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實現淨利潤的搜尋結果,共22筆
據澎湃新聞報導,功率半導體巨頭聞泰科技業務遭遇突變。10月12日晚,因存在尚未披露的重要信息而停牌數日的聞泰科技(600745)發佈公告,荷蘭政府對聞泰科技旗下子公司安世在全球30多個主體進行凍結,為期一年。聞泰科技公司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將自2025年10月13日(星期一)開市起復牌,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聞泰轉債」恢復轉股。公司後續將根據本次事項的進展情況,按照法規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中國大陸廉價航空業者春秋航空(Spring Airlines)近日因機艙內溫度過低引發消費者強烈不滿,有乘客質疑航空公司故意調降空調溫度,誘導乘客付費購買毛毯,掀起輿論熱潮。事件曝光後,春秋航空緊急出面澄清,強調影片中所見的「白霧」為正常的冷凝現象,並非營運手段所致。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等大陸國有六大銀行4月29日晚公布2025年第一季成績單;數據顯示,六大行淨利潤總計3444.2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1兆5361億元),合計日賺超38.2億元。但六大行的不良貸款餘額今年第一季繼續集體走高。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等大陸國有六大銀行29日晚公布2025年第一季成績單;數據顯示,六大行淨利潤總計3444.2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1兆5361億元),合計日賺超38.2億元。但六大行的不良貸款餘額今年第一季繼續集體走高。
大陸2025年將發行特別國債人民幣(下同)5,000億元,以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改善因淨息差造成的盈利下降、投放能力減弱問題。分析指,特別國債「補血」,將幫助大陸國有六大行進一步提升資產投放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發揮穩定經濟作用。
平價咖啡品牌瑞幸咖啡20日公布2024年第四季及全年財報,業績再創新高。第四季,總淨收入為人民幣(下同)96.13億元,年增36.1%;實現淨利潤為8.41億元,年增183.8%,
澎湃新聞6日報導,時隔3年,大陸水泥龍頭海螺水泥,宣布終止認購下游建材企業西部建設。
儘管大陸仍在春節假期,但車市開門紅透露經濟回暖跡象。大陸車企先後公布1月銷售數據,造車新勢力的小鵬汽車1月交付逾3萬輛,年增率高達268%,超越理想汽車登上新勢力交付榜首。大陸車企龍頭比亞迪亦不落人後,1月新能源銷量近30.05萬輛,成績喜人。
NIKE曾是眾多大陸年輕人的首選運動品牌,隨著體育市場競爭激烈、安踏、特步等大陸國產品牌崛起讓NIKE在大陸業務遭遇挑戰,也讓經銷商陷入困境。作為NIKE、愛迪達在陸最大經銷商的滔搏國際近日發佈2024/25財年的半年報顯示,實現淨利潤8.74億元(人民幣,下同)、年減幅34.65%,同時截至8月底公司直營門店數量為5813家,淨減少331家、年減6.4%。
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半年報陸續揭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證交所上市公司合計營收與淨利潤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反觀深圳證交所表現相對低迷,上半年上市公司累計淨利潤為人民幣(下同)4,800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驟降近2成。
大陸資通訊設備大廠華為29日公布2024年上半年經營業績,整體經營穩健,結果符合預期。上半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下同)4,175億人民幣,雖較上年同期增長34.3%,但淨利潤率13.2%卻比上年同期的15%有所下降。
據澎湃新聞報導,大陸民營銀行湖南三湘銀行(下稱「三湘銀行」)擬招聘催收人才。三湘銀行5月31日公告稱,為更好地實現戰略發展目標,根據業務發展需要,現面向全國引入高級催收管理人才、高級電催人才等7個崗位的高級人才。
大陸上市公司業績正在惡化,據統計,約5200家在上海與深圳上市的企業, 2023財年淨利潤較上一財年下降3%,是5年來首次下降。其中受房地產波及的鋼鐵和建材等行業較為嚴重。日媒分析,這反映出通縮壓力加大的大陸經濟現狀。
截至4月29日,大陸國有六大行第一季財報全都出爐。數據顯示,除了交通銀行首季淨利潤略有增長,其他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的第一季獲利均下跌,跌幅1%~2%之間。
澎湃新聞30日報導,中國大陸三大航空央企去年大幅減虧,今年計畫大力恢復國際航線業務。截至3月28日晚間,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陸續披露完2023年年報。三大航空央企2023年營業收入總計為4147.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超1.2倍;歸母淨虧損總計134.23億元,同比收窄近九成。三大航旗下多家子公司去年已實現扭虧,國航集團持股的國泰航空最賺錢。
澎湃新聞28日報導,隨著大陸工銀瑞信基金、匯添富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等3家龍頭公募經營情況3月27日晚間浮出水面,大陸十大龍頭公募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度報告,報告顯示,5家龍頭公募2023年淨利潤均比去年同期下降,其中匯添富基金淨利潤降幅高達32.39%,工銀瑞信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淨利潤降幅則分別為27.48%、24.04%。
世界黃金協會甫公布的「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金飾消費需求較上年小幅增長3噸至2,093噸,而大陸是最重要的增長引擎。
2023年超額完成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目標的比亞迪交出優異財報成績單。比亞迪29日晚間發布2023年業績預告指出,公司預計實現淨利潤290億元至31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1200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74.46%至86.49%。在去年銷售亮眼的加持下,大陸多家企出今年紛紛開出高成長目標,但與此同時,也有業界聲音看淡,認為略顯激進。
超額完成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目標後的比亞迪,在2023年交出一份優異成績單。比亞迪29日晚間發佈2023年業績預告指出,公司預計實現淨利潤290億元至310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同期上升74.46%至86.49%;預計實現扣非淨利潤則達到274至297億元、年增75.22至89.92%,預計基本每股收益為9.98元至10.67元,反觀上年同期僅5.71元。
大陸疫後消費回溫,但百貨業復甦步伐相對滯後。陸媒觀察指出,臨近2023年底,在新型購物中心和電商網購「夾擊」下,全國各地已有20多家百貨門市因物業租約到期、經營不善、經營策略調整等原因宣告停業,其中,台灣民眾熟悉的上海太平洋百貨徐匯店也已於今年8月底終止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