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明遠精密的搜尋結果,共40筆
半導體製程朝向3D結構演進,原子層沉積(ALD)因以原子級厚度精準堆疊、並在高深寬比結構中維持高覆蓋率,正由選配走向標配。業界指出,ALD關鍵周邊臭氧供氣系統已成氧化反應重要供應模組,明遠精密(7704)臭氧供氣解決方案陸續獲國際半導體設備大廠採用,在先進製程、記憶體與先進封裝的導入腳步加快下,有望推升未來接單與營運動能。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在AI晶片需求爆發下,讓面板級封裝的量產進度加速,相關設備成為這次SEMICON Taiwan展的新焦點。半導體設備廠天虹科技執行長易錦良直言,「PLP(面板級封裝)設備將創下最快認列營收的紀錄!」需求熱度可見一斑。
半導體設備子系統技術服務商明遠精密(7704)今年股價走勢疲弱,8月底下探40.55元的上櫃以來低點,較年初高點腰斬,近日跌深後回穩,今(18)日開高後在買盤敲進下放量攻上漲停價48.7元,為8月中以來1個月高價。
上櫃股票明遠精密(7704)自114年9月12日起得為融資融券交易。
半導體設備子系統技術服務商明遠精密(7704)決議2024年配息2.3元,今(9)日以55.6元參考價除息交易,股價持平開出後雖一度小漲0.72%至56元、填息率17.39%,惟隨後在賣單出籠下走低翻黑約1%,填息步伐邁不開。不過,三大法人上周轉多、合計買超14張。
*股東會:昆盈、三商電、三福化、君曜、點晶、巨虹等
半導體設備子系統技術服務商明遠精密(7704)今日召開股東常會,承認2024年財報及盈餘分派案,並完成1席獨董補選,由生奕科技總經理陳新當選。展望2025年,明遠精密聚焦技術服務領域精進、國際客戶業務與中國大陸市場開拓等3大方向,以期營運持續成長。
台股加權指數已回補川普關稅防線,並且連兩天站上季線,不過,仍有許多個股股價卻遠低於川普防線,更不用說回到季線之上,股價委屈。據統計,5月到14日止,共有19家上市公司、10家上櫃公司相繼跟進宣布加入庫藏股行列。
台股面臨新台幣急升及半導體關稅干擾,許多公司股價依然處在相對低檔,5月來有九家公司加入庫藏股行列,其中,南染(1410)、艾笛森(3591)及科際精密(4568)是8日新加入。
一、工商企業
「每1年應材(Applied Materials)舉辦的供應商大會,針對重要供應商都採1對1(洽談),我們這麼小的公司居然也是1對1!」半導體設備商明遠精密董事長寇崇善接受《財訊》採訪時,流露出引以為傲的心情。
櫃檯買賣中心表示,113年12月16日到113年12月20日將有博弘(6997)、明遠精密(7704)、大井泵浦(6982)上櫃掛牌。
明遠精密(7704)16日以承銷價69元上櫃掛牌,盤中高價來到85.2元,蜜月行情漲達23.48%,該公司鎖定先進製程領域,且受惠自有品牌成長與國際市場布局,有助推升未來營運動能,市場法人看好該公司明年營運可望優於今年表現。
明遠精密(7704)16日以承銷價69元正式上櫃掛牌交易,盤中高價來到85.2元,蜜月行情漲達23.48%,該公司鎖定先進製程領域,且受惠自有品牌成長與國際市場布局,有助推升未來營運動能。
半導體設備子系統技術服務商明遠精密(7704)今(16)日以69元轉上櫃掛牌,開盤即以大漲16.09%的80.1元開出,隨後漲勢進一步擴大,最高上漲23.48%至85.2元,早盤維持逾17%漲勢,上櫃蜜月行情超甜蜜。
櫃買中心11月29日召開第11屆第5次董事監察人聯席會議,會中通過創泓科技(7714)、榮田(7709)、威力德生醫(7713)、新應材(4749)股票上櫃申請案,12月4日再通過台灣精材(3467)、浩宇生醫(6872)、光焱科技(7728)、印能科技(7734)等上櫃案,8家公司可望成為明年首季櫃買市場重要的新掛牌生力軍。
明遠精密(7704)暫定承銷價69元,12月10日抽籤,暫定12月16日掛牌,董事長寇崇善表示,該公司在自有品牌產品今年營運可望達到33%,今年營運將優於去年,而明年在新產品挹注下,全年營運可望持續成長。
半導體設備子系統技術服務商明遠精密(7704)暫定12月16日轉上櫃掛牌,上櫃前現增發行新股3000張、對外承銷2610張,其中2088張將於26~28日以底價60元競拍、12月2日開標,剩餘新股將於12月4~6日公開申購,並於12月10日抽籤。
半導體設備子系統技術服務商明遠精密(7704)18日舉行上櫃前法說,受惠半導體產業市況復甦,預期2024年營收將重返成長軌道,其中自有品牌營收占比估升至33%,並對2025年營運後市樂觀看待。同時,公司透過策略調整提升毛利表現,目標重返40%之上。
明遠精密(7704)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0.76億元,年減13.6%,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2.5元。該公司表示,在調整營運結構之後,公司目標毛利率將重回40%,同時,該公司在自有品牌產品今年營運可望達到33%,明年可望持續提升,市場法人看好該公司明年營運可望重回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