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溜溜球效應的搜尋結果,共08筆
為什麼體重沒超標,卻還會有「三層肉」?關鍵就在體脂肪率,醫師表示,蠟筆小新的媽媽美冴愛吃零食、又懶得運動,如果這樣的習慣搬到現實生活,就很容易養出隱形肥胖,久而久之,即使體重沒有明顯變化,內臟脂肪也會默默增加,變成俗稱的「泡芙人」。
很多人常覺得自己喝水都胖,朋友大吃大喝卻沒事,對此,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問題可能是出在長期錯誤的飲食方式,讓身體代謝變慢,建議可以採吃足量蛋白質、進行阻力運動與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等3種方式,來提高身體代謝能力,更能有效燃脂與不復胖。
《蠟筆小新》新電影近期上映,小新媽媽野原美冴的身材也再次被拿出討論,總是被吐槽「大屁股、三層肉」的她,身高159公分、體重60公斤,換算BMI為23.7,其實仍屬於正常範圍,醫師李唐越以此為例,分析泡芙人的5大成因,並提醒泡芙人在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風險上,和明顯肥胖者同樣存在。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約有1000萬名成年人體重超標,相當於每2人就有1人過重。王先生術前體重178公斤、BMI達56.1,長期深受病態性肥胖所苦,接受雨果(Hugo)機器手臂輔助縮胃曠腸手術,3個月減重36公斤。王先生笑說,體重變輕,走路、爬樓梯、睡覺輕鬆多了,像獲新生一樣。
減重醫師許芷瑜分享,有一位35歲女子,和朋友打賭比賽瘦身,靠著只吃生菜沙拉和營養棒,1個月狂瘦15公斤,賽後恢復飲食習慣,反而變得比瘦身前更胖,還因此有了中度脂肪肝,許芷瑜提醒端快速減重法,可能形成「溜溜球效應」,不但容易復胖,還恐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6%。
連假又一波暴飲暴食,加上作息紊亂,不少人有感「褲頭又緊了些」,急著想在夏天前瘦下來採取極端方式減重,國際期刊研究發現,長期忽胖忽瘦,造成體重反彈形成「溜溜球效應」,不只是外觀變化不理想,甚至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最高將達16%。
近日有網紅遭檢舉透過社群群組販售減肥藥,雙11購物節將至,為避免網路購藥、自行處方的亂象持續,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預防保健及慢性病防治委員會主委醫師吳至行提醒,肥胖是慢性疾病,治療及減重計畫應由醫療專業人員制定,並視狀況給予合法減重藥物,定期追蹤調整用藥,民眾不應擅自亂囤減肥藥。
女星劉璇先前上節目時自曝,5年前曾以168減肥法,5個月內瘦了8公斤,但2年前,她再試168來減重,效果卻不佳,現在的她,反而比5年前胖了10公斤。醫師則認為,劉璇第二次減重失敗的原因有2個,一個是溜溜球效應,另一個則是只限制進食、不運動,反而使身體代謝整個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