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烏東地區的搜尋結果,共50筆
美國總統川普6日表示,在同意向烏克蘭提供美製遠程戰斧飛彈一事,他說「差不多做出了決定」,但他想知道烏克蘭計畫如何使用飛彈,以免加劇俄烏戰爭情勢。另一方面,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暗示,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抵制2021年歐盟主導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談判,間接導致普丁一年後侵略烏克蘭行為。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8日宣布,烏軍近期在烏東地區發起反攻,一舉收復7個村落與超過160平方公里領土,讓俄方在頓內茨克州發動的攻勢面臨重大挫敗。
在美國總統川普急著實現競選諾言,結束俄烏戰爭的動能驅使下,結束俄烏戰爭的談判正密集舉行。而討論的焦點大多集中在烏東地區,長期以來,當地一直是俄羅斯鎖定的核心。
長期被自己敘事邏輯催眠的西方媒體和歐洲國家領袖,見到美國總統川普在阿拉斯加鋪設舞台,讓長達三年半被塑造窮凶極惡侵略者形象的普丁華麗出場,除了錯愕,還有錯亂。
解鈴還需繫鈴人。俄烏戰爭既因美國而起,由美國收拾善後,理所當然。
俄羅斯總統普丁無視美國總統川普最後通牒,宣布俄國已完成生產首批「榛樹」極音速飛彈,正式服役,更將在年底前將之部署於白俄羅斯境內。該款飛彈能以高達10馬赫速度擊中目標,也能搭載核彈頭,射程涵蓋北約東部成員國。普丁向北約嗆聲,若基輔使用北約提供的飛彈攻擊俄羅斯,俄羅斯會向北約發射榛樹飛彈作為回應。
烏克蘭與俄羅斯都屬於斯拉夫民族,這兩個國家曾經共同隸屬於位於基輔的羅斯大公國,在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時期兩國都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崩解後,烏克蘭的東部和南部始終居住著大量的俄裔烏克蘭人,其中在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俄語人口佔絕大多數,西元2014年烏克蘭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因廣場革命流亡到俄羅斯,同一時間,除俄羅斯併吞烏克蘭境內其聲稱本屬於自己的克里米亞半島外,新成立的烏克蘭親歐派政府開始使用烏克蘭語來替換俄羅斯語在烏克蘭的優勢地位,烏克蘭軍隊並對烏東地區的俄裔烏克蘭人發動長達8年的攻擊,而後這兩州自行宣布獨立,從而引發頓巴斯戰爭。
澤倫斯基於社交媒體發文稱,6月1日對俄羅斯4個軍事基地的40架俄軍軍機,進行了迄今最大規模的遠程攻擊。其中兩座距烏克蘭數千公里,其他地點的攻擊幾乎也是由貨車中的木箱釋放出無人機。
澤倫斯基於社交媒體發文稱,6月1日對俄羅斯4個軍事基地的40架俄軍軍機,進行了迄今最大規模的遠程攻擊。其中兩座距烏克蘭數千公里,其他地點的攻擊幾乎也是由貨車中的木箱釋放出無人機。
俄烏16日土耳其首次會談結束後,美國總統川普說,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將在19日通話,之後再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北約官員溝通,表達他希望實現停火的立場。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證實,此次通話「正在準備中」,但他也強調,唯有俄烏達成協議後,普丁和澤倫斯基才可能直接會晤。
俄羅斯庫斯克(Kursk)地區的州長在周二清晨說,烏克蘭軍隊攻擊了庫斯克的一座變電站。此前一個俄羅斯軍事部落客表示,在裝甲車的支援下,烏克蘭的陸軍入侵了庫斯克地區。此外俄羅斯官員也表示,烏克蘭連續第二晚以無人機攻擊莫斯科。
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堅拒割讓克里米亞給俄羅斯後,美國總統川普周三指責他嚴重損害和談。
俄羅斯總統普丁上週六(19日)單方面宣布為期30小時的「復活節停火」,烏克蘭也同意,但在停火結束後,烏克蘭與俄羅斯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協議。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在周三指出,烏克蘭情報部門已經掌握了約155名中國公民的資訊,他們參與戰爭,代表俄羅斯軍隊對抗烏克蘭。
「雙普通話」討論結束烏克蘭危機引起舉世矚目。在川普的壓力下,基輔接受美國提出的停火30天建議,俄羅斯普丁總統附和美國的提議,但戰場優勢帶來的底氣,讓他堅持原先的嚴苛條件。俄烏戰爭進入外交戰,背後涉及的大國博奕與世界格局的鬥爭,台灣不能只是隔岸觀火,而要從中尋找亂局中的生存之道。
「雙普通話」討論結束烏克蘭危機引起舉世矚目。在川普的壓力下,基輔接受美國提出的停火30天建議,俄羅斯普丁總統附和美國的提議,但戰場優勢帶來的底氣,讓他堅持原先的嚴苛條件。俄烏戰爭進入外交戰,背後涉及的大國博奕與世界格局的鬥爭,台灣不能只是隔岸觀火,而要從中尋找亂局中的生存之道。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在周二同意,暫停對烏克蘭能源設施的攻擊,但是拒絕全面性的停火。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希望,這是邁向永久和平的第一步。
川普上任不到兩個月在外交領域不顧傳統的外交禮儀用直白的語言,聚焦美國優先的方式頻頻出招。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迫使烏克蘭和俄羅斯同意他的停火30天的提議。他能結束超過三年的俄烏戰爭嗎?未來的歐美關係?未來的美中俄三角關係?他的中國政策?台灣的未來?
俄羅斯國防部在周四表示,俄羅斯軍隊穿過頓內茨克地區(Donetsk),向西推進,並新佔領烏東地區一個村莊。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訪美與美國總統川普、副總統范斯會晤,但三人意見不合爆發爭執,引發全球熱議。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認為,「兩岸衝突,美國一定會來」,原因有二,一是要撤退僑民,另外就是炸毀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