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新自由主義的搜尋結果,共49

  •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查多「求助以色列」尼坦雅胡信件曝光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查多「求助以色列」尼坦雅胡信件曝光

    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10日獲頒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表彰其在推動民主與對抗獨裁政權方面的努力。然而立即引發網路熱議,批評者翻出馬查多親以色列立場以及與華府的密切關係,她所領導的政黨網站直接載明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利庫德政治集團(Likud)的結盟文件,2018年時更是直接致函尼坦雅胡協助她實現「政權更替」(regime change)。

  • 日準首相主播時期秘辛曝  曾與台裔議員蓮舫共事

    日準首相主播時期秘辛曝 曾與台裔議員蓮舫共事

    贏得日本自民黨總裁(黨魁)選舉的日本前經濟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從政前曾在大學教書,也當過電視節目主播。《產經新聞》訪問當年挖掘她進電視圈的前製作人,透露這位料將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的政治人物,當主播時期的秘辛。

  • 美國人民正試圖翻轉政局

    美國人民正試圖翻轉政局

     當Zohran Mamdani在2021年成為首位南亞後裔且有穆斯林信仰的紐約州議會議員時,沒有人預料到他會成為全國矚目的政治人物。然而,在今年6月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中,他卻脫穎而出,打敗了前州長Andrew Cuomo,贏得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目前在11月紐約市長選舉的候選人中,他的民調遙遙領先。

  • 中美論壇社》Mamdani贏得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的啟示(梅強英)

    中美論壇社》Mamdani贏得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的啟示(梅強英)

    當Zohran Mamdani在2021年成爲首位南亞後裔且有穆斯林信仰的紐約州議會議員時,沒有人預料到他會成為全國矚目的政治人物。然而,在今年6月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中,他卻脫穎而出,打敗了前州長Andrew Cuomo,贏得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他在目前所有想要在11月選市長的候選人中,民調是遙遙領先。然而這樣一位深得民心的候選人,卻受到了民主黨建制派的極力阻止及封殺。民主黨參眾兩院兩院的領袖,Sen. Chuck Schumer和Rep. Hakeem Jeffries及大部分的國會議員們在初選時都是支持Andrew Cuomo的。建制派中,支持Mamdani佔少數,比較有名的有Sen. Bernie Sanders,Sen. Elizabeth Warren,及Rep. Alexandria Ocasio-Cortez(AOC)等。

  • 富國強軍 川普的中國化改革

    富國強軍 川普的中國化改革

     大陸九三閱兵後,美國總統川普向媒體表示,他觀看了閱兵並評價為「美麗而印象深刻」。事實上,川普再任總統後有樣學樣,在華府舉辦閱兵儀式。不僅如此,川普政府從經濟政策到整軍備戰,居然出現了以富國強軍為目標的「中國化改革」傾向,值得深思。

  • 時論廣場》富國強軍 川普的「中國化改革」(蘇泳霖)

    時論廣場》富國強軍 川普的「中國化改革」(蘇泳霖)

    大陸九三天安門閱兵後,美國總統川普向媒體表示,他觀看了閱兵並評價為「美麗而印象深刻」。事實上,川普再任總統後有樣學樣,在華府舉辦閱兵儀式。不僅如此,川普政府從經濟政策到整軍備戰,居然出現了以富國強軍為目標的「中國化改革」傾向,值得深思。

  • 張瑞雄專欄》從「美麗大法案」看當代美國政治的撕裂與倒退

    張瑞雄專欄》從「美麗大法案」看當代美國政治的撕裂與倒退

    美國參議院通過了總統川普主導的《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簡稱OBBBA)的一項關鍵程序性表決,讓這部號稱「美麗大法案」的龐大稅改與預算削減提案進一步邁向立法終點。儘管這項法案聲稱能減稅、強化國防與邊境安全,但其背後實則蘊藏著深遠的社會撕裂、資源分配失衡、民主程序侵蝕與科技治理倒退等結構性問題,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 工商社論》美國資本主義制度危機日愈深重

    工商社論》美國資本主義制度危機日愈深重

     近日「不要國王」的全美示威活動,凸顯美國社會的民主危機加重;眾議院通過的「天才法案」大減稅、大砍社會福利,令人擔憂美國貧富差距可能擴大;驅趕非法移民引起的騷動,也使美國社會秩序的穩定性亮起紅燈。美國不知能否將因川普推動諸多政策而再度偉大,但可以確定的是,美國資本主義制度面臨的危機將更加深化。

  • 工商社論》歐美右翼民粹壯大衝擊全球經濟

    工商社論》歐美右翼民粹壯大衝擊全球經濟

     波蘭扛著右翼民粹主義大旗的納夫羅茨基當選為總統,這項選舉結果標誌著歐洲右翼民粹大興其道,以他和美國總統川普的理念相近關係,勢必對歐盟造成重大衝擊,也將鼓舞歐洲大地右翼民粹主義的聲勢繼續上漲,勢將重塑各國經濟政策和對外經貿關係。

  • 為兩岸永久和平創造機會

    為兩岸永久和平創造機會

     美國總統川普在沙烏地首都利雅德的演講語驚四座,他指責美國歷屆政府將西方民主制度強加於中東,帶給當地的不是繁榮而是戰亂,呼籲各方共同建立真正的合作與和平。川普演說釋出兩個重要訊息:一是放棄「美國例外論」的新自由主義,願意與不同政治體制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二是放棄意識形態掛帥的干涉主義,輕價值觀、重美國利益。川普帶領美國轉移外交典範,兩岸關係有望迎來歷史新篇。

  • 旺報社評》兩岸關係新思路系列四:為兩岸永久和平創造機會

    旺報社評》兩岸關係新思路系列四:為兩岸永久和平創造機會

     美國總統川普在沙烏地首都利雅德的演講語驚四座,他指責美國歷屆政府將西方民主制度強加於中東,帶給當地的不是繁榮而是戰亂,呼籲各方共同建立真正的合作與和平。川普演說釋出兩個重要訊息:一是放棄「美國例外論」的新自由主義,願意與不同政治體制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二是放棄意識形態掛帥的干涉主義,輕價值觀、重美國利益。川普帶領美國轉移外交典範,兩岸關係有望迎來歷史新篇。

  • 海外看世界》紅藍綠學者對話島內政情

    海外看世界》紅藍綠學者對話島內政情

    美東時間2025年5月10日晚(北京、台北時間5月11日晨)由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台灣中流文教基金會和上海東亞研究所贊助的《兩岸熱點》系列講座第四十四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由美國美利堅大學教授、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召集人趙全勝主持,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和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學教授達巍聯合主講。來自全球各地的20餘位學者參與了會議,其中鄧中堅、劉源俊、何戎、殷燕軍、段瑞聰、祁冬濤、朱志群、胡少華、韓榮斌等專家學者在問答環節分享了看法並提問。

  • 美遏制仍長期存在 學者:陸要設法主導未來政經秩序

    美遏制仍長期存在 學者:陸要設法主導未來政經秩序

    中美經貿談判達成互降關稅的突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表示,中美現在回歸理性,對中國來說是重大機遇,透過這次談判,為未來全球政經秩序構建基底才是關鍵。但他也直言,美國對中國的打壓遏制仍會長期存在。

  • 海納百川》「脫中入北」的「靠北」之路(朱駿)

    海納百川》「脫中入北」的「靠北」之路(朱駿)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4月9日受邀到民進黨中常會專題報告,提及資本脫離中國後到美國、日本、歐洲等北方國家的「脫中入北」是新趨勢,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表示,「脫中入北」是正面方向,台灣會在全球布局中持續確保優勢。

  • 港學者鄭永年:川普不會使中國再次偉大  中美拚的是「經濟韌性」

    港學者鄭永年:川普不會使中國再次偉大 中美拚的是「經濟韌性」

    美東時間4月2日下午,川普按下關稅戰「核按鈕」。他稱該措施為「對等關稅」,強調頒布該行政令當天是美國解放日(Liberation Day),表示這些「期待已久」的關稅將使美國重新變得「富有」。這場覆蓋廣泛、力度空前的「關稅戰」,不僅給全球貿易體系帶來了巨大衝擊,也讓本已複雜的中美關係面臨新的嚴峻考驗。面對由此引發的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國際社會的普遍疑慮以及各國的應對博弈,我們應如何理解這場「關稅戰」的實質?中國又該如何在這場大國競爭中作出正確選擇?

  • 地球儀外交 專守防衛變積極和平

    地球儀外交 專守防衛變積極和平

     如眾所周知地,日本外交政策從冷戰時期的一味遵循美國路線,到後冷戰時期前二十年(1991-2011)的消極自守,進而因外部國際環境的重大轉變,使得在安倍晉三於2012年第二次擔任首相之後,日本開始在國際事務上日益活躍,不但轉變為推行地球儀外交,同時參與新國際經貿體制的建立,甚至進一步從「專守防衛」改變為「積極和平主義」,與英澳泰印等多國簽訂防務協議,在對中政策方面也逐漸走出從1972年體制以來的束縛,甚至有朝向在國際社會主動積極佈局的舉措,無論是在力度與廣度方面,都可以見到日本外交政策都出現顯著的轉變。

  • 中美論壇社》開啟新自由主義大門的卡特(梅強英)

    中美論壇社》開啟新自由主義大門的卡特(梅強英)

    美國前總統卡特於2024年12月29日逝世,享年100歲。他是少數只做過一任的美國總統,但他離任後所做的慈善公益事業讓我對他有著崇高的敬意!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