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社救法的搜尋結果,共15

  • 食物銀行實物給付去年助313萬人 衛福部擬《社救法》列專章

    食物銀行實物給付去年助313萬人 衛福部擬《社救法》列專章

    衛福部督導地方政府結合民間團體,推動食物銀行等多項「實物給付」服務,將食物、日常所需品直接發給弱勢民眾,去年共提供313萬人次照顧。衛福部指出,我國推動「實物給付」近25年,但至今仍未入法,已規劃在社會救助法修法草案中,增列「實物給付專章」。

  • 弱勢哀歌 社救法修正卡關1年

    弱勢哀歌 社救法修正卡關1年

     我國貧窮人口約300萬人,卻高達8成無法申請中低收入戶,得不到社會救助。《社會救助法》10多年未大修,衛福部去年4月雖預告修正,但法案仍卡關,民團指出,社救法最大爭議為「未刪除虛擬收入」、「所得仍採家戶計算」,若不改革過時的審查規定,廣大貧窮者仍難以被接住。

  • 低估台灣貧窮率!227萬窮人無補助 民團籲衛福部改革社救法

    低估台灣貧窮率!227萬窮人無補助 民團籲衛福部改革社救法

    立法院近日排審「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時,召委劉建國當場要求衛福部應在2個月內將草案呈送立法院審議, 芒草心慈善協會呼籲,衛福部應回應民意積極改革社會救助法,並提出無家者專法草案及立法時間表,以充實「強韌社福制度」的正當性基礎。

  • 艋舺公園改建衝擊街友!衛福部:社救法加強輔導機制

    艋舺公園改建衝擊街友!衛福部:社救法加強輔導機制

    台北市政府推動萬華區艋舺公園改建計畫,遭民間團體質疑,改建過程中恐造成大量無家者被迫搬遷,忽視街友權益,也擔憂對周邊社區造成衝擊。衛福部今晚(11)回應,目前衛福部已與地方政府與民團共同商討,替街友尋洽可供安置處所,《社會救助法》修法也增加相關條文,納入加強街友輔導規定。

  • 社救法修正 民團籲取消虛擬收入

    社救法修正 民團籲取消虛擬收入

     《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4日進行首次研商會議,民團到衛福部抗議會議閉門進行,並且抨擊導致貧窮黑數的「虛擬收入」,此次修法未取消。社工司則回應,會議有聚焦討論「取消虛擬制度」,但是仍然未獲得共識,衛福部已經規畫強化勞政合作,也擬定修法4大方向,力拚年底送出草案。

  • 社救法修法研商 衛福部曝4大方向、取消虛擬制度無共識

    社救法修法研商 衛福部曝4大方向、取消虛擬制度無共識

    衛福部今年四月預告《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卻被26個團體批評九大不足,社會救助及社工司今日(4)下午邀集各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及專家學者,召開首次研商會議,針對取消虛擬制度、放寬人籍合一、家戶合計等意見,進行將近3小時的討論。

  • 社會救助法首次協商 民團衛福部前舉牌抗議「閉門會議」

    社會救助法首次協商 民團衛福部前舉牌抗議「閉門會議」

    衛福部今年4月預告《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收入認定與戶籍地申請資格卻照舊,引起爭議,預告期間共26個機關、團體提出意見。衛福部預計今(4)日下午召開首次研商會議,今天上午人民民主黨和興隆會所社工團隊,到衛福部門口舉牌抗議,批評研商會議閉門進行,未邀集相關團體參與討論。

  • 數位性暴力趨勢增!搶時間扣私密影片  范雲疾呼加速核發保護令

    數位性暴力趨勢增!搶時間扣私密影片 范雲疾呼加速核發保護令

    《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台灣已經施行26周年,婦女救援基金會、民進黨立委范雲今(27日)上午共同召開記者會公布「親密關係權力控制認知調查」統計結果,共同呼籲政府要宣傳權控認知意識和平權親密關係,補足家事法庭人力以核發保護令,尤其是性影像相關保護令應盡速核發,社會救助法審核標準也應考量受暴婦女處境以脫離經濟控制。

  • 社救法草案仍列虛擬收入、家戶合計 民團籲退回重寫

    社救法草案仍列虛擬收入、家戶合計 民團籲退回重寫

    賴清德總統競選時曾回覆民間團體稱「社會救助法修法議題已經納入賴副總統的「國家希望工程」,衛福部近日公布《社會救助法》草案,但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認為草案中未廢除虛擬收入、家戶合計、無家者專章,甚至還有法條停留在60年前,呼籲應把草案退回衛福部重寫。

  • 綠委喊話重視社工待遇    籲政府提高資源挹注

    綠委喊話重視社工待遇 籲政府提高資源挹注

    今天是台灣社工日,民進黨立委范雲舉行「社工,謝謝你!成為弱勢者的那道光」記者會,邀請第一線社工現身說法,希望大眾看見社工專業,也呼籲政府促進社安網橫向連結、提高資源挹注,包含增聘社工人力、通盤檢討制度、警察機關陪同訪視等,當社工最有力的靠山。

  • 新聞透視》官方放任漲價 醫療階級化加劇

    新聞透視》官方放任漲價 醫療階級化加劇

     醫療環境惡化,衛福部陸續推動部分負擔調漲、醫學中心增額,就連掛號費也取消備查。熬過疫情的民眾,以為解封後將迎來「萬象更新」,沒想到卻是「萬物齊漲」。不只用電變貴,醫療階級化問題也加劇。免疫負債衝擊下,一人生病,全家受波及,就醫成本可觀,加上掛號費不屬醫療費用,低收、重大傷病者無從減免。漲聲響起之際,有誰想到就醫不平等問題?衛福部不應兩手一攤,任憑高昂的費用奪走弱勢就醫的機會。

  • 6成5民眾:國家應承擔扶貧責任

    6成5民眾:國家應承擔扶貧責任

     受限現行《社會救助法》,台灣仍有220萬窮人被排除在社救體系之外,而流落街頭者當中,高達95%都不具低收入戶身分。衛福部長薛瑞元回應21日本報遊民議題報導表示,社救法是以家戶為單位來思考,家庭成員是否有互相扶助的義務,將會進一步討論;民團則直言,「財力調查」與「扶養義務」不應混為一談,相關調查指出,有6成5民眾認為,國家不能躲在家庭背後,應承擔扶貧責任。

  • 流浪者居住優先 中央應統籌立專法

    流浪者居住優先 中央應統籌立專法

     成為無家者原因複雜,不論是工人、媒體人、生意人,都可能因各樣人生際遇而流落街頭。民團認為台灣應比照美國,採「居住優先」政策,先提供住所,再提供醫療、就業等支持。社安網也應有中央層級的無家可歸者政策,由中央統籌,助跨區流浪者安頓下來,勿再把球踢回戶籍地縣市。

  • 220萬窮人被排除在社救體系外 薛瑞元曝條件判定困難原因

    220萬窮人被排除在社救體系外 薛瑞元曝條件判定困難原因

    受限於嚴格的《社會救助法》,一些無家者被排除在社救體系之外。民間團體為此倡議改革,希望透過修法,廢除戒嚴時期的「虛擬收入」制度,低收審查應採「信任原則」,同時調整家庭總收入列計規定。衛福部長薛瑞元今表示,無家者狀況複雜,一些人的家中可能很有錢,但自己沒有收入,有家歸不得。對於這樣的對象,要基於個人或家庭來做社會救助、家庭成員是否有互相扶助的義務,都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 民團籲未來總統 訂定無家者專法

    民團籲未來總統 訂定無家者專法

     「每在街上看到1位無家者,背後就有10位看不到的無家者,這10位後面又有100位瀕臨流浪者」。受限於嚴苛的《社會救助法》,台灣高達95%的無家者未能取得低收入戶身分,許多人因此進入長期流浪狀態。聯合國專家曾建議台灣為無家者訂定專法,但6年過去,仍只聞樓梯響。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