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海運業務的搜尋結果,共23筆
由於對主要央行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歐洲股市周四收在下跌,為連續第3個交易日的下跌;同時之間,投資者評估了一系列喜憂參半的企業財報。
近日有網友發文詢問,全球進入AI時代,但台灣非科技業根本吃不到這波好處,不在科技業工作是不是這輩子沒救?但也有民眾發起「底薪5萬非科技業/金融業的工作」詢問,文章曝光後,許多人踴躍回應,其中一名網友分享,自己在泛國營的台灣高鐵工作,年資兩年薪水6萬多,引起廣泛討論。
貨攬業者昱臺國際(7716)28日以每股承銷價21元掛牌上櫃,盤中最高來到28.8元,終場收27.6元、上漲31.42%,成交量623張,蜜月行情甜。法人估,中美貿易戰及全球供應鏈重組,台商加速將產線轉往東南亞設廠,昱臺憑藉既有網絡與在地營運基礎,有望受惠。
陽明海運新總部有望落腳南港!陽明海運16日公告,以每坪約新台幣99萬元的價格,總成交金額新台幣112.2億元,購得位於台北市南港區的鋼骨結構商辦大樓──「華固中央置地大樓」。該棟大樓總樓地板面積10,761.62坪,並配置180個車位,扣除一樓店面,樓上辦公室均價每坪低於新台幣99萬元,未來有望作為新總部用途。
台驊控股(2636)今天召開股東常會,通過通過民國113年度營業報告書、決算表冊案及盈餘分配案,去年上下半年各配息3元,全年配息6元。台驊集團創辦人暨控股總經理顏益財指出,目前全球航空業交機速度受到缺工、缺料影響,導致交機延遲,供給面預期未來1~2年不會大幅成長,對於空運審慎樂觀。
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16日指出,中美關稅戰休兵90天,對海運市場是正面訊號,審慎樂觀看待6至8月美國線市況,預估之前積壓貨量及補庫存需求將大舉出籠,貨量看增下將帶動運價,陽明可望受惠。
在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下,傳出部分船運公司正低調、謹慎的將業務遷出香港,並將船隻從香港船舶註冊處註銷,還有一些公司在制定應急計劃。
美國川普政府為重建對拉丁美洲影響力,施壓巴拿馬退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後,《聯合早報》報導,中國學者分析,針對中國,美國總統川普下一個目標,可能鎖定秘魯錢凱港。
全國船聯會4日召開第13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長榮、陽明、萬海等海運大咖董座、總座齊聚。貨櫃三雄看運價,均表示優於預期,進入第四季淡季貨量也沒有想像的少;預估第四季中旬、大約11或12月,可望看到農曆春節前一波出貨潮。
美國碼頭工人自1日起罷工,導致全美約半數海運業務停擺。英媒指出,這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罷工,截至2日,至少有45艘貨輪在主要港口外排隊,導致貨物卸貨受阻,後續可能造成美國從香蕉到汽車零件等各種物品的供應短缺。
由於薪酬談判膠著,美國東岸碼頭工人於 1 日發起大規模罷工,導致全美約一半的海運業務停擺。內行分析,美東罷工持續一天,歐洲航線運費便會上漲一天,連帶推升CCFI(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各家航運公司也將趁機收取因罷工產生的額外附加費用,且相當可觀,並直言多虧了年薪 450 萬台幣的美國「碼頭工人皇帝」們,讓長榮海運可望持續獲利。
因薪資問題喬不攏導致新勞動合約談判破裂,美國東岸和墨西哥灣沿岸碼頭工人周二起展開罷工,從緬因州到德州,數十個港口將受到影響,全美約一半的海運業務將因此停擺。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四子張國煒委託律師,控告張榮發所委任柯麗卿等四位遺囑執行人及大哥張國華涉嫌背信,並要求更換遺囑執行人,張國煒接受媒體訪問拋出諸多議題,長榮集團發出三大重點回應,希望張國煒應盡早止息訟爭,勿為一己私利影響長榮集團穩定經營及股價。
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控告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所指定的四位遺囑執行人及張國華違反遺囑內容一事,長榮集團發出聲明,表示集團由專業經理人妥善經營,績效有目共睹,對張國煒將長榮集團總裁與巴拿馬長榮國際之公司負責人兩個職位混為一談,罔顧公司章程體制與企業運作事實,其心可議。
星宇航空(2646)董事長張國煒接受部分媒體專訪,長榮集團針對內容做出三點回應,指出長榮集團轄下各公司章程均未設有「總裁」,其次,呼籲張國煒勿罔顧公司章程體制與企業運作,而張國華為巴拿馬長榮國際現行有效的合法代表人,公平配發股利給全體股東,張國煒亦以股東身分完整受領股利,切勿得寸進尺,為一己私利妄圖影響長榮集團穩定經營以及轄下上市公司股價。
捷迅(2643)董事會今(6)日通過第二季財報,單季合併營收12.09億元,季增23.44%、年增57.56%,稅後純益0.53億元,季增11.3%、年增68.55%,每股稅後純益(EPS)1.5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近1億元、年增8.16%,EPS為2.85元。
貨代業者中菲行(5609)啟動世代傳承,6日股東會選出新董事會成員,創辦人錢堯懷交棒給新任董事長錢文莉、執行長施振昇擔綱。中菲行6日也公布5月營收21.85億元,月增12.7%、年增23.6%,繳出年月雙增的佳績,寫下自去年1月以來單月營收新高。
全球第三大貨櫃航運商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受惠於消費品需求回溫及紅海危機運費大漲,第一季業績傳出虧轉盈喜訊。但達飛也預測,隨著新船交船加快及運力提升,海運運費在今年下半有望回跌。
全球第三大貨櫃航運商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受惠於消費品需求回溫及紅海危機運費大漲,第一季業績傳出虧轉盈喜訊。但達飛也預測,隨著新船交船加快及運力提升,海運運費在今年下半有望回跌。
貨代業者中菲行(5609)今(6)日公佈2月營收15.92億元,月減16.26%、年減0.1%,海、空貨運量雖成長近一成,運價卻較去年同期下跌,加上逢農曆新年工作天數減少,因此今年2月營收與去年同期大致相當;累計前2月營收34.93億元、年減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