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李定忠的搜尋結果,共35筆
為振興地方產業,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嘉義縣新港奉天宮攜手合作,將請台澎金馬「海神媽祖」坐林鐵「栩悅號」上山暢遊大阿里山區,6大主題遊程標榜一路與神同行,盡享山區風光景緻外,也有鑽轎腳、媽祖千人平安宴等宗教體驗,全新創舉預期將掀起一股隨香觀光熱,讓地方產業相當期待。
為振興地方產業,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首度以宗教觀光為導向,與嘉義縣新港奉天宮攜手合作,請出台、澎、金、馬「海神媽祖」首登阿里山,12月19日至22日與媽祖同行,走訪阿里山管理處轄內鄉鎮市,安排6大主題遊程,帶著信眾、遊客體驗不一樣的「山海之旅」,屆時不但媽祖將首搭林鐵「栩悅號」,遊程也安排鑽轎腳、媽祖千人平安宴等宗教體驗,預期將掀起一波隨香觀光熱潮。
阿里山神木下婚禮今年邁入第19年,由於阿里山獲選為台灣觀光雙年曆國際級活動,今年吸引來自世界多國的15對新人參與,20日在千年神木下見證她們的浪漫愛情,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分署長李定忠、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王昭堡也為新人送上大禮,承諾只要是今年參加神木下婚禮的新人,日後到阿里山遊樂區、坐遊樂區林鐵支線都免門票、車票。
【旅遊經 廖晨光報導】
台灣阿里山曾被評選為「全球最值得去的52個地方」,近期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與阿里山生態旅遊協會合作,以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為推動案例,參加AEN國際生態旅遊獎,在落實環境永續友善、社區文化保存,且觀光兼顧生態保護基礎下,獲國際生態旅遊獎「旅遊目的地治理」及「社區冠軍」兩大項目雙首獎肯定。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阿里山生態旅遊協會合作下,以阿里山遊樂區「永續.國際級霧林帶森林旅遊-生態與文化的交織之旅」為推動案例,近日獲「國際生態旅遊獎」中「旅遊目的地治理」及「社區冠軍」雙首獎肯定。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為防護海岸線,多年來在嘉義縣布袋好美里植樹定沙,利用廢棄牡蠣架建防沙籬笆,種植牽牛花、馬鞍藤等植物固沙,再採用兼具滯洪功效的「開溝築提」工法造林,成功讓沙灘長胖、樹木成林。由於新增沙灘都是未登錄土地,嘉義分署將已成林的1.4公頃土地,畫設納入好美保安林範圍,待農業部公告就能正式納入管理,為台灣新增保安林國土。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長期致力輔導在地生產合作社發展林下經濟,2日正式上市的「森林米語花粉金磚米餅」,融合阿里山森林蜂花粉、蜂蜜,以及嘉義大學研發「嘉大台南1號」節水米,愛心狀米餅充滿米香與蜜香,全新「林下良品」成為中秋賞月吃月餅外另一項健康新選擇。
為迎接10月多個連續假期,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與阿里山原住民農林業生產合作社、奮起福米餅及保證責任台中市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一同研發產製的「森林米語花粉金磚米餅」,今(2日)正式問市,融合嘉義大學「嘉大台南1號」節水米和阿里山森林蜂花粉所烘製的愛心型米餅,極具嘉義特色,標榜健康、熱量低又兼顧自然生態,盼成為月餅、蛋黃酥外的賞月良伴。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與微風超市合作,11日起連續19天,在微風廣場微風超市舉辦「林下良品 饗宴微風」展售活動,而嘉義分署全新推出的「諸羅山茶啤酒」也首度曝光,以嘉義縣中埔鄉石壁頭森林生長的諸羅山茶,與蔡氏啤酒廠合作精釀出的全新啤酒,成林下經濟代表產品之一。
丹娜絲颱風重創雲嘉南地區的民宅屋頂牆面受損嚴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媒合2家金質獎優良廠商協助嘉義縣布袋鎮居民重建家園,19日簽約,由嘉義分署分署長李定忠、嘉義縣布袋鎮鎮長蔡瑋傑見證,廠商允諾負擔全額費用,盡速修繕完成。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推「親子鐵道旅遊」,日前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舉辦宣傳記者會,由縣長翁章梁、立委陳冠廷、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長李定忠、林鐵及文資處副處長周恆凱等多位貴賓一同為活動揭幕,邀請大家一起享受「森呼吸 嘉時光」。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一批珍貴標本在1999年921大地震後,因館藏損害嚴重,當時林業署嘉義分署將部分標本委託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代為保存,今(17日)嘉義分署將1件雲豹、114件鳥類和12件哺乳類標本,正式捐給科博館,並簽署捐贈契約書、合作備忘錄,深化彼此合作關係。
2025台灣觀光永續獎今(4日)頒獎,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所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靠靠著落實森林保育兼顧觀光振興,推動永續旅遊的傲人成果,榮獲「永續旅遊目的地金級獎」肯定,今嘉義分署長李定忠除率同仁外,也與社區夥伴一起前往領獎,共享榮耀。
有「凌波仙子」美稱的水雉,經過30多年保育,族群數至去年冬天已破3000隻,考量到水雉的棲地因菱角農老化及改作面積減少,再加上氣候、農業變遷等多重因素,恐衝擊多年保育成果,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向農田水利署認養嘉義縣水上鄉九芎埤,並號召志工、保育團體在九芎埤水域種下近2萬株印度莕菜、菱角,為保育類野生動物打造友善棲地。
有「凌波仙子」美稱的水雉,被農業部公告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經過30多年保育,台灣本島水雉族群數量從不到50隻,到去年冬季已突破3000隻,但在菱角農老化、改作,棲地面積逐漸萎縮,又有氣候及農業變遷等多重影響下,擔心好不容易復育的成果受到衝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向農田水利署認養嘉義縣水上鄉九芎埤,號召志工、保育團體,在九芎埤種下近2萬株印度莕菜及菱角,期盼透過棲地營造,讓水雉在友善環境中生活、養育下一代。
嘉義縣阿里山地區竹子大規模泛黃枯死,不但林相改變,轎篙筍又是阿里山特產,對山區經濟衝擊相當大,近年農政單位努力找出原因,最後發現轎篙竹枯死病株雖有簇葉病、稻熱病等多重病害,最主要原因仍是氣候變遷及竹林老化所致,包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林業試驗所等單位將透過伐除病株、育健康竹苗等方式,多管齊下找解方,至於農業部也規畫造林獎勵從20年縮短到6年,對農民轉作或林相改變都有幫助。
中華電(2412)長期致力於ESG永續發展,今(4)日再度攜手臺灣羽球天后暨中華電永續發展傳播大使戴資穎,在嘉義縣布袋鎮舉行「永續精采 與戴前行」植樹造林活動。活動邀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副署長張岱、嘉義縣副縣長劉培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長李定忠、交通部觀光署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徐振能等貴賓出席,共同種下樹苗守護地球。此次於布袋海岸種植1,800株防風林木,展現中華電以行動實踐環境生態保護、推動8年15萬棵樹造林復育計畫的決心。
因應嘉義市鐵路高架化,阿里山林業村鄰近鐵道旁的綠地,在鐵路高架化後將全面開放,因應城市發展,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將透過整地工法,把林業村形塑成自然帶狀草丘,以森林之歌為起點,向東北方延伸成一條綠帶,成都市綠島,今(12日)林業署嘉義分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與嘉義市政府共同舉辦植樹活動,眾人象徵性種下台灣原生樹種,期待在「適地適木」原則下,打造出一片都市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