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影響交通的搜尋結果,共551筆
台北一名郭姓男子駕駛友人的車輛,短短一週內,竟在台北市同一個路口,連續兩次闖紅燈,全被科技執法設備清清楚楚拍下。不料,他挨罰後不僅矢口否認,還硬拗當時是「黃燈」,甚至大言不慚地批評科技執法「只會開罰單造成民怨」。高雄市政府交通局依法對他開出2張各2700元的罰單,郭男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最終法官審理後,直接打臉他的說詞,認定違規事實明確,判他敗訴,全案仍可上訴。
鳳凰颱風來襲,全台嚴陣以待。基隆從10日起雨勢就不小,並陸續造成多處災情。在西定路有落石直接砸到民宅屋頂、深澳坑路也有落石情形,調和街則是有大量泥水蔓延至馬路。11日一早還有1輛曳引拖板車在行駛中山三路時因轉彎不慎,車上貨物直接傾倒,並撞破基隆港的圍牆,此外,日前舊基隆市副市長官邸的圍牆也倒塌,民眾憂心颱風來襲恐怕會造成後續災情。
台北中山區街頭,一名男子阿振(化名)在身前掛著「面相、合婚各 1000 元、手相 500 元、點燈諮詢 1000 元」的告示牌,以招攬客人算命,卻遭警方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以「未經許可在道路擺設攤位」為由開出 1500 元罰單。阿振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強調「沒有擺攤、沒有桌椅,只是把牌子掛胸前」。法院審理後卻給了不同的見解,判決撤銷原處分。
花蓮縣吉安鄉北安街是鄉內車輛頻繁通行的重要道路,路面因長期使用出現龜裂破損、凹凸不平等情形,恐危及用路人行車安全,經鄉公所爭取中央經費及自籌款共斥資1452萬元投入道路改善工程,除重鋪設路面,也會設置防護欄,預計明年1月完工。
國軍擬在中壢龍岡設置「輕兵器室內靶場」引發地方譁然,4日怒控「國防布」黑箱作業,擔憂彈藥庫成軍事攻擊目標,周遭3萬居民成人肉盾牌,堅決反對到底,市長張善政也表態不支持,市府將要求軍方就安全性、環境影響、交通動線及噪音防制等議題提出充分配套。
台中市大雅區某科技公司承租舊廠房改建,因該廠房為既有違建,居民抗議業者加蓋,舊有高圍牆並擋住附近巷道的紅綠燈,影響交通安全,台中市都市發展局今天到場查察,勒令業者停工。業者表示,原本要加建廁所及改建降低圍牆高度,因居民檢舉目前已停工,也無法改善。
高雄市警局林園分局忠義派出所員警日前獲報處理一場家庭糾紛,員警趕抵現場後,發現40歲馮姓男子疑因與妻子阮女發生口角,開車違停在門口理論,警方勸離未果,最後拔槍警戒,馮男情緒爆發,還嗆警是「有牌流氓」,過程中,阮女的阿嬤因出手阻擋,也一併遭捕,被依妨害公務等罪嫌移送法辦,過程卻遭投訴員警執法過當,林園分局指,經檢視影像員警警戒過程槍口並未朝人,無過當情事,但態度部分卻遭記申誡處分。
曾參選原住民立委的網紅林世偉,曾在拜票場所大露紅內褲示眾,還被拍到在斑馬線上熱舞,大秀招牌紅內褲,畫面在網上瘋傳掀起熱議,話題性十足的他,昨(28日)在社群PO出27年前的舊照,還強調是身為「台積電主管」的前男友所拍攝。
為提升國內車輛安全性並降低交通事故傷亡率,交通部積極推動「台灣新車安全評等計畫(TNCAP)」,「台灣新車安全評等第二版見證活動」今日於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登場,交通部期望藉此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也帶動我國整體車輛產業朝「更安全、更智慧、更在地化」的方向發展。
常有民眾抱怨道路施工頻繁影響交通和生活,市長蔣萬安年初宣布將常挖掘道路的規費提高,並研擬加入封路、塞車的「社會成本」。 北市工務局28日赴議會工務委員會做工作報告,北市議員詹為元關心規費增加幅度為何。工務局回應,經檢討後,將規費從800元改為1000元並加上每日費用,每日費用依道路施工影響範圍程度分成三等,分別為200元、400元、600元,盼能減少施工天數,將於2026年1月1日實施。
苗栗縣警察局交通警察隊日前執行交通稽查勤務時,連續查獲2起使用偽變造車牌案件,經查這些駕駛人為逃避罰單、規避執法或掩飾車輛來源,擅自購買偽造或變造車牌,嚴重影響交通管理秩序,而這2起案件皆是員警在執行勤務時,經現場盤查、仔細比對車牌號碼、車身烙碼及行照資料,並透過警用電腦系統逐一查詢核對,成功識破車牌偽、變造痕跡。
台灣2024年離婚率在亞洲排名第2,僅次於中國大陸,民俗專家廖大乙供奉「遊學太子」走訪台灣各廟宇,26日駐駕雲林縣口湖鄉興安代天府,廟方27日表示廖大乙特別準備5枚金幣與5個紅包,結合廣場象徵「一起久久」的「1799驛站」,送給前5對來拍婚紗照的新人們,希望新人們都能婚姻幸福,降低台灣離婚率。
為解決廢棄土方無處可去難題,高市府研擬在北高雄新闢7處公辦土資場,其中1處就在燕巢區瓊興路上,引發居民反彈,因該處已有1座私人土資場,若公辦土資場進入,恐加重汙染;在地里長也擔心,該處離住宅區太近,砂石車進出會影響交通;議員建議,與其設土資場,不如設土方平台,讓廢土再利用;高市府回應,尚未定案,將持續與地方溝通。
新北市汐止區康寧街與福德一路口,今(22)日凌晨4時許發生土石坍塌意外,加上大雨不斷,一度造成道路交通中斷,更導致一早上班上課車潮嚴重塞車。對此,汐止區公所上午8時許已緊急調派人員及機具前往清除,而邊坡上方2戶居民共6位居民也緊急撤離。
受東北季風及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北台灣易有大雨或豪雨,今日上午10時許,桃園市復興區災害應變中心有開工作會議決定二級開設,目前復興區仍有14條土石流潛勢溪仍處於黃色警戒,20日預防性撤離的保全戶共13戶34人目前仍然還未能回家。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17日因燕子口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雖然水位離壩頂還有4.8公尺,不過湖水持續從公路溢流及壩底滲流,致下游溪水位持續上漲,雖然林保署認為壩體結構由大理石岩組成,預估壩體潰決不影響下游橋梁,不過公路局防範未然不排除封閉太魯閣大橋,台鐵則說目前水位還未達警戒值,考量避免交通中斷,會再審慎評估。
台中市豐原區公老坪為著名欣賞夕陽、夜景景點,常吸引許多民眾前來,不過近來有居民抱怨,不少青年駕駛改裝車到訪,路上都是車輛炸街的噪音,完全無法睡個好覺。對此,台中市豐原警分局、中市環保局、監理站展開聯合稽查,1晚便攔查11輛改裝車,其中2輛排氣檢驗不合格告發、抓獲7名青少年無照駕駛、4人酒駕等。
台東縣政府推動「197縣道改善計畫」,繼前年改建嘉武橋後,13日再啟動萬安橋改建工程,總經費近億元,將拓寬橋面至9公尺、橋長增至105公尺,讓車輛「會車不卡卡」,工程預計明年底完工,可望紓解縱谷交通瓶頸,提升交通便利性、促進觀光發展。
民進黨新北市議員張嘉玲今(13)日在議會質詢中,接連針對捷運局、青年局與文化局3大議題質詢,從捷運站號消失、青創基地人流低迷到古蹟修復停滯,批評市府「建設熱鬧開幕、冷清經營」,呼籲市府團隊應落實跨局處整合與後續管理,讓市民真正感受城市進步。
台東縣政府推動「197縣道改善計畫」,繼前年嘉武橋開工後,今(13)日再啟動萬安橋改建工程,總經費近億元,將拓寬橋面至9公尺,讓車輛「會車不卡卡」,預計明年底完工,可望紓解瓶頸壅塞路段,提升縱谷地區交通便利性、促進觀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