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應用占比的搜尋結果,共70筆
創為精密(6899)舉行法說會,今年受惠工控產品回溫、醫療產品出貨增長,營收、獲利雙雙成長,前三季合併營收約8.83億元,年成長24.7%,每股稅後純益(EPS)2.65元。公司展望第四季和2026年正向,醫療新品出貨續增,工控、交通等應用也穩定成長。
在電動車、固定式儲能、消費性電子、人型機器人、eVTOL/UAM、工業用途等對高能量密度或高可靠性應用需求的推動下,TrendForce預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含半固態)市場需求將突破206GWh,並於2035年擴大至740GWh以上,固態電池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
達運光電(8045)昨(5)日召開董事會,決議通過新人事任命案,由業務處長戴家欣出任營運長一職,全面負責公司寬頻網路事業的營運管理、產品創新開發、策略規劃與執行,以及全球市場版圖的拓展。
半導體測試介面廠精測(6510)今(29)日召開線上法說,總經理黃水可表示,受步入淡季影響,預期2025年第四季營收可能小幅下滑,但毛利率可望持穩目標區間高檔,並對2026年展望維持審慎樂觀、目標維持雙位數成長,毛利率維持50~55%目標區間不變。
華邦電(2344)受惠DDR3、DDR4價格漲勢直達2026年底,外資持續增加持股,23日持股比率升至20.79%;強茂(2481)受惠大陸出口限制令帶來的轉單效應以及AI應用占比持續提升的利多,股價上周漲19.95%。
聯嘉投控(3717)今年前8月營收持平,由於車燈產業特性為長期訂單,觀察目前在手專案,預期2026年營收將持平或小幅成長;墨西哥廠預計2026年第三季批量生產。
保護元件廠興勤(2428)24日股價開高走高,尾盤大單敲進,強攻漲停作收,收盤價176.5元,一舉突破前一波高點,寫下近一年來新高,成交量則是放大到7,542張。
志超(8213)下半年營運步調保守。公司指出,今年上半年因關稅因素出現提前拉貨,造成傳統旺季需求排擠,使得第三季動能並未如往年,加上匯率升值侵蝕營收及金價大漲,推升成本壓力,整體展望謹慎。管理階層強調,未來將持續調整產品組合,透過車用及工控等穩定型業務分散風險。
毅嘉(2402)1日公告8月營收9.56億元,年增7%,單月營收續創今年新高;今年前八月累計營收71.3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6%。展望後市,毅嘉表示客戶需求持續暢旺,營運可望維持穩健成長。
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指出,2025年全球軟板產值可望擴大至200.8億美元,年增6.4%,在手機與電腦需求支撐下維持成長態勢。新興應用中,以AI眼鏡最受矚目,今年出貨量預估將從271.1萬台飆升至882.8萬台,年增率高達225.6%,帶動軟板需求進一步放大。台廠臻鼎-KY(4958)長年穩居全球軟板龍頭,可望在此波新動能下率先受惠。
興勤(2428)去年EPS升至12.10元,每股配息6.1元,並將在9月19日發放現金股利,興勤周五進行除息交易,首日股價漲多修正,一度翻紅至148.5元最高,但多處在平盤之下,小幅下滑至145元最低,面臨窘貼息。展望下半年,旺季仍可期。法人評估,若匯率穩定下,今年營收目標雙位數成長,興勤今年仍可望賺逾一個股本。隨著業務需求增長,興勤正積極尋求具潛力的人才加入,並計畫擴大團隊規模以支持未來發展。
汎瑋材料科技(6967)佈局機器人緩衝與散熱材料,參與美系客戶機器人開發,汎瑋材料董事長李家旺表示,機器人關節轉軸非常需要我們的產品,目前已在美國派駐人員進行下階段的開發,隨著泰國廠AI伺服器散熱產品開始出貨,伺服器及工業電腦可望成為2026年成長動能。
安集(6477)董事長黃國棟表示,台灣太陽能產業低迷,公司積極轉型發展3D列印新事業,成功打進軍工、航太供應鏈。目前產能滿載,訂單能見度已到年底,預期3D列印部門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今年營收可望年增5倍,營收占比有機會達到5%,將是安集未來營運成長引擎。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資深研究員張淵菘指出,隨著AI運算需求爆發、車用電子快速普及、Micro LED新世代顯示技術的興起,PCB產業正加速朝高階載板、先進封裝及高密度連結技術邁進。
半導體測試介面廠穎崴(6515)董事會通過2025年上半年財報,合併營收38.19億元、年增達64.02%,營業利益11.87億元、年增達近1.45倍,雙創同期新高。雖然業外轉虧落底,稅後淨利8.17億元、年增達92.94%,每股盈餘22.97元,仍雙創同期新高。
興勤(2428)雖然受到匯損影響,但上半年仍賺半個股本,展望下半年,法人預估,興勤下半年旺季仍可期,有望優於上半年,訂單能見度2-3個月,若匯率穩定下,今年營收目標雙位數成長,興勤今年仍可望賺逾一個股本,維持前幾年平均水準。興勤去年每股配發新台幣6.1元,公司將在8月22日進行除息交易。
毅嘉(2402)7日召開法說會,公司表示,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0%,優於原先預期,從目前客戶訂單需求來看,下半年仍然有成長的機會,全年營收仍有望挑戰兩位數成長;另外,馬來西亞二廠一期預計在10月正式投產,將生產車用、光通訊等產品,預期到2030年,馬來西亞生產基地的營收,能占整個集團約40%。
半導體測試介面廠穎崴(6515)受惠AI、高速運算(HPC)、網通等應用暢旺,2025年7月自結合併營收6.26億元,月增達66.34%、年增5.42%,站回6億元大關創近3月高、改寫同期新高,累計前7月合併營收44.45億元、年增達52.11%,續創同期新高。
HDI大廠華通今年除持續受惠低軌衛星(LEO)應用穩定成長之外,軟板業務亦因高階消費性電子出貨暢旺而同步升溫。儘管近期市場面臨關稅不確定性干擾,隨著折疊手機、穿戴裝置等新興應用需求穩定增溫,華通也持續強化產能布局,近期更打入AI眼鏡供應鏈,涵蓋陸系及美系社群平台大廠等領導品牌並參與密切開發合作,法人看好下半年三大動能持續推進,將為全年營運增添柴火。
相較於去年一度超過600元的股價,環球晶圓今年股價一路走低,如今在300元左右徘徊。市場競爭與投資上的雙重威脅,是它發展上的兩大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