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盧溝橋的搜尋結果,共72

  • 館長喝豆汁「先嫌酸→越喝越上癮」 曝下一步:終於要去了

    館長喝豆汁「先嫌酸→越喝越上癮」 曝下一步:終於要去了

    網紅「館長」陳之漢近日展開北京行程,26日先後參訪盧溝橋與台灣會館,下午則在麻六記創辦人汪小菲陪同下,前往北京知名景點「前門大街」散步並品嘗老北京傳統飲品「豆汁」,全程透過直播引發網路討論。館長還說,下一步將前往萬里長城,「我今年46歲,從小學開始聽了30多年,一次都沒去過,這次終於要去了」。

  • 「館長」陳之漢訪盧溝橋談抗日   狂嗆民進黨是歷史罪人

    「館長」陳之漢訪盧溝橋談抗日 狂嗆民進黨是歷史罪人

    「館長」陳之漢今(26)日展開在北京的行程,中午到訪盧溝橋,下午則參訪北京的台灣會館。館長受訪時感嘆,抗日戰爭的歷史在台灣已被遺忘,並痛批民進黨竄改歷史,是「歷史的罪人」。

  • 王滬寧:統一後台享7好處 陸委會:專制統治無吸引力

    王滬寧:統一後台享7好處 陸委會:專制統治無吸引力

     大陸中央「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25日在北京舉行,大陸政協主席王滬寧致詞時提出,兩岸統一之後,台灣在7個領域會更好。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在午宴致詞時也強調,統一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與權益將獲充分保障。陸委會則反駁,民主和專制不能相融,大陸誘統毫無吸引力。

  • 《不屈的寶島 丹心向祖國》全景再現台灣同胞半世紀抗日史實

    《不屈的寶島 丹心向祖國》全景再現台灣同胞半世紀抗日史實

    為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不屈的寶島 丹心向祖國——台灣同胞抗日史實展》今天(25日)下午在北京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幕。展覽以豐富史料與珍貴文物,全景式呈現台灣同胞在日本殖民統治下長達半個世紀的英勇抗爭歷程,彰顯台灣同胞堅定的民族意識與血脈連結。

  • 台灣光復80周年  馬英九:兩岸中國人都必須記取歷史教訓

    台灣光復80周年 馬英九:兩岸中國人都必須記取歷史教訓

    今天是台灣光復80周年紀念日,前總統馬英九表示,中華民族對抗日本侵略勝利。兩岸的中國人都必須記取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帶給我們的歷史教訓。

  • 楊振寧的學術夢   12歲立志拿諾貝爾獎  23年後「狂言」成真

    楊振寧的學術夢 12歲立志拿諾貝爾獎 23年後「狂言」成真

    中新社微信公眾號18日報導,中國首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回望1929年,楊振寧父親楊武之被聘為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楊振寧便隨父母北上,搬進了清華園。

  • 今天動了梅》退役上校鄒雙喜笑稱自己「老榮民」 用路跑汗水致敬國軍

    今天動了梅》退役上校鄒雙喜笑稱自己「老榮民」 用路跑汗水致敬國軍

    「跑步,對我來說不只是運動,而是一種信念。」退役上校、榮耀93路跑嘉年華執行長鄒雙喜笑著說。從軍旅生涯到超馬冠軍,他以毅力與紀律寫下傳奇,也用汗水傳遞對國軍的敬意。

  • 部分藝人轉貼陸93閱兵圖文惹議 陸委會說話了

    部分藝人轉貼陸93閱兵圖文惹議 陸委會說話了

    中共3日進行閱兵典禮,部分台灣藝人再轉貼央視圖文。由於近期陸委會才發動對配合大陸統戰藝人的調查約談,針對最新情形,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4日在記者會上回應,這次看到有幾個模板,例如和平永駐、英烈不朽;以勝利之名致敬英雄;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等,文字看來有刻意設計過,不去貶低中華民國地位,也沒有宣揚武力解決兩岸問題,初步看起來是這樣,但還會再做研究。

  • 抗戰史觀變奏 8年、14年到50年

    抗戰史觀變奏 8年、14年到50年

     中共9月3日將舉行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對比10年前的抗戰紀念,可發現隨著時空變遷,中共的歷史敘事和對台宣傳重點,也有所不同。抗戰一路從8年到14年,再到這次要凸顯的「台胞抗日50年」,以此強化兩岸歷史連結,也是應對民進黨政府去中國化論述下,所展開的一波文史反獨。

  • 海納百川》柯建銘拒辭 保誰的體面(沈迺訓)

    海納百川》柯建銘拒辭 保誰的體面(沈迺訓)

    同樣是中央執政統治的實力不夠強大,形成少數執政,亟欲打壓在野以利中央集權;也同樣是占多數的在野政治集團,不滿中央惡意打壓,乾脆起事對抗。兩起事件與當中核心人物的結局卻大不相同。

  • 社評/兩岸同心傳承抗戰 和平有保證

    社評/兩岸同心傳承抗戰 和平有保證

     9月3日漸近,這是中華民族浴血奮戰終克外侮的功勳之日,當為兩岸中國人永遠銘記。台灣將九三訂為軍人節,傳承悠久,自抗戰勝利、國軍受降以來未曾中斷。大陸自10年前開始紀念九三,於天安門前舉行閱兵以來,九三已和七七、八一五,一道成為莊嚴的歷史記憶。

  • 旺報社評》兩岸同心傳承抗戰 和平有保證

    旺報社評》兩岸同心傳承抗戰 和平有保證

     9月3日漸近,這是中華民族浴血奮戰終克外侮的功勳之日,當為兩岸中國人永遠銘記。台灣將九三訂為軍人節,傳承悠久,自抗戰勝利、國軍受降以來未曾中斷。大陸自10年前開始紀念九三,於天安門前舉行閱兵以來,九三已和七七、八一五,一道成為莊嚴的歷史記憶。

  • 蔣中正原想「以俄制日」   學者:期待落空卻達到穩定軍心效果

    蔣中正原想「以俄制日」 學者:期待落空卻達到穩定軍心效果

    今年是中日戰爭結束80周年,國史館16、17日舉辦學術研討會。國史館協修蕭李居指出,1938年蔣中正原欲利用日蘇緊張關係為中國抗戰創造有利條件,最後期待落空,卻達到穩定前線軍心的宣傳效果;至於美國戰後初期支持中華民國卻壓抑反攻大陸,政大助理教授前田直樹認為,此一矛盾原因,在於當時中國與臺灣之間的關係未被明確化。

  • 松濤社發起抗戰勝利80周年大會 籲同胞再創中華民國榮光

    松濤社發起抗戰勝利80周年大會 籲同胞再創中華民國榮光

    為紀念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80週年,由民間團體松濤社發起、32個民間團體共同協辦的「歡慶中華民國抗戰勝利光復臺灣80週年大會」,今(16)於中正紀念堂戶外廣場舉行。主席、前國防部長伍世文致詞指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台灣光復80週年的今天,期盼台海避免發生戰火。活動也宣讀四點大會宣言,呼籲全國同胞一心一德,再創中華民國之榮光。

  • 中美論壇社》813、814 到 815:開啟中華復興的征程(張文基)

    中美論壇社》813、814 到 815:開啟中華復興的征程(張文基)

    813、814、815是近代中國脫胎換骨,從一片散沙、貧窮落後、缺乏科技知識,面臨亡國滅種,到走向復興的系列重大歷史事件。813和814 發生在88年前,815發生在80年前,這些事件是國民黨領導下的中華民國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偉大貢獻,也是蔣中正先生留名千古的原因。

  • 抗戰勝利80周年與對美關係

    抗戰勝利80周年與對美關係

     80年前,中華民國與美國攜手對抗日本軍國主義獲得勝利。80年後的今天,兩國仍然有共享的價值與共同的利益。

  • 黃介正專欄》抗戰勝利80周年與對美關係

    黃介正專欄》抗戰勝利80周年與對美關係

    80年前,中華民國與美國攜手對抗日本軍國主義獲得勝利。80年後的今天,兩國仍然有共享的價值與共同的利益。

  • 抗日戰爭 軍事上中國並未勝日本

    抗日戰爭 軍事上中國並未勝日本

     當華北出兵已達成預定的作戰目的後,日本政府就開始部署與國民政府的政治談判。8月7日,日本政府正式訂出「停戰條約」及「國交調整案綱要」,並於9日令日本駐華大使川越茂與國民政府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高宗武進行非正式交涉。共同防蘇、承認滿洲國、華北特殊化,是日本政府此次談判的主旨。前面兩項,已是老生常談,而華北特殊化,就是將華北的非武裝區域擴展到盧溝橋附近。換言之,日本政府在上次的《塘沽協定》中,藉著將冀東地區22縣劃歸非武裝區,設置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傀儡政權,此次也擬重施故技。新的要求是將非武裝區再向南移,從寶昌、張北、龍門、門頭溝劃起,直至連接永定河、海河處;其以東及以北的冀察兩省皆納入日本政府的控制領域,還涵蓋了北平、天津兩大華北重鎮。

  • 粹然儒者錢思亮

    粹然儒者錢思亮

     錢思亮(一九O八年~一九八三年),字惠疇,生於河南省新野縣,祖籍浙江餘杭,曾任北京大學化學系主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第五任校長、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評議委員、院士、院長、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等職,學術報國,鞠躬盡瘁典型學人。傅斯年譽其為「粹然儒者」。

  • 「奴才回答不是講喳」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電視劇都錯了

    「奴才回答不是講喳」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電視劇都錯了

    被稱為「清朝最後一位格格」的金默玉,出生於愛新覺羅家族,是著名女間諜川島芳子的親妹妹,她的人生如同戲劇般跌宕起,儘管身處時代出現巨變,但仍堅強面對,她曾上節目,指出了清宮劇的細節錯誤,包括格格稱呼不是只有皇室才能使用、奴才在回應主人時也不喊喳,而是嗻(ㄓㄜ)。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