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彈性襪的搜尋結果,共26筆
長期長途駕駛、久坐、缺乏活動,加上肥胖、抽菸等生活習慣,都是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與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險因子,可能引起肺栓塞。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吳柏青醫師表示,當血栓或其他栓子進入肺部血管,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導致肺部血流受阻、氣體交換受限,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急性缺氧、心肺衰竭,嚴重者甚至喪命,因此肺動脈栓塞被稱為「沉默殺手」。
久坐電腦前、搭長途飛機,小心深層靜脈栓塞。58歲的王小姐,有使用荷爾蒙藥物,工作需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最近出差搭了幾次長途飛機,回來後發現左小腿熱熱、緊緊,還又腫又痛,就醫檢查發現是深層靜脈栓塞,也就是血管裡面卡了血塊,醫師強調,若血塊完全堵住,可能造成器官衰竭及休克致命。
前總統陳水扁的妻子吳淑珍日前昏倒,一度失去生命徵象,兒子陳致中證實是姿勢性低血壓引發休克。專家指出,當姿勢改變的時候,譬如從躺著、坐著,突然站起來,血液會往下肢流,當身體沒有辦法及時把血壓拉上來,就會造成短暫性腦部血流不足,產生的頭暈,甚至暈厥。血壓突然下降很危險,會造成器官供血不足,導致休克,也可能致命。
前總統陳水扁妻子吳淑珍昨(15日)下午在住處昏倒,一度失去生命徵象,經急救後恢復呼吸、心跳,目前仍在治療中,兒子陳致中指出,母親是因姿勢性低血壓引發休克,目前生命徵象已比較穩定。引起姿勢性低血壓的原因眾多,脊髓損傷正是其一,此外脫水、心臟疾病、年齡等也都是因素之一,日常可透過逐步改變姿勢、穿著彈性襪、補足水分等6項調整來避免。
台鋼雄鷹洋將魔鷹的妻子日前搭機來台時,在機上出現身體嚴重不適,落地後送往醫院搶救仍宣告不治,確切死因尚未公開,不過該事件也引發外界對經濟艙症候群的關注。醫師楊智鈞指出,久坐、飲水不足可能引起血栓,進而導致肺栓塞,若想避免,建議多起身活動、自帶裝滿水的水壺以便隨時飲用,若搭長途可穿彈性襪。
久坐、年長者小心「深層靜脈栓塞」!醫師指出,深層靜脈栓塞是一種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血管疾病,長時間不動容易導致血流變慢、凝結形成血栓,阻塞血液回流,血栓常見於下肢如小腿、大腿、骨盆,一旦進入肺部,就可能導致致命肺栓塞。
許多行業如百貨專櫃、工廠作業員、餐飲服務業、醫療人員等,都需要長時間站立工作,不知不覺對身體累積成傷害。醫師建議,如果必須站立在同一位置,至少每小時變換動作或原地踏步,但別以為站「三七步」比較輕鬆,反而可能對骨骼關節造成傷害。
白宮17日宣布,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出現小腿腫脹情況,經檢查是川普患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所導致,並形容是70歲以上人士常見疾病;而川普近期手部瘀青,則與經常握手及服用阿斯匹靈有關。台大醫師也推估,川普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是久站造成,建議患者可以穿著彈性襪、練習抬腿及散步,下肢的伸展運動也有幫助。
網路近期流傳美國總統川普手部瘀青、腿部腫脹的照片,白宮證實他的小腿出現輕微腫脹,經診斷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醫師指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好發於老年人,因血管老化、彈性變差,或瓣膜鬆弛,血液難以從下肢回流到心臟,可能導致下肢浮腫,靜脈呈蚯蚓狀,建議長輩下午抬腿20分鐘,也可穿著彈性襪。民眾應趁年輕控制體重,避免下肢承受過大壓力。
現年79歲的美國總統川普近來因雙腿腫脹引發關注,在接受全面檢查後確診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醫師林俊良曾指出,該症狀是指腿部的靜脈血液回流效率不佳,導致血液全堆積在腿部,年紀大、久坐久站、活動較少、體型肥胖的人都是容易中招的高風險族群。醫師袁于婷則表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通常無法完全根治,不過可以靠改變生活方式和治療來控制症狀。
國內一名78歲男子,雖患有三高,卻不吃藥控制,某天感覺右腳痛、冰冷,到醫院檢查,已看不到血流,腳趾快速壞死,原來他因血管堵塞,出現了「腳中風」。運氣好的他,最終只截了兩隻腳趾。專家提醒民眾,預防腳中風,必須戒菸、多運動、控制體重,若有三高,也務必規律用藥控制。
喘、咳嗽、平躺時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是心衰竭的主要症狀,當血液無法順利通過心臟輸送到全身,所有器官都會受影響,腎臟也會出問題。專家表示,心衰竭的治療必須先找原因再用藥,4種關鍵藥物一起服用,可降低住院率、死亡率,病患別自己減量。藥物治療是心臟衰竭的治療核心,若控制不好,嚴重者恐得等待心臟移植。
一名63歲蔡姓婦人平日即有運動習慣,但從1個多月前開始,運動後就常會覺得喘不過氣,且症狀還愈來愈嚴重,到醫院檢查發現竟是肺栓塞,隨時可能休克,手術後獲改善,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賴金湖提醒,肺栓塞可能與喝水太少導致血液過於濃稠、服用女性荷爾蒙藥物,或本身有深部靜脈栓塞病史有關,應特別注意。
一名80歲男子飽受夜尿所苦,每晚都要起來3次上廁所,導致白天疲憊不堪。進一步了解才發現,原來他聽信「睡前喝水能預防中風」的網路傳言,結果卻讓自己半夜不斷爬起來跑廁所。在調整了飲水習慣後,他的夜尿次數就從原本的3次減少為1次。醫師提醒,睡得好才是真正能避免中風的關鍵。
台中38歲陳姓警察因為長時間久站值勤,發現自己左腿的血管逐漸鼓起,腿部看起來就像爬滿了蚯蚓般的血管,這不僅影響外觀,日益加重的痠麻、腫脹和疼痛感也讓他非常苦惱,前往童綜合醫院整形外科就診,並由醫師利用最新式的「微創旋轉刮刀靜脈曲張刮除術」,術後也快速回歸工作崗位,也讓其下肢不再有鼓起的血管、不適感也消失。
很多孕婦會有腿部腫脹情況,這可能帶來產後肺栓塞的危機。高雄一名新手爸爸近日在社群PO文,指太太生下女兒3天,即因併發肺栓塞而後離世,他並貼出女兒依偎在媽媽胸前的最後告別照,不少網友都感到不捨。醫師指出,孕婦仍應適度走動,必要時可穿彈性襪,以減少血液鬱積在下肢與產後肺栓塞的風險。
隨社會高齡化,失智症照顧與預防更重要。台中71歲黃阿嬤偶有時間感混亂、行走緩慢前兆,家人不以為意,但黃阿嬤近來頻頻「當機」,對外界刺激沒有反應甚至暈厥送急診,才發現罹患罕見「多發性系統萎縮症」。醫師17日提醒,民眾若發現親人出現短期記憶力下降且生活功能失常,需提高警覺。
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成人夜尿症盛行率達40%,推估目前至少有450萬人有此問題。對此,泌尿科醫師程威銘提供3個不吃藥改善夜尿的方法,包括睡前先排尿、晚餐後別喝水,以及心臟不好、容易腳水腫者,白天時可以穿彈性襪;晚餐後把腳抬高些,讓水分提早回流到體內,都有所幫助。
年輕女性、生產完及服用避孕藥族群要小心!位於骨盆腔中肚臍後靠近脊椎位置的髂靜脈壓迫,可能導致腿部腫脹、靜脈曲張,甚至出現難以癒合的潰瘍傷口,醫師提醒,平時可以加強核心運動鍛鍊腰椎,避免久坐臥,並要適時補充水分,避免血液黏稠度上升。
近年來台灣的高溫和極端高溫天數不斷增加,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張閎斌指出,因熱急症前來急診的民眾數量不斷上升,高溫和高濕度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人體會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等方式來維持體溫恆定;當外界溫度高於體溫時,「輻射」、「傳導」和「對流」散熱方式會失效,加上高濕度時,人體透過出汗「蒸發」來散熱的效率會降低,故當人體暴露在高溫、高濕度環境下,就可能會出現各種熱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