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痘病毒的搜尋結果,共44筆
有些人認為得帶狀疱疹,只是皮膚起水泡、痛幾天就好。不過,一項追蹤超過上萬名長者的最新研究發現,帶狀疱疹不只傷心還傷腦,患者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29%,但若接種了疫苗,未來3年半內,不僅全因死亡降低21%,還能減少24%缺血性中風與50%血管性失智的風險。
天后蔡依林日前分享自己晚上9點半睡覺的習慣,掀起「早睡風潮」,她透露會開始注意身體狀況,是因多年前罹患皮蛇,認為自己應該改變熬夜習慣。皮蛇正式名稱為帶狀疱疹,會令人發癢疼痛,營養師張靖欣指出,除了慢性病患者、癌症患者外,飲食不均衡、疲勞、壓力、少運動及睡眠不足等習慣,都會造成免疫力下降,進而導致皮蛇。其最為擾人的後遺症就是神經痛,想要預防皮蛇,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關鍵。
曾經得過水痘的人,當免疫力低下時,潛藏在神經結的病毒可能會活化,出現帶狀疱疹。減重醫師蔡明劼表示,最新研究發現,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不僅可預防帶狀疱疹發作,還能降低18%心血管事件風險,不僅是防神經痛,還可能能保護心臟、預防腦中風。
三軍總醫院昨日舉辦「三總心國醫情」系列講座,由三總皮膚科部主治醫師劉昇雯進行「帶狀疱疹處置及預防」專題演講,透過醫師專業解說普及醫病知識,使民眾有效了解帶狀疱疹症狀及治療方式,並提醒民眾若身體一側出現帶狀的群聚水泡,且底部皮膚發紅,伴隨著疼痛、灼熱感、刺痛感等症狀,切勿輕忽,應及早就醫維護自身健康。
台中市1名男子側腹反覆疼痛掛號泌尿科,檢查卻顯示一切正常,未料3天後,側腹皮膚陸續冒出紅疹與水泡,痛到難以入眠,原來為「帶狀皰疹」(俗稱皮蛇)再作怪。光田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何英右說,帶狀皰疹初期往往只有疼痛或灼熱感,數日後才會長出紅疹與水泡,另也提醒皮蛇非年長族群專利,長期熬夜、壓力過大、作息不規律,都是引發帶狀皰疹病毒的高風險因子。
夏威夷瀕危鳥種正面臨空前生存危機,科學家們近日展開創新行動,使用無人機釋放「絕育公蚊」,希望藉此遏止致命的鳥類瘧疾傳播,挽救包括毛伊鸚鵡嘴鳥與冠蜂鵲等特有種鳥類免於滅絕命運。
大陸央視13日報導,中國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示2025年6月需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登革熱、人感染禽流感和猴痘等傳染病,食物中毒和高溫中暑。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會引發劇烈疼痛與長期神經痛。苗栗縣府今年起針對50歲以上低收與中低收入戶,提供免費2劑型疫苗補助。各地衛生所正進行意願調查,預計6月底前完成造冊,疫苗到貨後將主動通知接種。縣長鍾東錦表示,這是守護長者遠離皮蛇威脅的重要措施。
花蓮縣政府避免長者遭受「皮蛇」之苦,2021年起為期4年每年提供3000劑帶狀皰疹疫苗為長輩免費接種,廣獲好評,今年起展開全新的4年疫苗接種計畫,提供3000劑2劑型疫苗施打,符合接種資格者5日起可向戶籍地衛生所預約。
花蓮縣政府避免長者遭受「皮蛇」之苦,2021年起為期4年,每年提供3000劑帶狀疱疹疫苗免費為長者接種,今年接續啟動全新的4年疫苗施打計畫,提供3000劑2劑型疫苗,符合接種資格的長輩5日起可向戶籍地衛生所預約接種,由於各衛生所分配數量有限,禁止跨鄉鎮市預約施打疫苗。
獲獎無數、行程滿檔的楊貴媚,由於長期累積的工作疲勞,再加上感冒久咳未癒,身體狀況差,前陣子竟然得了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還錯過黃金治療期,神經痛了整整2個月,日前才逐漸恢復健康。皮蛇形成原因主要是水痘病毒復發,症狀包括:身體單側紅腫發癢、神經痛、起水泡等。通常是在秋冬之際氣溫下降免疫力變差,身上、臉部發癢,狀況類似皮膚過敏,不久後卻開始發紅、持續刺痛與神經痛,表面起顆粒狀水泡,若沒有盡早就醫,感染後恐怕有併發重症的風險。
打M痘疫苗不必「特別痛」了!過去考量採供應有限,打M痘疫苗採取「皮內接種」,不但打針較痛,醫護人員還要特別受訓,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9)日表示,為提升疫苗接種便利性,即起放寬梅毒、淋病、急性A、 B、C型病毒性肝炎或HIV感染者等6類對象,可以改採「皮下接種」。羅一鈞強調,目前國際疫情仍嚴峻,世衛組織(WHO)4月7日公布英國出現不明感染源的新型變種病毒個案。
如何預防以及延緩失智症發生,是醫學界關心的重點之一。近期有研究指出,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可能有助於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數據顯示,注射疫苗的人,7年內被診斷出失智比例比沒有施打的少20%,其中以女性獲得的效果最為顯著。
台灣有洗腎王國之稱,平均每7名成人就有一人罹患腎臟病,除了容易有三高,更要小心「皮蛇」帶狀疱疹。醫師指出,腎友因長期處於慢性發炎,免疫力低,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比無腎臟病者高出1.4倍,更可能因此影響腎功能並引發心血管疾病。
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常會讓患者頭痛不已,但有部分患者即使帶狀皰疹痊癒,仍會伴隨嚴重的神經痛,甚至影響正常的生活與休息。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醫師黃宥寧表示,若有類似情況,建議民眾盡快就診,服用抗病毒藥物與類固醇,可以有效緩解神經痛,恢復正常生活。
4月中旬打算到東南亞國家參加「潑水節」的民眾要注意了,泰國今年1月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又發現3例新變種、傳播能力更強,能在家戶之內輕易傳染的M痘第1分支Ib病毒株確診病例,疾管署19日正式發出警訊,提醒民眾出遊前,應提早至少6周前接種M痘疫苗才有保護力。國內公費M痘疫苗庫存約6萬人份。
國內麻疹疫情升溫,隨著醫院群聚事件擴大,引發醫護人員警戒、民眾也憂心。對此,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治醫師張家銘指出,傳染力很強的麻疹有1副作用很容易被忽略,也就是「免疫失憶」,這會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免疫抵抗力消除掉,並於康復後的數年內,悄悄地削弱健康。
非洲最新一波M痘(Mpox,舊稱猴痘)疫情嚴重,疫苗卻少得可憐。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五(13日)宣布,已核准丹麥藥廠巴伐利亞北歐公司(Bavarian Nordic)出品的M痘疫苗用於成年人,嬰幼兒、孕婦等體弱族群可由醫師診斷後施打。這是世衛批准的第一支M痘疫苗,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捐贈單位將可採購,然而製造商僅此一家,供貨量有限。
因應金門肉牛場檢出牛結節疹,新北市動保處結合台灣大學及中興大學昆蟲系進行轄內畜牧場蟲媒監控及撲滅措施,全面啟動轄內養牛場訪視巡檢作業,並依照專家建議於高風險畜牧場內架設白色黏膠瓦楞紙,捕捉撲滅廄刺蠅。呼籲農戶農民近期應加強畜牧場撲滅病媒及環境清潔,保障養牛戶產業安全。
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昨(29)日接獲通知,在金沙鎮1肉牛場內飼養約180頭牛隻,有7頭牛隻皮膚發現異常結節,懷疑為牛結節疹(Lumpy Skin Disease:LSD),立即執行移動管制,並會同農業部獸醫研究所至現場檢查及採樣,經獸醫所以聚核酶鏈反應(PCR)檢出牛結節疹病毒核酸,農業部防檢署及金門防疫所立即啟動相關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