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抑制通膨的搜尋結果,共294筆
原本支持今年降息兩次的聯準會決策官員周一對12月是否需要進一步降息發表不同的意見,凸顯出在內部意見高度分歧之際,聯準會主席鮑爾所面臨的挑戰。
嘉威生活(3557)公布第三季財報,由於處於淡季中,單季合併營收為6.35億元,年減49.26%;毛利率30%,營業淨損1.15億元,稅後淨損1.22億元,均較去年同期由盈轉虧,除了本業疲弱外,台幣兌美元升值、越南盾兌美元貶值產生兌換損失,也對營運產生影響,每股虧損為1.45元;累計前三季虧損0.23億元,年減104.96%,稅後淨損0.23億元,每股虧損為0.27元。
日本高市早苗政府即將公布的新一輪經濟刺激方案,規模可能超過2.8兆台幣,另外還將以減稅和擴大投資為核心,協助包括人工智慧(AI)與半導體在內的17項重點產業發展,並將採取多年期預算配置,以提高政策的可預測性、穩定性和延續性。
美國聯準會(Fed)上周宣布將停止量化緊縮(QT),並暗示可能重新啟動資產收購,被市場視為新一輪量化寬鬆(QE)的開端。不過,橋水基金創辦人、知名投資人達里歐(Ray Dalio)警告,此舉可能助長市場泡沫,在泡沫破裂前或將出現最後一波上漲,而這通常是理想的賣出時機。
AI帶來更多榮景,卻沒有同步增加就業機會,經濟恐陷入1990年代的「無就業式復甦」。
美國聯準會(Fed)再降息並同步結束量化緊縮(QT)政策,儘管市場先前預期年底前仍有再降息一次的機會,但主席鮑爾在會後淡化12月降息可能性,強調未來政策方向將取決於經濟數據表現,多家法人機構也因此調整對後續降息路徑的預期。
美國聯準會召開FOMC會議,宣布今年二度降息,展望金融市場未來表現,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啓超分析,聯準會持續降息帶動資金環境寬鬆,且第三季財報獲利優於預期比例高達八成,帶動美股創高。不過,高評價水準恐加劇震盪,然而AI趨勢發展處於「初段」而非「終段」,宜逢波段拉回之際分批布局。
美國總統川普回鍋白宮的最大目標之一是降低美國國債,但美債仍於21日衝破38兆美元新高,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債2個月就增加1兆美元,創新冠疫情期間之外最快紀錄。專家警告,債務利息快速增加將損害美國經濟,同時國債在政府關門期間創新高也是警訊。
環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發布全球央行總裁評比完整報告,我央行總裁楊金龍拿A-的原因出爐。環球金融雜誌指出,面臨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台灣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將達2.1%優於他國,且通膨控制得宜、採漸進式的貨幣緊縮,並展現靈活的總體審慎政策─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奏效,是楊總裁拿下優異A級成績的主因。
自民黨前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4日在黨總裁選舉中勝選,成為自民黨創黨以來首位女黨魁,也幾乎篤定成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匯銀分析,高市早苗屬於安倍派,應會延續安倍老路推動寬鬆貨幣政策,後續日圓遭拋售的可能性大,日本升息之路可能放緩,恐不利於日圓表現。
美國聯準會(Fed)偏好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8月數據相較前月微幅上升,核心PCE則與前月持平,大致上符合預期,但仍高出Fed的2%目標。但在Fed關注就業更勝於通膨之下,預料10月降息1碼的趨勢不變。
聯準會(Fed)偏好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8月數據相較前月微幅上升,核心PCE則與前月持平,大致上符合預期,仍高出Fed的2%目標。但在Fed關注就業更勝通膨之下,預料10月降息1碼的趨勢不變。
美國聯準會(Fed)啟動降息,各大機構多預期美元指數逐步走弱,對有外幣需求的民眾而言,國銀表示,高利美元進入尾聲行情,可能出現「美國利率下滑、美元匯率走弱」的情形,普遍預期美元指數第四季續弱,貨幣可多元化配置,貨幣投資上首選為日圓及歐元。
美國降息後,各大機構預期美元指數將逐步走弱。對於有外幣需求的民眾,國銀分析,高利美元進入尾聲行情,將跟隨聯準會動態,將有可能出現「美國利率下滑、美元匯率走弱」的情形,因此投資人更需留意美元中長期走勢,市場普遍預期美元指數第四季續弱,不排除下探至95價位,建議貨幣也可多元化配置,目前投資上首選日圓及歐元,也看好資金流向這二個貨幣。
隨著9月FOMC會議臨近,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啟動降息,聚焦降幅與政策訊號。DW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Christian Scherrmann指出,目前形勢已相當明朗,但市場真正想要關切的是,鮑爾對未來政策路徑的態度與語調。
墨西哥政府當地時間10日宣布,將對來自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的汽車課徵最高50%的進口關稅,遠高於現行的20%,是進口稅制大幅調整的一環。官方稱此舉是為了保護本地就業,但分析指出,這是墨國為了安撫美國而做的策略調整。
受貿易不確定性和房市惡化衝擊,木材期貨價格已自3年高點回跌2成多。由於木材行情向來視為房市與經濟活動的先行指標,木材價格崩跌敲響美國經濟放緩警鐘。
在石破茂宣布辭職後,預計將於十月就任的日本新首相,或許會讓日本央行有更多理由放慢升息的腳步,尤其是這位可能的下任日相,會特別擔心借錢的成本將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