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王介立的搜尋結果,共47筆
根據衛福部推估,全台有529萬人有高血壓,可能增加腦中風、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的風險。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高血壓除了吃藥外,研究與醫學教科書證實採用得舒飲食、減重、限鈉、多鉀、規律運動、減酒或戒菸,也都有助於降低血壓,且這6種方法有彼此加成的效應,「綜合效果更強。」
現代人追求長壽,更追求老來可以不失能、不失智。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一項分析超過207萬人的研究發現,50歲時如果能控制好血壓、血中膽固醇、BMI、糖尿病以及不吸菸,女性可多延長13.3年的無心血管疾病壽命,男性可多活10.6 年,更有助拉長健康餘命。
大腸癌連續21年高居台灣癌症死因前三名,每年新診斷大腸癌約1.7萬人、死亡約7千人,醫師王介立分享研究指出,「結構化運動」能顯著降低大腸癌復發率與死亡率,日常只要每周快走150分鐘,就可複製該研究效益,門檻並不高,存活效益媲美多項輔助化療藥物,成本低且副作用輕微。
你曾經為了趕捷運、公車而狂奔、爬樓梯喘到不行,事後還懷疑剛剛那樣子算是有運動嗎?對此,醫師吳其穎表示,最新研究發現,這種短暫的劇烈身體活動,不僅算是一種運動,而且還能有助於長壽,每天不需10分鐘,特別適合忙碌、沒時間運動的上班族。
78歲的美國總統川普的健檢結果13日公布,川普的心肺、認知能力都良好。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川普的健檢選擇符合當前醫學對維持健康、追求長壽的共識,尤其是川普透過服用2種降血脂藥物,將壞的膽固醇控制在51 mg/dL極低水準,強烈暗示主流醫學認可這個做法,對心血管健康的益處,呼籲膽固醇高的患者別再不吃藥,「連川普都有乖乖服藥控制。」
你還在常吃火腿麵包、炸排骨便當嗎?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研究發現每天吃超過1份未加工紅肉(相當於1塊肥皂大小),會增加16%的認知功能下降風險,但若將每天1份紅肉替換成堅果或豆類,可使罹患失智風險減少19%,認知衰退風險減少21%,並讓大腦老化速度放慢約1.4年。建議每天吃紅肉盡量不超過1份,加工肉最好別吃。
維生素B群是多數民眾會補充的保健食品,其中B12有助提神、穩定神經,不過坊間盛傳攝取過量B12可能致癌,對此外科醫師陳榮堅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攝取大量維生素B12會直接導致癌症,但任何保健食品都應適量攝取;腎臟科醫師王介立也表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等權威機構,從未將B12列為致癌物,民眾不必擔心。
很多人都有喝咖啡的習慣。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研究發現,集中在早上喝咖啡的人,相較於全天型飲用咖啡的人,更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死亡風險,他研判是只在早上喝咖啡的人,比較不會影響褪黑激素分泌,因此有益健康,建議中午12點前,就把當天要喝的咖啡喝完。
很多人愛喝咖啡,也知道咖啡可能影響睡眠。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咖啡中的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也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中午以後飲用,除延遲入睡時間,也可能造成淺眠、隔天醒來還是很累,建議最佳的咖啡飲用時間是在早上9點至11點。腎臟科醫師王介立也指美國研究發現,將咖啡集中在早晨時飲用,更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使用牙線不僅是潔牙,也有益於心血管健康。腎臟科醫師王介立指出,最新研究發現,每周至少使用1次牙線的人,其缺血性中風風險降低了22%,心源性栓塞性中風風險降低44%,心房顫動風險降低12%,「定期使用牙線可能是一種簡單且經濟的預防中風方法。」
晚上腳抽筋,是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的經驗。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在50歲以上的族群,約有4成的人,都有過晚上腳抽筋的經驗,而根據研究顯示,在排除藥物影響下,進行腿部伸展運動,是目前最有效預防肌肉抽筋的方式。
水餃是平民美食,網路卻流傳吃水餃會傷腎的說法。對此,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水餃不會傷腎」,只要人還活著,做的每件事都可能對腎臟造成傷害,差別只在機率高低,不過,自他執行健康飲食以來,菜單中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餃類,且對有嚴重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水餃算是蠻NG的食物,不要常吃。
現代人為了增肌減脂,常會額外補充蛋白粉。對此,營養師劉雅惠表示,短期攝取過多蛋白質,腎功能指數可能不會變差,但若是長期下來,腎臟有可能負荷不了,提醒腎功能不佳者,若要額外補充高蛋白,應諮詢專業人士意見,以免影響腎功能,一般人每日吃進的蛋白質量,最多也不要超過1.5克/公斤。
BMI(身體質量指數)是常用來判定是否過重或肥胖的指標。但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引述最新研究顯示,肌肉裡面的脂肪,也就是肌肉「藏油」的程度,對心臟健康的影響可能更為關鍵。即使BMI在正常範圍,肌肉中也可能有高比例的脂肪沉積,進而提高心臟病風險。
在台灣每22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腎臟科醫師王介立指出,過去人們常把重點放在少吃脂肪、少吃醣類等單一營養素上,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真正影響心血管健康的是每天整體吃了什麼,美國心臟協會提出10個護心飲食的核心建議,包括多蔬果、多全穀、少鹽、少糖與健康蛋白質等,強調只要整體方向一致,都能促進心血管健康。
癌症是國人頭號殺手。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想防癌應少吃紅肉與加工肉品,有研究顯示,吃紅肉會增加罹患結直腸癌、胰臟癌與攝護腺癌風險,而每日攝取50克加工肉品,相當於4條培根或1根熱狗,會使結直腸癌風險增加 18%,鼓勵多以魚、家禽、豆類或堅果,以替代部分紅肉,會相對較健康。
年節期間不免多吃肉,但還是應有所節制。腎臟科醫師王介立指出,根據研究,每天攝取50克加工肉類,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15%,而吃100克紅肉,也會使罹病率增加10%;國健署則指,以往研究顯示,不管是食用加工肉品或紅肉,都會增加逾1成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超級食物」成為紅遍全球的營養概念。對此,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超級食物只是一種行銷概念,用來描述富含特定營養素的食物,實際上吃得更多也不一定更好。他強調,正確的健康飲食觀念,應是飲食多樣化,並嘗試「吃出彩虹」,也就是各種顏色的蔬果均衡攝取才對。
許多人認為國旅CP值低,因此偏好出國旅遊。不過近日有外國網友反讚,台灣是全世界安全、漂亮、遊客不多的地方,尤其高山、原住民部落及大量可以游泳的瀑布、溫泉等,可惜的是台灣觀光署在宣傳上很糟糕,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腎臟科醫師王介立發現貼文後,也對於台灣熱度第一名直呼意外。
人人都怕老來會失智。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研究發現,每天吃超過4分之1份、約23克的加工紅肉,例如培根、熱狗、香腸,與增加13%的失智及14%的認知衰退風險有關,若改以堅果或豆類取代1份紅肉,可使失智風險下降19%,認知衰退風險降低21%,並使大腦老化速度變慢約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