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競選主軸的搜尋結果,共46筆
美國週二(4日)舉行川普重返白宮後第一次重要的州級和地方選舉,選出維吉尼亞和紐澤西兩州州長和紐約市長。這次選舉被視為民眾對於川普執政9個月反應的早期指標。根據路透、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報導,3場選舉全由民主黨候選人拿下勝利。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今年9月甫接任民眾黨新竹黨部主委,3日他接受媒體人黃光芹專訪時,提到2026大選布局,已成立黨團為目標,希望席次可以往上擴充;至於竹市藍白合,地方上一直有很好的默契,因涉及兩個政黨未來方向,目前基本上都還是採取比較開放的態度。
以「九二共識」、「兩岸和平」與「我是中國人」為競選主軸的鄭麗文,成功登上國民黨主席寶座,說明「中國」與「中國人認同」在台灣確實出現回溫跡象。這一點看在民進黨眼裡恐怕很不是滋味。因此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僅以花籃致意鄭麗文的當選,連賀電都不發了。民進黨發言人吳崢更是高高在上,「提醒」國民黨「抵抗中國各種滲透行為」,完全看不到任何的民主素養。
以「九二共識」、「兩岸和平」與「我是中國人」為競選主軸的鄭麗文,成功登上國民黨主席寶座,說明「中國」與「中國人認同」在台灣確實出現回溫跡象。這一點看在民進黨眼裡恐怕很不是滋味。因此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僅以花籃致意鄭麗文的當選,連賀電都不發了。民進黨發言人吳崢更是高高在上,「提醒」國民黨「抵抗中國各種滲透行為」,完全看不到任何的民主素養。
全球政壇出現右傾潮,日本自民黨選出右翼色彩鮮明的高市早苗為總裁,若順利接任首相,不但將成為日本歷史上首位女性首相,她長期主張修憲提升自衛隊為國防軍、對中立場強硬,對性別、同性婚姻等議題態度保守,更代表日本政治的右傾趨勢。
全球政壇出現右傾潮,日本自民黨選出右翼色彩鮮明的高市早苗為總裁,若順利接任首相,不但將成為日本歷史上首位女性首相,她長期主張修憲提升自衛隊為國防軍、對中立場強硬,對性別、同性婚姻等議題態度保守,更代表日本政治的右傾趨勢。
美國勞工統計局上週五公布的報告顯示,8月非農就業人數僅增加2.2萬人,遠低於經濟專家預估中值的7.5萬人,顯示就業成長明顯放緩。《金融時報》甚至警告,美國的衰退警鐘正在大響。
恐懼的根源往往是恐懼本身,而非恐懼的對象。恐共,是多數台灣人的心理。源於數十年反共教育宣傳累積的恐懼,遠大於對中共真實了解、研究、認識或親身體驗,而產生的感受。
恐懼的根源往往是恐懼本身,而非恐懼的對象。懼高症不是高度帶來真正的危險,而是心理對高度的恐懼。恐共,是多數台灣人的心理。源於數十年反共教育宣傳累積的恐懼,遠大於對中共真實了解、研究、認識或親身體驗,而產生的感受。
新聞提要■美國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結果出爐,不被看好的紐約州眾議員曼達尼爆冷出線,以壓倒性過半票數擊敗對手。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日在全球記者會直言中國市場對輝達十分重要,且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政策是失敗的。黃仁勳的說法其實反映包括美商和台商在內的全球企業心聲,是出於「在商言商」的務實,因為撇除政治考量,面對像中國這樣在全球名列前茅的重要市場,以合作取代圍堵和封鎖,才是最理性也明智的選擇。
依據財政部最新統計資料,嘉義市2024年營利事業銷售額正式突破3千億大關,較2023年的2898億6812萬9000元增加逾159億元、成長達5.49%,以3057億7192萬1000元紀錄,連續第6年再攀新高,20項產業別的營業銷售額全數呈正成長,展現嘉義市百工百業共榮發展。
日本沖繩市長選舉26日舉行投開票,由自民黨與公明黨推薦的53歲前沖繩縣議員花城大輔,擊敗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力挺的52歲前縣議員仲村未央,首度當選沖繩市長。也象徵「全沖繩」勢力的衰退。
喜迎農曆春節,新歲序開,走過氣象萬千的2024,隨著美國總統川普的上任,全球將進入多變詭譎的2025。台灣在新的一年,不僅要面對國際新局勢的挑戰,再加上國會朝小野大,二個會期陷入朝野惡鬥的泥淖,行政部門給外界一事無成的觀感,未來三年是否持續空轉,不禁令人深感憂心。蛇來運轉,新年祈願朝野捐棄成見,開創新局,讓台灣繼續走向世界。
對於美國前總統川普贏得美國大選,即將重返白宮主政,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今天說,川普再度當選,可能會影響台灣四大面向,包括台積電設廠技術、台灣是否要買更多武器來繳保護費、台灣出口貿易關稅提高及台幣升值、台灣是否被當政治籌碼。賴正鎰也提醒我政府應該要預做因應。
美國總統大選幾乎底定川普勝出,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6日表示,川普再度當選,可能對台灣有4個影響,其中台灣的國防預算需增加到全年GDP的10%,將排擠其他預算影響經濟建設,呼籲政府應該提前因應。
本周提醒2個客觀科學事實。
美國民主黨全國黨代表大會(DNC)登場,與會的國民黨觀選團表示,將密切關注在會中提及的競選訴求及政策走向,同時感受現場歡欣鼓舞的氛圍。
隨著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成為2024年總統選舉的民主黨候選人,美國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一轉變以基調和策略的變化為標誌,與前總統川普領導的競選形成鮮明對比,後者一直傳遞著陰沉和不祥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