個顛覆性的科技趨勢,成功為機器人概念股注入活力,撿到槍的彬台(3379)、聯策(6658)開盤不到二分鐘就直接衝上漲停,展現機器人敢漲敢跌的一面。

  • 《產業》在地自動化成關稅風暴避風港 惟在美建置成本超中

    TrendForce「人機科技報告」指出,川普政府於2025年4月初推出的對等關稅政策雖暫緩90日實施,但對全球製造業與供應鏈格局已造成深遠影響。新冠疫情與地緣政治本已使全球產業供應鏈從長鏈、全球化走向短鏈、區域化,如今加上關稅不確定性,更促使企業重新檢討製造據點配置與供應風險。TrendForce指出,對等關稅的核心在於提升進口成本,鼓勵企業將產線回流至美國或鄰近區域。然而,在高人力成本與缺工環境下,若要維持利潤與效率,製造商勢必將加速導入智慧製造與先進自動化技術,強化已在美、墨設廠的汽車、半導體、電子產品等具關鍵地位產業。

  • 產經解析-AI突破引領中國股市重估 創新主題成投資關鍵

     今年以來,境外掛牌中資股(如港股)表現相對強勢,主要受惠於AI題材的帶動。儘管市場仍對中國經濟復甦進度與地緣風險有所顧慮,部分投資人亦對近期漲勢持保留態度,認為AI熱潮可能過熱,且西方國家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仍具不確定性;但我們認為,AI創新對中國長期成長動能仍具實質貢獻,有望驅動結構性再評價。

  • 「伊爾克路」朝新創獨角獸目標邁進

    「伊爾克路」朝新創獨角獸目標邁進

    成立於2022年的伊爾克路(Elkroom)單靠OXO Game Launcher這個產品就做到全球實名登錄的使用者衝到720萬的佳績。第一年100萬、第二年200萬的高速累積,如此巨大的成功來自於滿足現代人渴望舞台的心理需求。

  • 美風力+太陽能供電量 去年首度超越燃煤

     根據歐洲能源智庫Ember最新報告顯示,去年美國的風力與太陽能供電量首度超越燃煤發電,風電與太陽能合計占美國整體電力比重攀升至17%,而燃煤則降至15%的歷史新低紀錄。

  • 美國去年風力與太陽能供電量 首度超越燃煤

    根據歐洲能源智庫Ember最新報告顯示,去年美國的風力與太陽能供電量首度超越燃煤發電,風電與太陽能合計占美國整體電力比重攀升至17%,而燃煤則降至15%的歷史新低紀錄。

  • 《基金》市場波動加劇 多重資產基金受青睞

    近期市場受到川普政府計劃進一步收緊對中國半導體出口限制的影響,市場對貿易摩擦升級的憂慮升溫,加上俄烏情勢持續不明朗,全球投資市場因此波動加劇。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合庫核心趨勢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王慎中表示,半導體產業仍然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關鍵動力,並持續在AI人工智慧、機器人科技及新型基礎建設等領域發揮核心作用。

  • 苗圩:陸機器人多領域具優勢

    苗圩:陸機器人多領域具優勢

     大陸全國「兩會」(人大和政協會議)期間,政協常委、前工信部長苗圩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大陸機器人技術水準穩步提升,減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等核心零部件產品譜系日益豐富,配套能力持續增強,整機產品性能與國際先進水準差距逐步縮小。協作、物流、掃地機器人等細分領域,已形成國際比較優勢。

  • 《光電股》茂迪拓展綠電銷售 搶攻高利基太陽能市場

    茂迪(6244)去年年全年EPS為0.61元,公司持續拓展綠電銷售,搶攻高利基太陽能市場,茂迪過去多與台電簽訂電力收購合約,未來則將轉向直接銷售綠電,以獲取更佳售價,進一步提升獲利能力。至於在太陽能屋頂建置方面,茂迪今年已取得超過20MW的標案,並計畫於2026年底達成100MW掛錶目標。茂迪今年主打高利基N型TOPCon產品與建築用BHPV太陽能模組(應用於智慧淨零建築的彩色模組、採光罩模組、可彎曲模組、陽台護欄與輕量型模組等)。

  • 2019年來首次 陸太陽能擴張速度放緩

     大陸太陽能產業近年陷入「內捲」惡性競爭,業者普遍虧損。中國太陽能行業協會27日公布最新預測,隨著行業增長放緩,預估大陸太陽能產業的擴張速度今年將出現自2019年以來的首次放緩。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