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新興民主國家的搜尋結果,共23

  • 林佳龍訪歐五國突破封鎖  以總合外交、經濟、科技合作推動台歐戰略

    林佳龍訪歐五國突破封鎖 以總合外交、經濟、科技合作推動台歐戰略

    據了解,外長林佳龍此次歐洲行成果豐碩,共走訪五國,包括捷克、義大利、教廷及最後壓軸的奧地利,其中最後奧地利,中國外長王毅前腳剛走,林佳龍後腳就到,基於與對方政府默契,並未公開,林佳龍順利造訪,堪稱突破,說明奧地利政府政策上微妙轉變,讓中國為之跳腳。林佳龍這次是以總合外交推動台歐戰略。

  • 林佳龍投書媒體談歐政策:善用台「戰略三鏈」深化合作

    林佳龍投書媒體談歐政策:善用台「戰略三鏈」深化合作

    外交部長林佳龍近日以「加值台歐夥伴關係 共築民主繁榮未來」為題,投書中英文媒體,文中回顧台歐在民主與經濟領域的緊密連結,並提出區域化的對歐戰略布局,強調善用台灣在全球民主價值鏈及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推動在價值、同盟與經濟三大面向的深化合作,讓台灣透過經濟和科技合作為世界創造加值。

  • 奔騰思潮》台灣民主終將要接受國際檢驗(衣冠城)

    奔騰思潮》台灣民主終將要接受國際檢驗(衣冠城)

    就在台灣即將進行「大罷免」投票的前兩天,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簽署一項爭議性的反貪腐法案,將原本獨立的國家肅貪局(NABU)及肅貪專責檢察署(SAPO)置於總統任命的檢察總長直接監督之下,削弱了這些反貪腐機構的獨立性,引發烏克蘭國內大規模抗議,規模之大,被認為是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境內最大的群眾集會,有報導甚至認為堪比2014年的「廣場革命」,這自然引起國際輿論以及歐盟的關切。

  • 喊團結卻搞罷免 台灣民主大內傷

    喊團結卻搞罷免 台灣民主大內傷

     台灣即將於7月26日進行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罷免行動,針對多達24位現任國民黨立委展開罷免投票,這些立委多數來自藍營基本盤選區,卻因政治不滿與仇恨動員而面臨罷免危機。表面上,這是一場人民展現民主參與的公民行動;實際上,卻是一次用罷免進行政治報復的選舉延長賽,試圖藉制度漏洞逆轉國會權力版圖。當罷免權被濫用成為對在野黨的政治清算工具,台灣的民主不但沒有深化,反而正走向自我傷害、自我侵蝕的惡性循環。

  • 翁履中專欄》喊團結卻搞罷免 台灣民主大內傷

    翁履中專欄》喊團結卻搞罷免 台灣民主大內傷

    台灣即將於7月26日進行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罷免行動,針對多達24位現任國民黨立委展開罷免投票,這些立委多數來自藍營基本盤選區,卻因政治不滿與仇恨動員而面臨罷免危機。表面上,這是一場人民展現民主參與的公民行動;實際上,這卻是一次用罷免進行政治報復的選舉延長賽,試圖藉制度漏洞逆轉國會權力版圖。當罷免權被濫用成為對在野黨的政治清算工具,台灣的民主不但沒有深化,反而正走向自我傷害、自我侵蝕的惡性循環。

  • 柯文哲案讓自己想到扁案 陳致中:法律人基本ABC好像不存在

    柯文哲案讓自己想到扁案 陳致中:法律人基本ABC好像不存在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案遭羈押至今,對此前總統陳水扁兒子、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陳致中除提到,柯案讓自己想到父親當年的狀況,無論是否喜歡陳水扁或柯文哲,都應落實法律上的程序正義,也直呼,柯案與扁案的案情雖有不同,但有無先把料給媒體,讓媒體偵辦審判,導致輿論被影響的狀況?「法律人的基本ABC好像都不存在了」。

  • 國戰會論壇》藍白「戰獨裁」的時代意義(王崑義)

    國戰會論壇》藍白「戰獨裁」的時代意義(王崑義)

    4月26日藍白兩大陣營攜手號召25萬群眾,冒著不小的風雨齊集凱道向賴清德「戰獨裁」,這次具有時代意義的群眾運動,終於讓人知道國民黨怎麼當一個反對黨,其中尤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喊出520以後,將推動全民罷免賴清德總統的呼聲,更具有寫歷史的價值。

  • 民主的韌性與警示

    民主的韌性與警示

     大陸教科書評價辛亥革命的最大成就,是推翻兩千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並在中國形成「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此後無論是袁世凱的洪憲稱帝,還是張勳復辟,最終都是快速失敗收場,顯示帝制在中國再無生存土壤。

  • 王欽專欄》民主的韌性與警示

    王欽專欄》民主的韌性與警示

    大陸教科書評價辛亥革命的最大成就,是推翻兩千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並在中國形成「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此後無論是袁世凱的洪憲稱帝,還是張勳復辟,最終都是快速失敗收場,顯示帝制在中國再無生存土壤。

  • 中時社論》尹錫悅只示範一次 民進黨看好了

    中時社論》尹錫悅只示範一次 民進黨看好了

    2024年12月3日深夜10時25分,韓國總統尹錫悅突然宣布緊急戒嚴令,不只震驚韓國社會,也讓全球傻眼。雖然在國會否決及民意反彈下,尹錫悅6小時後取消戒嚴,但他為一己政治私利,顛覆民主常軌及國家正常運作,已屬嚴重的叛國罪行,接著而來的將是彈劾、下台、判刑、入獄、遭全民唾罵的悲慘命運。

  • 奔騰思潮》如何扶民主大廈於將傾?(蘇永欽)

    奔騰思潮》如何扶民主大廈於將傾?(蘇永欽)

    現在到處都在談民主體制的失敗,包括英美和歐陸幾個戰後的民主典範國家,我們一下把調門拉高到大廈將傾,有沒有太誇大?我只想很誠懇的指出,正因為地緣政治角色的急遽上升,外人對台灣民主的評價從冷漠到瞎捧,更需要我們自己盡可能不帶立場的深刻內省。我們本來就還是一個不斷犯錯而不自知的新興民主,而這幾年體制運作的不斷脫軌,誰敢保證一定不會從平緩上升曲線失速墜落,像許多新興民主國家一樣?

  • 2024諾貝爾經濟獎 3學者研究社會制度影響經濟繁榮獲表彰

    2024諾貝爾經濟獎 3學者研究社會制度影響經濟繁榮獲表彰

    (持續更新)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中歐時間周一(14日)上午11時45分(台灣時間下午5時45分)揭曉,頒給土耳其裔美國籍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學者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美國籍學者強生(Simon Johnson)及英國籍學者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表彰他們研究對社會制度如何成形、對於經濟繁榮有何影響的貢獻,為國家富庶或貧窮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見解。

  • 國際智庫:亞太新聞自由倒退

    國際智庫:亞太新聞自由倒退

     根據國際民主與選舉協助研究所(IDEA)17日的最新報告,2023年是全球民主整體表現連續第8年下滑,創下1975年開始評估以來最長的連續衰退期,反映出全球民主制度的基礎正面臨嚴峻挑戰。台灣在各項指標中成績不俗,但報告指出,台灣的少數群體對自己的言論自由較缺少信心,而包括台灣在內的亞太地區整體新聞自由甚至回落至本世紀初水準。

  • 被妖魔化的右派

    被妖魔化的右派

     日前舉行的歐洲議會議員選舉,右派和極右派獲勝,在歐洲投下震撼彈,歐洲股市因而大跌。為什麼歐洲議會選舉會影響各國政情如此之巨?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次選舉可以說是歐洲各國接著而來地方選舉和國會選舉的先聲。

  • 楊艾俐專欄》被妖魔化的右派

    楊艾俐專欄》被妖魔化的右派

    日前舉行的歐洲議會議員選舉,右派和極右派獲勝,在歐洲投下震撼彈,歐洲股市因而大跌。為什麼歐洲議會選舉會影響各國政情如此之巨?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次選舉可以說是歐洲各國接著而來地方選舉和國會選舉的先聲。

  • 台灣正在經歷民主倒退

    台灣正在經歷民主倒退

     自1987年代台灣透過解除戒嚴開啟自由化、1990年初期國會全面改選以至於1996年的總統直選等民主化過程後,一待經歷過政治學者杭亭頓所宣稱的二次政黨輪替,中華民國就完成民主轉型,走向民主鞏固。

  • 在野合力 推動總統選制改革

    在野合力 推動總統選制改革

     距離新總統就職不到2個月,在這段沉悶枯等的時間裡,似乎看不出今年初總統大選的結果將帶給台灣的是嶄新政局抑或巨大衝擊?選前各黨你死我活炮火四射,選後除了立法院推選院長掀起一點波瀾,立委間無關痛癢的小吵小鬧,政治市場低盪沉悶到讓人窒息,普羅大眾對於各黨菁英是否真心著手興革事項,實在缺乏信心。

  • 時論廣場》在野合力 推動總統選制改革(何振盛)

    時論廣場》在野合力 推動總統選制改革(何振盛)

     2024總統大選迄今已逾2個月,距離新總統就職的520不到2個月,在這段沉悶枯等的時間裡,似乎看不出今年初總統大選的結果將帶給台灣的是嶄新政局抑或巨大衝擊?選前各黨你死我活的炮火四射、盡情演出,選後則除了立法院推選院長時掀起一點波瀾以及立委間無關痛癢的小吵小鬧外,一向人聲鼎沸的政治市場卻突然低盪沉悶到讓人窒息,而普羅大眾對於各黨菁英未來四年是否真心著手興革事項,實在缺乏信心充滿疑竇。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