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搜尋結果,共93筆
1916年5月的日德蘭海戰(Battle of Jutland),則是鋼鐵戰鬥艦的唯一一次大海戰。當時,德意志帝國為了突破英國的北海封鎖,決定出動公海艦隊的主力編隊,與英國皇家艦隊來一場決戰。是役,德國海軍表現出極高的水準,擊沉英國3艘戰鬥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8艘驅逐艦;德國僅損失1艘戰鬥巡洋艦、1艘前無畏艦,4艘輕巡洋艦。人員損失也是德國較少,英國陣亡6000人,德國陣亡2500人。
國家軍事博物館籌備處日前於基地現場執行大型裝備文物吊運入館作業,作業順利完成,6大常設展廳共16項實體大型裝備已全數進場定位,籌建工程進入新階段。
就在上個月月底,美國華府的知名智庫「蘭德公司」(RAND)發表一份名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任務指揮?》的報告。這份報告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嘗試導入一種源自西方的軍事理念:任務指揮(mission command)。倘若這項改革成功,可能徹底改變中美之間的軍事競爭格局。
法國巴黎羅浮宮(Louvre Museum)日前珍寶失竊,損失高達8800萬歐元,震驚全球。由於防護系統出現問題,館方緊急將最珍貴珠寶轉移至僅500公尺外的「法國中央銀行金庫」(Banque de France Vault)避風頭。台灣央行今(4)日也在官方臉書上介紹這座金庫,並揭露其防護細節。
被撤銷頭銜的安德魯王子(Prince Andrew)雖已不再是「王子」,但近日再被王室歷史學者爆料,2001年代表英國前往泰國進行公務行程時,一連4天召妓40人進入下榻飯店嗨玩,還中飽私囊為自己牟取商業利益,整個行程都由英國納稅人埋單。
英王查爾斯終於將65歲的弟弟安德魯逐出王室,並要他搬出住了超過20年的30房豪宅,而這決定來得既突然又戲劇化。這對曾享受王室特權與奢華生活的昔日王子安德魯來說,可說是終極羞辱。
近日候任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兩岸國防新聞不斷,既有好事大陸網友逕封其為「統一女神」,又有綠營火力全開,批評其反對國防預算提高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之議,連外媒《金融時報》都指此議恐激怒美國云云。明明鄭還未就任履行職務,外界卻已將親中標籤貼好貼滿。
今年流感疫情提早來臨,疾管署長羅一鈞指出,近年觀察流感的季節性已慢慢被打破,以前認為流感在春節前後才會進入高峰,但近年卻出現夏季、春季流感。今年流感疫情提早流行,10月可能是難得一見的高峰期,除了流感,其他如新冠、RSV等呼吸道感染「群魔亂舞」的時代來臨,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金融研訓院今日發布《地緣政治關鍵議題報告,穩定必會撼動全球支付的地位嗎?》報告提到,穩定幣似乎可以幫助中國大陸破解西方「SWIFT加CHIP」體系的隱憂,但是中國大陸過往經營數位貨幣的成果是否要放棄,正面臨兩難的抉擇。
中研院長廖俊智今受邀出席北榮大師講堂,以「未來社會:科技與演化」為題進行演講。2023年的的AI像10歲小孩,教什麼學什麼,但到了2024年,已發展成26歲博士生,可以預想來的某一天,諾貝爾獎可能會直接頒給AI,這件事情不會太遠。AI的成功是基於演化理論,但限制在資料、能源和算力,未來恐怕只能靠核融合來解決能源限制。
當前,受全球經濟下行、社會不平等加劇、「逆全球化」思潮崛起等多重因素影響,民粹型國家領導人在全球各地強勢登場,其非理性的決策模式,給各國政治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景象,也為世界和平發展投下巨大變數。
美國在台協會(AIT)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引發爭議,早在1998年10月,時任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訪北京時,就已打臉「台獨1.0」的類似論述,指台灣於二戰後依據《波茨坦宣言》回歸中華民國,1949年起兩岸分治,任何一方管轄權從未及於對方,「一個分治的中國」為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兩岸之間種種問題導因於大陸當局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
終結這場戰爭的行動開始了,同盟國對德國進行大規模的空降入侵。率先出擊的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已使用過的鐵路貨運車,車身上有著名的銘文:「40 hommes et 8 chevaux」(四十個人和八匹馬)。美國第十七空降師擠進了這種長長的貨運車,在四十八小時內行經法國各地,以便欺瞞敵軍間諜。這個花招玩了兩天之後,我方的將軍認為我們的部隊和德國的間諜都累得差不多了,便在一個四周圍封閉的營區停駐,這個營區旁邊就有一座機場,距離我們的出發地六十英哩遠。
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十月中旬訪北京時指出,台灣於二次大戰後依據波茨坦宣言回歸中華民國,一九四九年起兩岸隔海分治,任何一方的管轄權從未及於對方,「一個分治的中國」為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兩岸之間的種種問題乃導因於大陸當局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辜氏重提波茨坦宣言以強調台灣屬於中華民國的說法,在海內外引起一陣討論,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日在即,台灣問題又將推上檯面。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擊敗法西斯獨裁軸心國,取得勝利的80周年紀念,在這個值得緬懷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有更深層的思考與認識。因為,二戰勝利是反法西斯的勝利,也同時敲響了歐、美、蘇聯等列強殖民主義的喪鐘,值得我們關注強調。
美俄「雙普峰會」結束了,普丁英雄式的返回克里姆林宮,無停火協議、無制裁計畫,川普對普丁的認同與屈服,形同普丁拿到了「侵略鄰國」的專業執照;川普也似若是普丁的傳聲筒,要求澤倫斯基「放棄加入北約、不得歸復克里米亞」;北約秘書長呂特極盡諂媚直呼川普為「Daddy」,且高調讚揚川普是務實的和平締造者;雙普峰會改變了世界,是非顛倒、欺善怕惡四散充斥。
美俄「雙普峰會」結束了,普丁英雄式的返回克里姆林宮,無停火協議、無制裁計畫,川普對普丁的認同與屈服,形同普丁拿到了「侵略鄰國」的專業執照;川普也似若是普丁的傳聲筒,要求澤倫斯基「放棄加入北約、不得歸復克里米亞」;北約秘書長呂特極盡諂媚直呼川普為「Daddy」,且高調讚揚川普是務實的和平締造者;雙普峰會改變了世界,是非顛倒、欺善怕惡四散充斥。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擊敗法西斯獨裁軸心國,取得勝利的80周年紀念,在這個值得緬懷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有更深層的思考與認識。因為,二戰勝利不但是反法西斯的勝利,也同時敲響了歐、美、蘇聯等列強殖民主義結束的喪鐘,值得我們關注強調。
到了一九一○年代,除了暹羅王國之外,整個東南亞至少名義上都成為歐洲或西方的殖民地。英國人取得緬甸、馬來亞和婆羅洲北部。荷屬東印度涵蓋現今印尼所有國土。菲律賓受美國保護。法國人囊括了法屬印度支那,包括現今越南、柬埔寨和寮國。葡萄牙人控制帝汶島東半部。經過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後的經濟繁榮期,這些殖民狀態始終維持。一九三○年代全世界經濟大蕭條,對東南亞的殖民地經濟造成衝擊,被納入國際殖民體系的當地人口陷入巨大困境。到了一九三○年代末期,歐洲迅速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三十年,東南亞收回主權,殖民勢力退場。
「在夜暗的夢魘中,歐洲所有的狗都在吠叫。然而,現有的國家卻在等待。」這是1939年英國詩人Wystan H. Auden一首詩中的幾句:描述1932年英國政界瀰漫著姑息主義,認為往後10年不會出現重大的戰爭;但出人意料的是,納粹德國就在此姑息主義中正式崛起。是的,俄烏戰爭爆發後,不僅是狗,歐洲所有政治領導人都在呼叫情勢危險。但英國除了提進入備戰狀態,無力可為;德國選擇依賴美國,而美國正在姑息俄羅斯的戰爭作為;此時,北約正準備提高國防支出。對此態勢,筆者想說的是,法國核保護傘可能是各成員國的最終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