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戰爭中的搜尋結果,共1,489

  • 拓寬世界的邊界──郭品潔《尼安德塔樂園的嘆息》講座側寫

    拓寬世界的邊界──郭品潔《尼安德塔樂園的嘆息》講座側寫

     自從二OO三年出版《讓我們一起軟弱》以來,這二十二年來,郭品潔是是第一次與讀者面對面。沒有社群媒體帳號的他,在數位時代中遺世而獨立。來此之前,郭品潔並不清楚讀者的面貌,沒有設想過他們讀自己的詩是何種感受,更無法想像有人守著報紙副刊,期待再讀到一首他的新作。

  • 勾踐到吳國當人質 臨行前試探忠誠 范蠡一句話保全性命

    勾踐到吳國當人質 臨行前試探忠誠 范蠡一句話保全性命

    春秋時期,越國在與吳國的戰爭中吞敗,國君勾踐被迫前往吳國做人質,身邊的重臣也面臨生死考驗。越國名相、智謀過人的范蠡巧妙應對勾踐的試探,一語雙關化解危機,既展現智慧與忠誠,也成功保全自己,為後續的復國行動奠下關鍵基礎。

  • 習近平贈小米手機 李在鎔喊iPhone太多 APEC幕後上演商戰

    習近平贈小米手機 李在鎔喊iPhone太多 APEC幕後上演商戰

    南韓慶州亞太經濟合作(APEC)峰會,落幕已一個多星期,會議對產業的影響仍持續。APEC雖是外交場合,但此次會議幕後上演著各國以技術自豪為核心的智慧型手機戰爭。中國國家主席致贈兩支小米手機給南韓總統李在明,成功拉抬小米在南韓的銷量。三星會長李在鎔在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同台時,笑問台下拿手機拍照的觀眾:「怎麼那麼多iPhone」,其實有高度戰略意義。

  • 張威翔Military》專家回顧烏戰三年 俄軍演變與歐美錯覺

    張威翔Military》專家回顧烏戰三年 俄軍演變與歐美錯覺

    美國前中情局(CIA)官員、曾任國務院反恐辦公室分析師的強森(Larry C. Johnson)週六(8日)邀請前美國國防部長顧問、退役上校麥葛瑞格(Douglas McGregor)進行對談,探討烏克蘭戰爭帶來的戰術與戰略轉變,並反思美國軍方長年對於敵手的錯誤認知與制度性傲慢。

  • 國戰會論壇》師夷長技 解放軍的任務指揮變更強?(蔡裕明)

    國戰會論壇》師夷長技 解放軍的任務指揮變更強?(蔡裕明)

    就在上個月月底,美國華府的知名智庫「蘭德公司」(RAND)發表一份名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任務指揮?》的報告。這份報告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嘗試導入一種源自西方的軍事理念:任務指揮(mission command)。倘若這項改革成功,可能徹底改變中美之間的軍事競爭格局。

  • 《國際政治》烏克蘭遠端襲擊 打擊巴什科爾托斯坦石化工廠

    俄羅斯地方官員在周二表示,一波烏克蘭無人機的攻擊,損壞了俄羅斯境內深處Sterlitamak市的一座石化工廠,造成水處理設施的倒塌,但是沒有人員傷亡。

  • 陸學者批台對日「戀殖心態舉世罕見」: 應還原歷史真相

    陸學者批台對日「戀殖心態舉世罕見」: 應還原歷史真相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抗戰」國際學術研討會3日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上午分組討論主題為「台灣的抗日運動」,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在發言與會後受訪時強調,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必須結合弘揚正確的二戰史觀,糾正西方與台灣社會長期存在的錯誤敘事。他指出,台灣部分人士對日本殖民統治懷有「戀殖心態」,這種心理扭曲「舉世罕見、極為病態」,必須正本清源、搶救真實歷史記憶,讓歷史回到真相的軌道上。

  • 國戰會論壇》川習會休兵假象 貿易融冰的深層裂縫(蔡鎤銘)

    國戰會論壇》川習會休兵假象 貿易融冰的深層裂縫(蔡鎤銘)

    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釜山的再度會面,被全球市場視為可能開啟新一輪「貿易融冰」的契機。這場峰會看似帶來曙光,實則雲霧繚繞,雙方共同宣示合作意願,卻刻意迴避最棘手的矛盾。這場表面上的休兵,既非真正的和解,也難以掩蓋雙邊關係中深層的結構性裂縫。

  • 北約指參演習 測試「東翼嚇阻線」新概念

    北約指參演習 測試「東翼嚇阻線」新概念

     美國《星條旗報》10月30日報導,北約近期在指參演習中,測試全新的「東翼嚇阻線」(EFDL)作戰概念,透過部署無人部隊應對侵略者的「第一擊」,提高官兵存活率,並保存防衛戰力應對後續作戰。

  • 海納百川》別等「川習會」替我們「定義未來」(李蕾)

    海納百川》別等「川習會」替我們「定義未來」(李蕾)

    全球矚目的川習會山雨欲來,但最焦慮的卻是台灣。如果台灣是一個品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個品牌太被動。每逢中美會談,全台就陷入一場「情緒行銷」──有人喊「美國永遠挺我們」,也有人說「美國終有一天會出賣我們」,而台灣,一次又一次地被別人的敘事牽著走。

  • 尼米茲號雙墜機 反映帝國霸權的疲態

    尼米茲號雙墜機 反映帝國霸權的疲態

     2025年10月26日,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在南海進行例行訓練任務時,短短半小時內先後失去兩架軍用飛機,MH-60R「海鷹」直升機,另外一架為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

  • 俄羅斯「終結者」戰車外強中乾  快砲射擊毫無穩定性

    俄羅斯「終結者」戰車外強中乾 快砲射擊毫無穩定性

    為了穩定士氣,俄羅斯發布新武器的試射影片,結果卻弄巧成拙,暴露了性能的缺點。俄羅斯最大的坦克與裝甲車生產廠:烏拉爾機械車輛廠(UVZ)剛剛 BMPT 「終結者」裝甲戰車的火力射擊影片,原本希望讓人膽寒,結果觀眾注意到它的雙聯30公釐2A42 自動快炮有明顯振動,顯然它的安定性不足,也就影響準確度。

  • 國戰會論壇》尼米茲號雙墜機 反映帝國霸權的疲態(蔡裕明)

    國戰會論壇》尼米茲號雙墜機 反映帝國霸權的疲態(蔡裕明)

    2025年10月26日,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在南海進行例行訓練任務時,短短半小時內先後失去兩架軍用飛機,MH-60R「海鷹」直升機,另外一架為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

  • 北韓外長見普丁 川金會仍沒譜

    北韓外長見普丁 川金會仍沒譜

     韓聯社引述朝中社29日報導,北韓外務相崔善姬27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拜會俄羅斯總統普丁,雙方互相傳達問候,並表示兩國關係一切按照計畫進行。另外,美國總統川普先前曾表明願借亞太經合會(APEC)機會同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會晤,但截至28日下午,朝鮮仍未對川普的提議作出回應,可能金正恩認為當前需要鞏固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與美國進行對話條件尚不成熟。

  • 台海戰爭對美軍後勤的考驗

    台海戰爭對美軍後勤的考驗

     2025年10月10日,《Foreign Affairs》刊出由美國政治學者布里默(Maximilian K.Bremer)與葛里耶可(Kelly A.Grieco)共同撰寫的文章〈與中國作戰,快與慢〉(Fighting China,Fast and Slow),引發美國戰略界高度關注。文章指出,若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台海爆發衝突,決勝關鍵並非武器性能或兵力數量,而是「戰爭節奏」與「後勤韌性」。布里默與葛里耶可認為,美軍長期以來過度依賴高速、短期的作戰節奏,但面對地理縱深廣大、補給鏈強韌的大陸,這種策略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瓶頸。

  • 國戰會論壇》台海戰爭對美軍的考驗:後勤與慢節奏(蔡鎤銘)

    國戰會論壇》台海戰爭對美軍的考驗:後勤與慢節奏(蔡鎤銘)

    2025年10月10日,《Foreign Affairs》刊出由美國政治學者布里默(Maximilian K.Bremer)與葛里耶可(Kelly A.Grieco)共同撰寫的文章〈與中國作戰,快與慢〉(Fighting China,Fast and Slow),引發美國戰略界高度關注。文章指出,若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台海爆發衝突,決勝關鍵並非武器性能或兵力數量,而是「戰爭節奏」與「後勤韌性」。布里默與葛里耶可認為,美軍長期以來過度依賴高速、短期的作戰節奏,但面對地理縱深廣大、補給鏈強韌的大陸,這種策略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瓶頸。

  • 向陸提申請 次子爭取孫立人遷葬安徽

    向陸提申請 次子爭取孫立人遷葬安徽

     已故名將孫立人次子孫天平今年9月3日以抗戰將領後人身分赴北京參加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他日前透露,已正式向大陸國台辦提出申請,盼能將其父孫立人遺骨遷回安徽故里安葬。孫立人對日抗戰,戰功彪炳,在國共戰爭中,痛擊解放軍,仍令解放軍難以釋懷。是否能順利遷葬,引發高度關注。

  • 台海若爆衝突 美空軍對陸戰略恐失敗

    台海若爆衝突 美空軍對陸戰略恐失敗

    萬一爆發台海衝突,美國空軍在印太的戰略將面臨重大挑戰,甚至可能導致失敗。

  • 一中議題交鋒 德外長延後訪陸

    一中議題交鋒 德外長延後訪陸

     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原訂26日訪問中國大陸,在行前接受媒體訪談時,喊話北京放寬稀土出口限制,並對台灣問題發表看法,憂心台海開戰將影響世界經貿,還稱一中政策的內容可以自行決定,24日遭大陸外交部反駁。或因雙方行前的隔空交鋒,德國外交部24日宣布,瓦德福原定的訪中行程將延期。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