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海馬迴的搜尋結果,共64

  • 真的會氣到失憶 55歲婦和尪爭吵後頻問「發生什麼事」 醫揭3徵兆

    真的會氣到失憶 55歲婦和尪爭吵後頻問「發生什麼事」 醫揭3徵兆

    桃園市中壢區一名55歲女子與丈夫爭吵後,突然不記得剛才發生的事情,經檢查確診為暫時性全面性失憶症。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兼任主治醫師邱詡懷指出,該病初期表現與中風、癲癇或其他神經疾病相似,若患者出現反覆詢問相同問題、無法記住剛才的對話、失去方向感等情形,應立即就醫。

  • 陽明交大突破神經成像瓶頸!精準捕捉大腦放電如銀河尋星

    陽明交大突破神經成像瓶頸!精準捕捉大腦放電如銀河尋星

    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團隊,成功開發出一項突破性的活體成像技術,可在大腦中精準捕捉神經細胞的放電活動,就像在浩瀚銀河中定位出發光恆星一般。這項創新醫學研發不僅解決長久以來神經科學的觀測瓶頸,更為揭開大腦運作之謎邁出關鍵一步。

  • 比步行更防失智 常騎腳踏車 阿茲海默症風險大降22%

    比步行更防失智 常騎腳踏車 阿茲海默症風險大降22%

    騎腳踏車不只環保、省錢,還可能成為防失智的秘密武器。英國一項追蹤近48萬人的大型研究發現,經常騎腳踏車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起開車、搭公車者少了22%,不分類型失智症風險也下降19%。

  • 大腦萎縮速度減少50% 地中海飲食進階版 血糖也更穩

    大腦萎縮速度減少50% 地中海飲食進階版 血糖也更穩

    想讓大腦比實際年齡更年輕?最新研究顯示,進階版「綠色地中海飲食」相當有效。醫師鄭淳予分享研究指出,升級版的飲食法更加強調多酚攝取、高植物性飲食、低紅肉與低加工食品的攝取,能更穩定血糖、降低大腦發炎,與年齡相關的大腦萎縮速度能減少約50%。

  • 不是手搖飲 研究曝1飲品害過敏、糖尿病

    不是手搖飲 研究曝1飲品害過敏、糖尿病

    有些年輕人、運動員,在熬夜讀書前、運動後,會喝能量飲料來提神。不過,一項針對21歲以下年輕人的研究發現,喝能量飲料容易對其身心健康產生多種負面影響,包括憂鬱、恐慌、過敏、睡不好、學業表現差,甚至還會出現胰島素阻抗,恐增加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 當科技奪走了人類的冒險感

    當科技奪走了人類的冒險感

     你有多久沒有迷路了?科技是否悄悄奪走了我們的冒險感?這一切都在導航科技出現後徹底改變。人類的方向感與空間感並非天生固定,而是透過經驗與環境互動不斷訓練出來的能力。每一次迷路與修正,其實都是神經系統的鍛鍊。

  • 李學文專欄》當科技奪走了人類的冒險感

    李學文專欄》當科技奪走了人類的冒險感

    你有多久沒有迷路了?科技是否悄悄奪走了我們的冒險感?這一切都在導航科技出現後徹底改變。人類的方向感與空間感並非天生固定,而是透過經驗與環境互動不斷訓練出來的能力。每一次迷路與修正,其實都是神經系統的鍛鍊。

  • 大腦易生獎勵陷阱 嘴饞停不下

    大腦易生獎勵陷阱 嘴饞停不下

     高油、高脂食物例如炸雞、比薩等,往往讓人一口接一口,等回過神早已熱量爆表,醫師指出,這並非單純嘴饞,而是「大腦在搞鬼」!研究顯示,食物的香味、外觀甚至照片,都能觸發大腦的「想吃模式」,讓人難以自制,尤其肥胖者在看到高熱量食物時,大腦獎勵系統反應更強烈,但實際進食時快感卻反而減弱,形成「大腦獎勵陷阱」,使人愈吃愈停不下來。

  • 垃圾食物吃5天 當心反應變鈍

    垃圾食物吃5天 當心反應變鈍

     高糖、高鹽、高脂的垃圾食物,吃了很開心,相當吸引人,偶爾放縱無妨,但醫師提醒,若變成日常,等於天天都在給身體、大腦「埋地雷」,研究指出,短短5天的高熱量垃圾食物,就可能讓人反應變鈍、快樂感下降,更難抗拒這類食物的誘惑,垃圾食物真正影響的,不只是體重。

  • 吃太快真的會胖 日名醫教喝檸檬水 幫大腦喊卡

    吃太快真的會胖 日名醫教喝檸檬水 幫大腦喊卡

    餐前一杯檸檬水,竟能幫助減少食量。食農專家韋恩指出,瘦體素是人體中能產生飽足感的重要荷爾蒙,進食後約20分鐘就會出現,因此慢食很重要,若總覺得難以做到,日本內科名醫教導,可以在飯前喝上一杯檸檬水,快速啟動飽食中樞反應。

  • 看電視害失智?40萬人研究曝日看1時數:風險飆44%

    看電視害失智?40萬人研究曝日看1時數:風險飆44%

    很多人退休後,最常做的事,就是窩在沙發看電視,不過,一項追蹤逾12年的大型研究發現,相較於每天看電視少於1個小時者,每天看電視5小時以上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高出44%、中風風險提高12%、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也上升28%,顯示看電視時間越長,與大腦結構受損可能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 「麥得飲食」超護腦  醫:優質橄欖油是靈魂

    「麥得飲食」超護腦 醫:優質橄欖油是靈魂

    失智症是許多家庭關注的議題。神經內科醫師鄭淳予表示,最新研究發現,長期吃麥得(MIND)飲食,大腦海馬迴硬化的風險降低22%,記憶力更佳、腦容量較大、失智風險更低,她並整理出「9大必吃麥得健腦食物」,包括全穀雜糧、莓果、橄欖油等,尤其是優質的冷壓初榨橄欖油是麥得飲食的靈魂,建議平日就要多吃,不僅護腦還護心。

  • 幫大腦施肥 高強度訓練每天6分鐘 還能遠離糖尿病

    幫大腦施肥 高強度訓練每天6分鐘 還能遠離糖尿病

    「大腦神奇肥料」BDNF,是維持大腦功能與神經彈性的關鍵因子,被視為是認知力、記憶力、情緒穩定甚至抗老化的關鍵指標。醫師李思賢指出,想提升BDNF濃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規律運動,每天6分鐘的高強度間歇訓練,就能提升兩到三倍,有氧運動的效果優於重量訓練。除了運動,睡眠、飲食、情緒管理等生活習慣,也是調控BDNF主軸。

  • 在臺北的幾種綠色移動

    在臺北的幾種綠色移動

     之一 捷 運

  • 比變胖更恐怖!研究曝吃5天垃圾食物 大腦就變鈍

    比變胖更恐怖!研究曝吃5天垃圾食物 大腦就變鈍

    7月21日是「國際垃圾食物日」,意味著這天能不忌口,盡情享受高糖、高鹽、高脂的垃圾食物,但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提醒,偶爾放縱無妨,不能成為日常,有研究指出,只要連吃5天的高熱量垃圾食物,就可能改變大腦運作,影響自制力與情緒,最後惡性循環吃得更多、胖得更快,健康每況愈下。

  • 川普喊可口可樂改配方 專家:重點不是哪一種糖

    川普喊可口可樂改配方 專家:重點不是哪一種糖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發文表示,可口可樂已經同意在美生產的可樂,以蔗糖代替目前使用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儘管可口可樂並未立即證實川普的說法,但也讓高果糖玉米糖漿的議題再度被討論。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這是一種容易讓血糖忽高忽低,在身體裡引起慢性發炎的糖,長期攝取,會增加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食安專家韋恩指出,比起換什麼糖,糖分攝取總量的控管才是最重要的。

  • 全球失智海嘯來襲!迎戰「記憶流失」 有害物質別碰

    全球失智海嘯來襲!迎戰「記憶流失」 有害物質別碰

    預防失智症與認知退化,是全世界都在面臨的課題,醫師陳志金表示,面對這場「記憶流失風暴」,日常的防禦部署相當重要,從飲食、運動、睡眠、社會連結、避免有害物質都是關鍵,這些介入彼此相互影響,例如運動可改善睡眠與抗壓性,良好睡眠又可以促進白天活動能量、落實飲食計劃,避免酗酒則可改善睡眠品質,進一步維護認知健康。

  • 40赫茲光照救失智? 效果沒定論

    40赫茲光照救失智? 效果沒定論

     失智症是超高齡社會常見問題,市面上已出現許多聲稱能改善失智症狀的燈光產品,最受關注的是40赫茲頻率的聲光刺激。專家指出,部分的動物實驗與初期人體研究顯示,這可能有助改善認知功能、減緩腦部萎縮,但尚未有一致的結論,也較難推論到中、重度失智症個案。

  • 40赫茲聲光刺激救失智? 專家揭關鍵真相

    40赫茲聲光刺激救失智? 專家揭關鍵真相

    失智症是超高齡社會常見問題,市面上已出現許多聲稱能改善失智症狀的燈光產品,最受關注的是40赫茲頻率的聲光刺激。專家指出,部分的動物實驗與初期人體研究指出,這可能有助改善認知功能、減緩腦部萎縮,但尚未有一致的結論,也較難推論到中、重度失智症個案。

  • 科技業主管壓力大 罹假性失智

    科技業主管壓力大 罹假性失智

     一位40多歲的科技業主管,近半年來出現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語句中斷等問題,常忘記剛交代的事,腦中突然空白,一度懷疑罹患早期失智症。腦部影像檢查找不到任何異常,在身心科確診「焦慮性假性失智」。專家指出,焦慮會造成杏仁核過度活化,進一步劫持前額葉皮質,讓人難以集中注意力,甚至遺忘剛剛發生的事,透過精準的醫療評估與介入,是可逆轉的。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