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碳排放權交易的搜尋結果,共20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11月1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在巴西貝倫正式拉開帷幕。來自近200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商界領袖、民間團體齊聚一堂,共商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方案。
大陸《環球時報》報導,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召開前夕,貝倫氣候峰會當地時間6日至7日,在巴西貝倫舉行,主要議題包括氣候與自然、能源轉型、《巴黎協定》10周年評估、國家自主貢獻與氣候融資等。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出席。「中國呼籲取消綠色產品關稅。」成為多家外媒報導標題,丁薛祥在會上提出3點建議,包括把握正確方向、落實氣候行動、深化開放合作。
美國總統川普在聯合國大會抨擊氣候變遷是一場「綠色詐騙」隔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24日在同一會議上首次承諾消減溫室氣體排放量,凸顯在對抗全球暖化上有別於美國,,特別是他強調個別國家逆流而動,但國際社會應把握正確方向等談話,頗有暗批川普之意。
新華網25日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9月24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發表視訊致詞。宣布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到2035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30%以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36億瓩;森林蓄積量達240億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車成主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主要高排放行業。
據微信公眾號「工信微報」22日消息,近日,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大陸作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持續推進減排政策。中共中央辦公廳、大陸國務院辦公廳25日公布政策意見顯示,預計到2027年,將對碳排放總量相對穩定的行業優先實施配額總量控制。但有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大陸煤電新增裝機容量仍呈現大幅增長,減碳目標面臨挑戰。
大陸央視報導,7月16日是中國大陸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交易四周年。大陸生態環境部透露,目前大陸碳市場總體運行健康有序,碳排放權的交易活躍度明顯增強,市場對全社會減排成本的降低作用顯著。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負責人指出,截至7月15日,市場累計成交量突破了6.7億噸,累計的成交額也超過了462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1888億元),交易規模持續擴大。
受供需失衡影響,大陸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全國碳市場)碳配額(CEA)價格近期持續走低。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資料顯示,CEA價格在2024年11月達到開市以來的最高點每公噸人民幣(下同)106.20元後,至今累計跌幅逾35%。
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大陸生態環境部26日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這標誌著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擴大行業覆蓋範圍。
在安徽蕪湖一座水泥生產企業的露天礦山內,幾輛用於石灰石運輸的寬體車正在往來穿梭,有序運行。據瞭解,這是全球首個露天礦山領域的無人駕駛運輸專案。這種寬體車採用純電能源驅動和無人駕駛技術,既滿足清潔運輸的要求,又實現了礦山開採數位化。
湖北的碳市場是中國大陸首批七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之一,像襄陽電廠一樣的發電企業在這些試點市場經過幾年探索,為進入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積累寶貴經驗。2021年,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發電行業成為首個納入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
大陸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報導,中國大陸成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三年以來,在推動企業降碳、促進綠色技術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大陸水泥市場短期需求不振,西進水泥廠推動轉型力抗逆境。台泥表示,將透過綠電、儲能、低碳水泥等ESG策略來提振營運穩增長,19日並公布大陸可持續發展報告,將在大陸現有廠區推動包括太陽能發電、儲能、廢棄物協同處理、低碳水泥等方式,來降低成本、增加營收獲利,並為未來碳交易做準備。
台泥(1101)發布大陸可持續發展報告,預計今年底完成兩岸水泥廠國際科學減碳目標SBT1.5度路徑設定,並積極投入廠區光儲整合系統建置,目前於台泥廣東英德廠、廣西貴港廠分別完成8MW、7.89MW太陽能發電系統建置,兩廠區節電整體效益近1億元,江蘇句容廠也已規畫建置光儲整合系統。
人民網 25日報導,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占中國大陸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近年來,大陸碳市場建設進展顯著,發展影響持續擴大,為全球碳市場建設貢獻「中國方案」。
大陸近年積極推進「雙碳」目標。大陸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21年7月啟動上線交易,截至15日,全國碳市場碳配額累計成交量達4.65億噸,累計成交額近270億元人民幣,市場運行平穩有序。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壓實企業碳減排責任、推動行業低成本減排、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等方面的作用逐步顯現。
受惠於科技快速發展、工業產能優越、生物多樣性豐富,亞洲扮演全球追求永續未來的關鍵要角。Amundi鋒裕匯理亞洲區行政總裁王大智表示,亞洲綠色科技的蓬勃發展,彰顯了促進環境永續理念落實、亦能確保經濟韌性之投資需求的重要性。鋒裕匯理優先發展全力支援前述雙重目標的投資解決方案與服務,以推動亞洲區整體永續投資的穩健成長。
「氣候變遷因應法」於去(2023)年2月通過,同年8月臺灣碳權交易所(下稱「碳交所」)揭牌,國際碳權交易平台也於同年12月啟動,完成臺灣首批碳權交易,2023年可稱為「臺灣碳交易元年」。
近日,大陸首單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達成,由中國海油購入的25萬噸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將用於抵消能源生產環節的溫室氣體排放。展望未來金融化後的中國碳市場,年交易額有望超過1兆元(人民幣,下同)。
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總理李強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政策舉措,審議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聽取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彙報,討論大陸《會計法(修正草案)》和《能源法(草案)》,審議通過《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