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搜尋結果,共14

  • 環團訴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違法   更審仍敗訴

    環團訴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違法 更審仍敗訴

    綠色和平基金會等認為「用電大戶條款」並未有效規範企業且無助減碳,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判令經濟部修訂條款,北高行政法院以起訴不合法裁定駁回,被廢棄發回,北高行更一審仍判敗訴。可上訴。

  • 急淨零非核困局,法律抑或誤導?

    急淨零非核困局,法律抑或誤導?

     談及我國核能,始於1970年代經濟發展下用電需求高漲,遂建設核電。我國成為亞洲四小龍,核電功不可沒。基此,本文將探討「淨零和非核」下「法制到法治」的觀察,略述如下:

  • 碳費分配比例 彭啟明:無法明定

    碳費分配比例 彭啟明:無法明定

     排碳大戶2026年起繳納碳費,環境部預估首年入帳60億元,但要怎麼運用?台中市長盧秀燕喊話中央合理分配碳費給地方政府。環境部長彭啟明20日表示,依照《財政紀律法》,環境部不得明定碳費分配比例,如按照排碳量分配,台北市、基隆市等多縣市都是0,盼各界不要因此蹉跎掉減碳的決心。學者則認為,地方政府落實淨零需要經費支持,建議固定比例碳費補助地方。

  • 盧秀燕、侯友宜喊碳費8成給地方 彭啟明:5縣市會分不到

    盧秀燕、侯友宜喊碳費8成給地方 彭啟明:5縣市會分不到

    排碳大戶2026年起繳納碳費,環境部預估首年收入60億,除台中市長盧秀燕喊出碳費留地方,新北市長侯友宜更呼籲8成碳費給地方政府。環境部長彭啟明20日強調,依照《財政紀律法》,環境部不得明定碳費分配比例,如果按照排碳量分配碳費,高雄市、雲林市跟台中市獲得比例是前3高,基隆、台北等縣市都是零,希望各界不要在這件事蹉跎掉減碳的決心。

  • 學者建議 3成補助地方政府 民團呼籲 優先挹注發展綠能

    學者建議 3成補助地方政府 民團呼籲 優先挹注發展綠能

     環境部設立用於執行減碳工作及調適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管理基金,隨著碳費開徵,預估每年將有百億元收入,成小金庫,學者認為,中央、地方攜手才能落實淨零工作,建議至少3成補助地方政府。

  • 環團訴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違法 最高行政法院廢棄發回更審

    環團訴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違法 最高行政法院廢棄發回更審

    綠色和平基金會等認為「用電大戶條款」並未有效規範企業且無助減碳,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判令經濟部修訂條款。最高行政法院認為,人民或團體對法規命令的訂定,僅有提議權沒有請求權,但一審以程起訴不合法裁定有誤,如果認為欠缺公法上請求權,應認其訴為無理由,予以判決駁回,而非起訴不備合法要件,廢棄發回更為裁判。

  • 專家傳真-碳費的企業法遵一二三事

    專家傳真-碳費的企業法遵一二三事

     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議題使全球展開「淨零賽局」,碳定價是十分重要的比賽規則。環境部於2024年4月底公告氣候變遷因應法(氣候法)碳費相關子法草案已引發新一波碳焦慮,從企業法遵角度該如何解讀碳費徵收的影響層面及可能趨勢?似可先釐清以下幾點問題:

  • 富偉蕭文龍 籲機械業加速推動ESG

    富偉蕭文龍 籲機械業加速推動ESG

     國際間對於「環保永續」議題日益重視,對於環保、節能的作為與措施無不積極投入與加速落實,ESG永續規範浪潮正席捲全球,但高碳排放的機械產業在面對ESG的急流衝擊下,現正面臨企業永續與國際市場地位的一大挑戰。臺灣機械公會常務理事、富偉科技集團總裁蕭文龍建議,為了因應ESG環保永續潮流,可先從減少碳排放與導入ISO 14064碳足跡盤查著手,如此才能有效改善碳排放量,達到節能減碳友善地球的目的。

  • 碳有價化時代來臨!搞懂前先認識「碳權」

    碳有價化時代來臨!搞懂前先認識「碳權」

    二氧化碳與溫室效應息息相關,因此為了控制碳排,碳權與碳有價油然而生。因此,歐盟率先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盼透過制度的建立,逐步規範改善碳排問題。

  • 抵減上限5% 工商界:不利碳權交易

    抵減上限5% 工商界:不利碳權交易

     環境部29日公布《碳費收費辦法》草案,明定碳費收取方式、碳權扣減比率、追繳機制,其中國外碳權可抵減比率5%為上限,但是工商界則認為,國外碳權抵減比率上限太低,未來碳權交易難以活絡。

  • 碳權交易子法草案出爐

     台灣碳權交易所22日將開賣國際碳權,環境部15日預告碳權交易重要子法,以指定交易平台進行減量額度買賣,訂出「先期專案」、「抵換專案」及「自願減量專案」三減量額度,分為定價交易、協議交易及拍賣三種交易方式,在交易或拍賣後,由環境部來移轉減量額度。

  • 投資社會責任 促進企業轉型

    投資社會責任 促進企業轉型

     「社會責任是一種投資而不是負擔!」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祕書長郭財吉教授15日出席中時ESG論壇表示,過去說到ESG議題會讓企業感到壓力,近年來國際已將金融與ESG議題相互結合,以金融貸款、市場關稅等誘因,鼓勵更多企業投入。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