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游動的搜尋結果,共108筆
台電縮小五接填海造陸面積,並改變港型設計,以減緩對白海豚衝擊,但環團不埋單,擔憂仍會增加白海豚壓力,導致牠們不北上,恐造成在北部區域性滅絕,呼籲政府不要為了開發天然氣,犧牲白海豚。
台股今(7)日震盪走低,加權指數開在27,818點,盤中一度下探至27,621點、跌破27,700關卡,短線續於月線下方盤整。終場指數收跌248.04點,報27,651.41點,成交量4,961.19億元;本周周線翻黑、周指數跌581點。
德國政府已選定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的SPY-6(V)1 雷達系統,做為德國F127 級巡防艦的雷達。這筆交易將使德國成為SPY-6 雷達的首個國際客戶,在此之前,SPY-6雷達是美國海軍伯克級第三代(Flight III)首次採用,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相控陣雷達之一,是區域防空和區域飛彈防禦的神盾。
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鎮館之寶」波口鱟頭鱝(暱稱波波),9月7日因傷口感染不治身亡,消息曝光後引發熱議,而波口鱟頭鱝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紅色名錄「極危」物種,在台灣卻非保育類動物,其實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在2022年就開始評估,卻因學者的不同意見而遲遲無法納入,如今又遭「養死」成為制度犧牲品,動保團體也呼籲盡快將其列為保育類,別讓珍稀動物再度遭受傷害。
遊蕩犬驚擾野生動物事件頻傳!高雄馬頭山一隻公鹿近日不幸被犬群咬死,墾丁則有梅花鹿疑因遭犬隻追趕、受驚跳海。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痛批公部門管理不力,恐危及鹿群。高雄市動保處則回應,已加強捕捉與宣導,盼降低犬隻對野生動物的威脅。
台中市目前共有20座特色公車候車亭,其中台中海洋館前的豹紋鯊候車亭為最年輕,散發微笑魅力陪伴遊客候車;另台中港旅客服務中心前候車長廊也吹海洋風,由孔雀藍貨櫃打造的候車亭相當吸睛,成為另類的打卡點。
聚陽實業公司秉持永續發展的精神與理念,長期投入環境守護與傳統文化留存,攜手荒野保護協會於宜蘭五十二甲支持自然農法推動已逾十年。自2024年首次支持荒野保護協會辦理「五十二甲濕地藝術節」,今年再擴大舉辦第二屆,主打節目《大水新娘》的實境演出計畫,更是透過藝術與行動支持濕地生態教育與地方文化創生。
澳洲最大城雪梨海濱6日發生罕見慘案。一名衝浪經驗豐富的男子遇大鯊魚攻擊,雙腿當場慘遭咬斷,獲救時已死亡。目擊者估計這尾鯊魚身長可能達到6公尺。男子身後留下妻子與年幼的女兒,時值澳洲父親節前夕,這樁悲劇格外令人鼻酸。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雲林縣政府為減少大埤鄉製造酸菜後產生的廢棄滷水汙染環境,與台灣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將滷水製成文蛤養殖液肥,此計畫採「生物循環再利用」方式,透過液肥生產餌料生物,減少傳統養殖使用魚粉施肥,進而減緩池底老化、穩定水質,經實驗,文蛤育成率可增加2至3成,未來將推廣強化文蛤養殖產業。
國家實驗研究院及國家太空中心,與台灣科學教育館合作,辦理「科學家的秘密基地」長期展,自2023年3月開展以來,已吸引超過16萬民眾參觀,今(13)日於更新部分展品後重新開展,盼幫助參觀民眾透過體感互動、模擬AI學習、親眼觀察與模型展示,學習有趣的科學知識,也有機會深入認識科研工作。
雲林縣政府為減少大埤鄉製造酸菜後產生的廢棄滷水汙染環境,與台灣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將滷水製成文蛤養殖液肥,此計畫採「生物循環再利用」方式,透過液肥生產餌料生物,減少傳統養殖使用魚粉施肥,進而減緩池底老化、穩定水質,經實驗,文蛤育成率可增加2至3成,未來將加以推廣,強化文蛤養殖產業。
原本應該在5月梅雨季來臨之時往上游遷徙的毛蟹,今年遲遲未出現,新北市水利局派員持續監測,終於在20日於新店區碧潭堰監測到毛蟹洄游潮,證明碧潭堰魚道的生態效益持續發威,成功為毛蟹創造洄游通道,也展現新店溪流域豐沛的生命力。
新北市水利局昨(20)日在新北市新店區碧潭堰監測到毛蟹洄游潮,證明碧潭堰魚道的生態效益持續發威,成功為毛蟹創造了洄游通道,也展現了新店溪流域豐沛的生命力。
台中港外港區擴建計畫(五接)環評最快10月進行第2次審查,加拿大專家今天公布調查指出,台灣白海豚族群數量正以每年3至4%的速度減少,更有90%白海豚會游經過台中港,五接將進一步破壞其棲地,天然氣不是綠能,台灣政府將天然氣視為橋接能源,將衝擊白海豚族群。
「恆豐什」號漁船11日晚間從恆春後壁湖漁港出港後,因海象不佳遭浪拍打斷錨,導致擱淺南灣海域,幸船上人員無礙已接駁上岸,船體也在13日完成拖救作業,不料有潛水客在社群媒體發文指稱,「海水有股很重的油味、幾乎看不清任何東西」,掀起網友熱議,對此,墾管處表示,漁船確實有些微油料外洩,但屬輕柴油,無環境汙染疑慮。
暌違3年!花蓮外海1日出現4隻虎鯨以穩定速度朝固定方向游動,賞鯨船見狀保持距離平行航行觀察長達半小時,沒想到2日同片海域又罕見發現成群的朗氏喙鯨與船隻共游,加上抹香鯨近來頻繁現蹤東部海域,常參與學術研究計畫的賞鯨業者呂世明認為,顯見這段期間海裡環境適合大型齒鯨活動,有助相關研究深入調查與紀錄。
花蓮海域昨天才睽違3年出現虎鯨現蹤,沒想到今天又罕見發現成群的朗氏喙鯨與船隻共遊,加上近期頻頻在海上發現抹香鯨的蹤影,顯見東部海域近期環境條件良好,適合大型齒鯨活動,有助於相關研究的調查與紀錄。
虎鯨不常現蹤在東部海域,不過花蓮1艘賞鯨航班昨天下午卻在花蓮外海觀測到1對虎鯨,且速度穩定沿固定方向游動,由於這是花蓮睽違3年再度出現虎鯨蹤跡,讓船上乘客相當驚喜,相關研究團隊將持續關注並做紀錄。
近日在大陸湖南醫院,發生一件相當神奇的求醫案件,一名年約30歲的男子,滿臉蒼白的到醫院求診,經過醫生檢查進行手術,竟從男子的腸子內取出一尾30公分長的黃鳝,讓醫院內部所有人都大吃一斤,而這起事件也在網路上傳開,引發網友們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