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看破手腳的搜尋結果,共194筆
鄭麗文走進馬場町,不只是一次獻花、鞠躬的動作,而是一場思想上的革命。她挑戰的不是歷史,而是被民進黨壟斷多年的「歷史解釋權」。民進黨長年自詡人權政黨,愛以「白色恐怖受難者」自居,卻忽略一個根本事實--他們沒有自己的烈士。
本來有意參選新北市長的民進黨前秘書長林右昌上月赴美進行產業之旅後,緊接著前往以色列,其動向受到關注,民進黨則提名立委蘇巧慧參選。前立委郭正亮表示,民進黨直接徵召蘇巧慧,林右昌本來也要選新北市,結果大罷免大失敗,他就消失了;林右昌是不是被嚇到?林右昌、綠委陳亭妃、林岱樺等人都是正國會,一個一個被消滅。
國民黨主席改選鄭麗文當選以後,不僅承認「我是中國人」的身分認同訊號,在回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賀電中,鄭麗文還重申「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立場,這樣的做法也許讓大陸重新激發統一的希望,所以在川習會前夕,為了營造兩岸和平,接連發出對台和平的展望,相信看到「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總統一年多無望的執政以後,台灣人民應該有所感。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6日批評,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呼籲朝野支持「國安十法」是帶頭造謠,使民進黨發言人韓瑩反批,黃抹不掉民眾黨候選人馬治薇收受中資遭判刑、狗仔跟監醜聞。民眾黨發言人張彤則反擊,民眾黨從未提名馬治薇參選,馬為此脫黨,使民眾黨開除黨籍,「民進黨再怎麼抹紅,都無法掩蓋府院黨養共諜的事實」。
美國聯邦參議院日前通過「2026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強烈建議」邀請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然而美國參議院這種作法無非又在趁中美元首APEC會談之前藉機消遣台灣,但是這般蓄意炒作台海局勢,就當前國際安全環境而言,不僅毫無意義,反可能做球給中共發揮,甚至藉此增加機艦擾台的頻率,對台灣而言,極可能是得不償失。
美國聯邦參議院日前通過「2026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強烈建議」邀請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然而明眼人一看就能察覺箇中貓膩,美國參議院這種作法無非又在趁中美元首APEC會談之前藉機消遣台灣,但是這般蓄意炒作台海局勢,就當前國際安全環境而言,不僅毫無意義,反可能做球給中共發揮,甚至藉此增加機艦擾台的頻率,對台灣而言,極可能是得不償失。
距離2026九合一地方選舉僅剩一年,前扁辦主任陳淞山8日在《美麗島電子報》發表評論,靠選戰起家的民進黨,如今正陷入政治低迷的「末日現象」。他直言,歷經兩次罷免挫敗後,綠營不僅無法重振旗鼓,反而陷入內外交困的困局,甚至連台北市長都找不出「像樣」的候選人,顯示民進黨長期執政後的政治傳承出現嚴重斷層。
大罷免大失敗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被視為頭號戰犯,連日遭到黨內逼宮,連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也表態黨團應改選,不過柯昨(1)日堅稱任期到明年2月1日。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認為,賴必須掌握過半民進黨立委,才能在總召選舉裡讓老柯落選,若做不到,賴的滿意度、民進黨的支持度以及民進黨2026選舉,都會繼續看壞。
115年度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出爐,高雄獲配757.8億較去年增加250億,但與台北市1149億仍有近400億差距。有意角逐2026高雄市長的民進黨立委賴瑞隆今(29)日晚間痛批,國民黨立委柯志恩主導「惡法」,害高雄淪為輸家,簡直是雙面人;柯志恩辦公室強硬反擊,指民進黨為政治鬥爭放棄修法,賴還在造謠,才是真正拖高雄後腿的「雙面人」。
近年來「抗中保台」成了民進黨續命掌政的工具。不過,任何人只要稍為解析青鳥側翼如何被洗腦成政治白痴,就可了解民進黨執政以來,「抗中是真,保台是假」,實際上是在運用國家及全民資源,透過各式仇中教育、對綠友友金錢輸送,逐步出賣台灣,出賣台灣年輕人的未來。
近年來「抗中保台」幾乎成了民進黨續命掌政的工具。不過,任何人只要稍為解析社會上那些無知的青鳥側翼如何被洗腦成政治白痴,就可了解民進黨執政近十年來,「抗中是真,保台是假」,實際上民進黨在運用國家及全民資源,透過各式仇中教育、對綠友友的金錢輸送,正逐步出賣台灣,出賣台灣年輕人的未來。
美國總統川普第一任期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4日撰文分析台灣如何失去川普,盤點民進黨政府一系列糟糕策略,早在蔡英文時就曾激怒川普,關稅談判判斷遲疑,沒自覺副總統蕭美琴早被歸在反川普派,大罷免也被看破手腳,對美公關還請鬼拿藥單,簡直在侮辱華府。
神改與魔改,亦褒亦貶,神與魔誰高誰低難說,我猜弦外之音就是「未能忠於原著」吧,但忠於原著就是好嗎?倒也不見得。
繼昨(29)日點名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是大罷免主戰犯之一,痛批沈是「民進黨之恥」後,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今再度發文,透露沈將繼續搞大罷免,同時要求民進黨「撩」更深,接管823第二波大罷免,儼然大罷免前線指揮官,游直言,沈還要被縱容到幾時?並認為民進黨中央基本上是在半推半就下,被拖下水,但難免還是要被社會究責,在下次選舉付出慘痛代價。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川普政府因為大陸抗議而拒絕讓賴清德總統過境紐約。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今天表示,台灣並未宣布賴清德總統的出訪計畫,他不回應假設性問題,台灣總統過境與美國長期政策一致,這點沒有改變。
第一波大罷免宣告大失敗,民進黨策略操作舉棋不定,不僅師出無名,還放任「青鳥」出征引發爭議。而賴清德總統「團結國家十講」的「雜質說」,更成為由盛轉衰關鍵點,加上執政團隊處理風災不力卸責、拒絕普發現金,讓反罷免有了更多機會逆轉情勢。
紛擾了近一年,首波立委大罷免以24:0、沒有人過關,大失敗收場,形同對賴清德投下不信任投票!這齣選民已經看到反胃,為了「完全執政」的政治鬧劇,不應再有續集。賴政府該正視的是,選民透過這大罷免結局,已表達對「抗中保台」口號的不耐,在慘痛教訓之後,該回應人民期待兩岸和平的心聲。
大罷免氛圍下,朝野早已毫無互信基礎,即便此次大法官被提名人立場相對中立,藍白仍無法相信賴清德總統操刀的名單,因此全面封殺,且原本應該「同黨一心」支持賴總統的民進黨團卻否決特定人選,原因同樣是其言論與執政黨價值不同。再度彰顯民進黨審查本該多元觀點的大法官,唯一條件恐怕只有「忠於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