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液氫的搜尋結果,共18

  • 陸船舶工業向綠而行   前6月承接全球近7成綠色船舶訂單

    陸船舶工業向綠而行 前6月承接全球近7成綠色船舶訂單

    大陸央視財經1日報導,中國大陸近日公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鞏固提升礦業、冶金、化工、輕工、紡織、機械、船舶、建築等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截至今年6月,大陸已承接全球近七成的綠色船舶訂單。10月30日與10月31日,大陸接連交付兩艘自主研製的第五代LNG大型運輸船,彰顯中國大陸製造硬實力。

  • 陸核融合重大突破!3kW氦冷氣機投產 穩定運轉120小時

    陸核融合重大突破!3kW氦冷氣機投產 穩定運轉120小時

    大陸央視新聞客戶端22日報導,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清能)指出,科清能研發製造的[email protected]氦制冷機於10月15日在合肥一次啟機成功。截至20日,該裝備已安全穩定運轉超過120小時,實際運轉的冷氣量達到3kW(瓩),滿足設計指標。該裝備是目前大陸核融合領域已投產的最大冷凍功率氦制冷機,將為大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CRAFT(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穩定運作提供支援。

  • 國戰會論壇》比稀土戰更重要 美中「氦氣自主」制霸之爭(譚傳毅)

    國戰會論壇》比稀土戰更重要 美中「氦氣自主」制霸之爭(譚傳毅)

    最近大陸網路有一個段子,說明為啥中國不在川普對華禁止晶片出口之時,就對美展開稀土制裁?原因竟然是彼時中國尚無法製造氦氣,要等到2024年,中國企業成功提取純度達99.999%的超純氦氣,可滿足國內高端需求。

  • 中鼎聯手新加坡科技電子、法商、韓商 奪中捷機電系統大單

    中鼎聯手新加坡科技電子、法商、韓商 奪中捷機電系統大單

     統包工程承攬商中鼎(9933)14日宣布,聯手新加坡商新加坡科技電子(ST Engineering Urban Solutions Ltd.)、法商阿爾斯通(Alstom Transport S.A.)、韓商現代樂鐵(Hyundai Rotem Company)組成聯合承攬團隊,共同得標台中捷運藍線BM01標機電系統暨機廠與主變電站統包工程。

  • 中鼎 聚焦三大新興事業

    中鼎 聚焦三大新興事業

     有鑑於全球發展碳捕捉、氫能源趨勢,加上川普2.0美國優先政策造成國內電子廠移出赴海外建廠,加上AI發展下帶動數據中心的新建工程增加,中鼎(9933)看好上述潛在商機快速成形,聚焦此三大新興事業,並以美國、中東及台灣三大市場為主力。

  • 中油綠色轉型 加碼氫能布局

    中油綠色轉型 加碼氫能布局

     循環經濟、淨零碳排為石化產業重要轉型挑戰,中油加速AI科技、創新高值及新能源應用布署,氫能建置更是焦點。中油董事長方振仁表示,除在高雄楠梓打造台灣首座加氫示範站,預計第二季送主管機關審查後營運,將配合交通部「氫燃料電池大客車示範運行計畫」服務氫能巴士,也正評估台北接棒計畫,盼善用中油全台綿密加油站點,讓加油站經營轉型增添新契機,並紓解加氫站覓地困境。

  • 電聯運通SOFC三合一系統 擁專利

     SOFC氫能燃料發電為台灣低碳、分散式、基載電力新勢力;燃料電池可應用於產生電力、電解水產生氫氣/氧氣,或經液化以液氫形式儲存,目前三種不同功能,分由三種不同系統分開運作,台灣業界已有更佳的專利整合系統技術。

  • 海納百川》氫能源有望成為台灣淨零碳排解方(林仁斌)

    海納百川》氫能源有望成為台灣淨零碳排解方(林仁斌)

    為減緩全球氣候變遷的速度,2050淨零碳排已是國際共識。我國產業以出口為導向,淨零排放與能源轉型是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再生能源電力的極大化是台灣淨零永續的起始動力,然而再生能源的電力供應不穩定,對電網衝擊風險高,需要積極開發有效的儲能方式。

  • SpaceX 競爭對手 新格倫巨型火箭第二級點火測試完成

    SpaceX 競爭對手 新格倫巨型火箭第二級點火測試完成

    亞馬遜集團創辦人、美國富豪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太空行業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最重要的新格倫軌道火箭(New Glenn)終於邁向關鍵一步,它的第二級段完成了首次的靜態點火測試,雖然僅歷時這15秒,卻是火箭實用化的重要里程碑。

  • 陝西|首架液氫無人機樣機研製成功進行測試

    陝西省首架液氫無人機樣機近日研製成功並順利完成飛行測試,代表該在液氫低空應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該項目的成功,代表攻克了液氫加注、無人機液氫燃料供應及液氫無人機集成等關鍵技術。

  • Subaru、Toyota、Mazda三品牌齊心齊力為電氣化時代開發新動力系統,以實現碳中和

    Subaru、Toyota、Mazda三品牌齊心齊力為電氣化時代開發新動力系統,以實現碳中和

    Subaru、Toyota、Mazda致力於開發適合電動化和追求碳中和的新引擎。透過這些引擎,這三家公司都將致力於優化與電動馬達、電池和其他電力驅動單元的集成。在用更緊湊的引擎改造汽車的同時,這些努力還將透過使內燃機與各種碳中和燃料(CN)相容,使內燃機脫碳。

  • 綠色承攬占比激增 中鼎:今年新案量可望破千億

    綠色承攬占比激增 中鼎:今年新案量可望破千億

     碳封存、綠能永續循環、氫能等資源循環標案已成為中鼎(9933)新簽約工程中的核心,至今年3月新簽約工程422億元中已占45%。中鼎指出,統計未來12個月,包括ESG及潔淨能源、水資源等全球工程標案潛在市場商機達5,880億元,應可支撐中鼎今年新承攬工程案量超過千億元。

  • 陸重型車輛液氫儲供關鍵技術 通過綜合績效評價

    陸重型車輛液氫儲供關鍵技術 通過綜合績效評價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六院」消息,近日,科技部高技術中心下達大陸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綜合績效評價結論的通知,由航太科技集團六院101所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重型車輛液氫儲供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順利通過綜合績效評價。

  • 嫦娥登月計畫 重啟國際月球競爭

    嫦娥登月計畫 重啟國際月球競爭

     自從美國太空人1969年成功登陸月球,和蘇聯的科技競賽獲勝後,40多年來沒有國家再搞費錢費力的登月計畫。但中國於2007年啟動嫦娥登月計畫,逐步成功,帶回月壤,並宣佈2030年以前完成載人登月以後,美國焦慮中國崛起,國際間又見登月競爭的熱潮。

  • 中美論壇社》中國登月計劃引領各國重啟月球競爭(盛嘉麟)

    中美論壇社》中國登月計劃引領各國重啟月球競爭(盛嘉麟)

    自從美國太空人1969年成功登陸月球,和蘇聯的科技競賽獲勝後,40多年來沒有國家再搞費錢費力的登月計劃。但中國於2007年啟動嫦娥登月計劃,逐步成功,帶回月壤,並宣佈2030年以前完成載人登月以後,美國焦慮中國崛起,國際間又見登月競爭的熱潮。以下是美國、俄國、日本、印度、歐盟各國的月球競爭。

  • 衝刺再生能源 氫能、地熱列今年新重點

     經濟部長王美花5日表示,今年除了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也將氫能與地熱列為新能源開發的兩大重點,且隨再生能源加入電網,預計今年供電沒有問題。

  • 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大鵬」ROC  準備發射高超音速飛行器

    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大鵬」ROC 準備發射高超音速飛行器

    由同溫層發射系統(Stratolaunch)團隊所開發的世界最大的飛機「大鵬」(ROC),準備要發射「泰龍-A」(Talon-A)高超音速飛行器,團隊剛剛完成「泰龍-A」的空中燃料裝填實驗,在確定安全無誤後,下一回就要正式點火發射了。研究團隊並不滿足僅是軍用高超音速飛行靶,他們期望大鵬巨型飛機將來可運載更可飛向地球軌道的太空船,成為太空運輸載具。

  • 觀點-政府發展氫能的決心在哪?

    觀點-政府發展氫能的決心在哪?

     台灣以中油、台電、中鋼等國公營事業帶頭發展氫能,策略是否正確仁智互見,而且僅由經濟部成立一個氫能推動小組,遲不見跨部會推動辦公室專責單位,令外界質疑政府推動氫能的行動力。國外如日韓,風聞台灣將跨出氫能大巴試運行第一步,先後都爭搶打入台灣市場,對氫能發展決心,台灣恐連日韓的車尾燈都還看不到。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