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核不擴散的搜尋結果,共49筆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下令重啟核武試驗,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他接受專訪時指出,俄羅斯和大陸等國家祕密進行地下核試驗,因此美國也會跟進。大陸外交部3日對此回應稱,大陸恪守暫停核子試爆的承諾,希望美方也能切實遵守《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的義務和暫停核子試爆的承諾。
美國總統川普在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前夕,於社群媒體發文宣布,已指示戰爭部立即啟動核武測試程序,國會朝野反應兩極。《紐約時報》10月30日報導稱,中國正同步重啟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建設,包括新掘地下隧道,似在對外釋放「對等回應」訊號。
北美最大的AI產業會議「2025 Ai4」落幕了,在諸多探討企業應用和倫理框架的議程中,當屬兩位AI巨擘,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與李飛飛發表的主題演講,最具視野高度。
伊朗外交部長阿拉奇(Abbas Araqchi)週四(3日)表示,雖然德黑蘭日前通過新法,暫停與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合作,伊朗仍致力遵守《禁止核子擴散條約》(NPT)及其保障協議。
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當地時間7月2日在布魯塞爾舉行,歐洲聯盟在對話中呼籲中國結束稀土出口限制。
美國打擊伊朗核設施後,《外交政策》期刊警告,冷戰以來,核武擴散速度遠低於預期,主要歸功於美國長期主導的外交與技術策略。然而,這套制度如今面臨多重威脅與信任危機,國際社會應重新審視長達80年的核不擴散努力,讓制度免於崩潰。
聯合國安理會當地時間24日召開會議討論伊朗核問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表示,美國才是伊核危機的始作俑者。伊朗解決伊核問題的誠意應該得到重視,各方應推動伊核問題重返政治解決軌道。傅聰並提出3點建議,包括停火止戰、政治解決與對話談判。
如許多人所料,在美國總統川普週二早晨正式宣布停火後,三方幾乎不約而同地宣稱勝利,但長期來看,究竟誰會是贏家或輸家?對此,有專家認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知道答案,不過,最大輸家可能會是那些被伊朗政權壓迫的爭取自由抗議人士。而美國動武的後果,就是讓伊朗保留了幾枚核彈所需的高濃縮鈾(HEU),而這些材料如今不受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管,處於失控狀態。
聯合國核監察機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葛羅西(Rafael Grossi)周四說,該機構關於伊朗核計畫的調查結果「難以成為任何軍事行動的依據」。他在接受CNN主持人安德森古柏(Anderson Cooper)採訪時強調,軍事行動是政治決定,和國際原子能總署的報告無關。
美國總統川普月前才二度訪問中東,以色列卻率先揭開了新一輪中東戰爭的序幕。上周五以色列發動「雄獅崛起」空襲行動,對伊朗展開直接攻擊,規模之大野心之大,令人震驚。此舉不僅打亂了華盛頓本欲以外交手段與伊朗協商的節奏,更讓中東長年懸而未決的戰略平衡徹底傾斜。
以伊開戰進入第四天,雙方衝突絲毫沒有緩和跡象。伊朗16日凌晨發射飛彈攻擊以色列大城特拉維夫與港口城市海法,造成至少8人死亡、多棟房屋被毀。以色列國防部長誓言報復,預告德黑蘭居民「很快將付出代價」。伊朗方面則證實革命衛隊情報首長卡茲米命喪以色列空襲。
伊朗議會正著手擬定一項法案,計畫退出《核不擴散條約》,但德黑蘭當局重申反對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立場。該法案通過可能需數周時間。
以色列空襲後,周末消息傳伊朗還擊逾百枚飛彈,衝突持續升溫,帶動國內唯一國防ETF元大航太防衛科技(00965)16日交易量大增,盤中並反映全球國防股走揚,創掛牌來新高價,風光霸榜2025年績效王。
中新社14日報導,聯合國安理會美東時間13日就中東局勢召開緊急會議。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表示,中方譴責以色列侵犯伊朗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行為。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13日報導,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理事會當地時間12日表決通過美國與英國、法國、德國共同推動的伊朗核問題決議。會議期間,IAEA成員國圍繞伊核問題激烈辯論。
AI浪潮已從實驗室推進到社會核心,掀起產業重構與價值觀辯論的雙重革命。AI可以開創人類空前的繁榮,卻也潛藏著滅絕人類的危機。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科技躍進,人們該懷抱信心,還是心存戒懼?4月下旬,AI教父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與遠見卓識的風險投資大家維諾德.柯斯拉(Vinod Khosla)分別接受媒體專訪,對AI未來發展提出各自的觀點。
在區域緊張加劇,加上北約傳統安全保障不確定性與日俱增的情況下,波蘭已著手進行一項空前的大膽努力,那就是開發自家核彈頭,以嚇阻俄羅斯侵略。
伊朗外長阿拉奇(Abbas Araghchi)18日在莫斯科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會晤後表示,伊朗有可能與美國就核計畫與達成協議,還稱「看到對方認真態度」,盼望俄羅斯能在相關談判中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