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空運業務的搜尋結果,共18筆
中美10月底達成關稅框架協議,航空貨運跟著轉熱,貨代業者4日表示,廠商從觀望到陸續啟動年底補貨等規劃,帶來出貨回流的跡象。目前直飛美國運費每公斤約220~250元,外加燃油附加費30元,若趕出貨、不願排隊,還有約10~20元漲價空間。
中菲行(5609)今天召開董事會,總經理邱鈞榮今天屆齡退休,董事會決議總經理一職由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執行長施振昇接任。
台驊控股(2636)5月海運與空運業務雙雙呈現雙位數月成長,單月營收18.96億元,月增10.89%,年減12.18%;累計前5月營收91.77億元,年增4.37%。
台驊控股(2636)今天召開股東常會,通過通過民國113年度營業報告書、決算表冊案及盈餘分配案,去年上下半年各配息3元,全年配息6元。台驊集團創辦人暨控股總經理顏益財指出,目前全球航空業交機速度受到缺工、缺料影響,導致交機延遲,供給面預期未來1~2年不會大幅成長,對於空運審慎樂觀。
台驊控股(2636)3月合併營收17.39億元,年增3.82%。其中,海運營收9.14億元,年減3.24%;空運營收4.94億元,年增32.04%;鐵路營收1.00億元,年增2.47%;內貿物流則為2.29億元,年減10.78%。累計第一季營收55.71億元,年增19.62%。
航運指數現貨在2月4日見低點後,持續走高,目前仍然在高檔震盪,只要不再跌破3月14日低點,下方應有支撐,上方隨著利多消息持續發酵,依然有可能獲利的空間,可觀察技術面順勢操作。
川普總統並未排除美國經濟萎縮甚至進入衰退的可能性,美國三大指數今年報酬率皆轉為負值,台股亦向下回測年線,電子類股為重災區,擁業績、殖利率等題材的低基期個股,相對較具抗跌力道。
捷迅(2643)空海運出貨暢旺,帶動7月營收來到5.04億元,月增26.37%、年增68.37%,達近七個月高點;累計前七個月營收26.91億元,年增43.22%。
貨櫃航運報價因紅海危機而攀高,空運則因需求暢旺而報價走揚,第三季為傳統旺季,航空與承攬業業績都值得期待。
貨代業者中菲行(5609)啟動世代傳承,6日股東會選出新董事會成員,創辦人錢堯懷交棒給新任董事長錢文莉、執行長施振昇擔綱。中菲行6日也公布5月營收21.85億元,月增12.7%、年增23.6%,繳出年月雙增的佳績,寫下自去年1月以來單月營收新高。
航運指數現貨在去年10月20日見低點後,持續走高,目前仍然在高檔震盪,未來只要沒有再次跌破3月20日低點,下方應有支撐,上方隨著利多消息持續發酵,依然有可能獲利的空間,可觀察技術面順勢操作。
技術面觀察,航運指數現貨在去年10月20日見低點後持續走高,目前仍然在高檔震盪,未來只要沒有再次跌破季線,下方應有支撐,上方隨著利多消息持續發酵,依然有可能獲利的空間,可觀察技術面順勢操作,並搭配停損停利嚴格控制投資部位之下檔風險。
貨代業者中菲行(5609)今(6)日公佈2月營收15.92億元,月減16.26%、年減0.1%,海、空貨運量雖成長近一成,運價卻較去年同期下跌,加上逢農曆新年工作天數減少,因此今年2月營收與去年同期大致相當;累計前2月營收34.93億元、年減0.06%。
紅海危機迫使商船改道,市場預測可望推升空運需求,不過美國快遞巨頭聯邦快遞(FedEx)表示,紅海航道中斷尚未帶動空運業務明顯提升。
航空貨運2024年聚焦七大產業,中菲行、捷迅等貨代業者點名,除了高科技、能源控制、半導體、消費電子、電動車、網通事業及跨境電商等空運主流產業,也看好人工智慧(AI)、資通訊產業,配合生成式AI,可望推升一波個人電腦(PC)和手機的換機潮,唯機械、紡織業是否好轉,尚需觀察。
貨代業者中菲行(5609)12日公告董事會決議實施庫藏股,預定買回3,000張,區間價格介於每股56.14~120.21元,買回期間為今年12月13日至明年2月10日,買回股份占已發行股份總數2.1%,預計轉讓買回股份予員工,激勵士氣及提升向心力。
遠雄港(5607)17日帶量攻上季線,引領9K值彎頭向上,重新穿越9D,多方再握勝券,終場以53.1元、上漲4.52%坐收,交易量3,400張,外資連三日站在買方,周線連三紅,中多格局初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