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死亡率下降的搜尋結果,共55

  • 食物品質可防肺癌 美研究曝關鍵 風險大降35%

    食物品質可防肺癌 美研究曝關鍵 風險大降35%

    肺癌是國人最好發的癌症。營養師呂美寶表示,最新研究發現,攝取優質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與以白肉或植物性蛋白為主要來源的人,可降低35%罹患肺癌的風險,死亡率下降29%,這凸顯想透過飲食防肺癌,不單只是看總熱量或營養素比例,食物的品質也很重要,品質越高,得肺癌風險就越低。

  • 6類女性乳癌風險高 醫:摸到不痛硬塊最危險

    6類女性乳癌風險高 醫:摸到不痛硬塊最危險

    乳癌多年來持續位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早期乳癌通常沒感覺,等到患者摸得到或腋下出現腫塊時,常已較為嚴重。患者腫瘤小於2公分時被診斷,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但等到癌細胞轉移,這個數字就會腰斬,預後也將大幅下降。

  • 防大腸癌 專家籲40歲起精準篩檢

    防大腸癌 專家籲40歲起精準篩檢

     我國40至49歲大腸癌發生率、死亡率逐年上升,今年公費大腸癌篩檢年齡擴大到45至74歲,台大公衛學院研究指出,若從40歲開始篩檢,可降低發生率最高25%、死亡率最多39%,呼籲將大腸癌篩檢年齡提前至40歲,並依風險分級進行精準篩檢。

  • 大腸癌死亡率直降!專家呼籲:篩檢年齡應提前到40歲

    大腸癌死亡率直降!專家呼籲:篩檢年齡應提前到40歲

    我國40至49歲大腸癌發生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公費大腸癌篩檢年齡為45~74歲,台大公衛學院研究指出,若從40歲開始篩檢,可讓發生率下降21至25%、死亡率下降34至39%,呼籲將大腸癌篩檢年齡提前至40歲,並建議依風險分級採精準篩檢,避免偽陰、偽陽性問題和浪費醫療量能。

  • 陸建立出生缺陷三級防治體系   已取得顯著成效

    陸建立出生缺陷三級防治體系 已取得顯著成效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12日是「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指出,近年來衛健委同相關部門大力推進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微胖是「保命符」腿粗反降高血壓、糖尿病風險

    微胖是「保命符」腿粗反降高血壓、糖尿病風險

    許多人追求纖瘦的體態。不過,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近來多項大型研究顯示,臀部與大腿的脂肪與肌肉分佈,和代謝健康、心血管風險、甚至壽命息息相關,屁股大、腿粗、BMI值在25到30的微胖體型,能減少高血壓、糖尿病與跌倒的風險,是最「耐用且長壽」的體態。

  • 雲林人動起來 揪團甩肉抽好禮

    雲林人動起來 揪團甩肉抽好禮

     《刺胳針公共衛生》期刊研究指出,每天只要走7000步,就能降低疾病風險,雲林縣民過重比例名列全台第一,規律運動比率更是全國最低,雲林縣衛生局為此自9月起至11月推出連續21天「7000步挑戰」與3人揪團減重活動,完成指定目標就能抽獎。

  • 雲林過重率全台第一 衛生局推「7000步挑戰」邀揪團減重

    雲林過重率全台第一 衛生局推「7000步挑戰」邀揪團減重

    根據《刺胳針公共衛生》期刊研究指出,每天只要走7000步,就能降低疾病風險,雲林縣民去年過重比例名列全台第一,規律運動比率為全國最低。為培養民眾運動習慣,雲林縣衛生局自9月起至11月推出,連續21天「7000步挑戰」與3人揪團減重活動。

  • 吳明賢轉戰醫學院 勉學子讀萬卷書

    吳明賢轉戰醫學院 勉學子讀萬卷書

     時任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8月起轉任台大醫學院院長。卸任前,以「行俠仗醫,以醫弘道」為題進行演講。擔任醫院院長第一天,他把自己定位為教練,希望讓明星球員們打一場好的比賽。進入醫學院後,他將投身人才培育,繼續貢獻社會,他勉勵年輕人,行萬里路,也要讀萬卷書。

  • 醫界呼籲 攝護腺癌納免費癌篩

    醫界呼籲 攝護腺癌納免費癌篩

     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與健保大數據,2024年攝護腺癌新增9,858例,為男性第三大癌症,亦是發生率成長最快的癌種。台灣新創醫療學會理事長暨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指出,攝護腺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已高於子宮頸癌,卻至今未被納入國家癌症篩檢,呼籲政府應儘速將其納為第六項免費癌篩,補齊男性健康政策的缺口。

  • 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2成逆轉 下半年開放醫院醫師收案

    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2成逆轉 下半年開放醫院醫師收案

     三高、腰圍超標是現代人常見問題,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近3成國人罹患代謝症候群。國民健康署號召逾3000家診所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3年來收案39萬人。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今年下半年將開放醫院醫師加入,自訂收案目標,希望更進一步邁向「2030年慢性病死亡率下降1/3」目標。

  • 10人近3人有代謝症候群 醫揭「賺健康」秘密

    10人近3人有代謝症候群 醫揭「賺健康」秘密

    三高、腰圍超標是國人常見問題,國民健康署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3年來超過3000家診所、5000名醫師參與,共收案39萬人,其中近2成成功逆轉、阻斷慢性病發生。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今年下半年將開放醫院醫師自提額度,訂定收案目標,希望更進一步邁向賴清德總統提出的「2030年慢性病死亡率下降1/3」目標。

  • AI花10秒救回心肌梗塞的他!台大、榮總17家醫學中心應用一次看

    AI花10秒救回心肌梗塞的他!台大、榮總17家醫學中心應用一次看

    5月15日上午,尖銳的救護車鳴笛聲,劃破台中市南屯一處寧靜街區。

  • 《生醫股》東洋自製化療藥物結合免疫療法 6月1日正式健保給付

    免疫藥物搭配化療的合併療法已成為趨勢,東洋(4105)旗下自製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學名藥Pemetrexed,與他廠免疫藥物Pembrolizumab合併後的臨床實效通過專家認可,健保署更於今年6月1日正式將Pembrolizumab併用Pemetrexed的合併療法納入給付,為癌症治療邁進一大步。

  • 東洋自製抗癌藥 6/1納健保給付

    東洋自製抗癌藥 6/1納健保給付

     免疫藥物搭配化療的合併療法,國際癌症治療指引登載,在臨床上也展現關鍵效果;台灣東洋旗下自製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學名藥Pemetrexed,與他廠免疫藥物Pembrolizumab合併後的臨床實效通過專家認可,健保署將於6月1日正式將Pembrolizumab併用Pemetrexed合併療法納入給付,為癌症治療邁進一大步。

  • 東洋自製抗癌藥Pemetrexed結合免疫療法 6/1起納入健保給付

    免疫藥物搭配化療的合併療法成趨勢!東洋(4105)26日表示,旗下自製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學名藥Pemetrexed,獲健保署自6月1日起正式將Pembrolizumab併用Pemetrexed的合併療法納入給付,將為營運帶來新動能。

  • 東洋自製藥品效益獲肯定 結合免疫療法支持藥品供應鏈韌性

    東洋自製藥品效益獲肯定 結合免疫療法支持藥品供應鏈韌性

    免疫藥物搭配化療的合併療法,近年屢被國際癌症治療指引登載,也在臨床上展現關鍵效果;台灣東洋旗下自製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學名藥Pemetrexed,與他廠免疫藥物Pembrolizumab合併後的臨床實效通過專家認可,健保署將於今年6月1日正式將Pembrolizumab併用Pemetrexed的合併療法納入給付,為癌症治療邁進一大步。

  • 喝咖啡助長壽 研究揭1時間最有效:搞錯害血壓高

    喝咖啡助長壽 研究揭1時間最有效:搞錯害血壓高

    很多人每天必喝咖啡。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表示,根據最新研究,只有早上喝咖啡的人,死亡率才會顯著下降,相較從不喝咖啡的人,這群「早上型」咖啡族,全因性死亡率下降16%,心血管死亡率下降31%,更有助於長壽,而下午或晚上才喝咖啡,反而可能會增加身體發炎與血壓上升風險。

  • 諾貝爾醫學獎陸得主屠呦呦 獲選美國家科學院士

    諾貝爾醫學獎陸得主屠呦呦 獲選美國家科學院士

    據中國教育在線報導,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佈了新當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共計120名院士和30名外籍院士當選。諾獎得主、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屠呦呦教授當選外籍院士。到現在為止,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共有2662名院士,556名外籍院士。

  • 3癌症免疫治療健保給付 最快6月上路

    3癌症免疫治療健保給付 最快6月上路

     為落實「健康台灣」政策,力拚癌症死亡率下降三分之一目標,健保署宣布通過3種癌症免疫療法給付,包括「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及「早期三陰性乳癌」,預估嘉惠3400名病患,病人一年最高可省247萬元,最快今年6月生效。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