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精準農業的搜尋結果,共47筆
在嘉義縣政府智慧創新示範計畫輔導下,大林鎮三欣園藝引進AI科技,透過AI結合感測設備、即時影像系統,自動辨識萵苣生長狀態,再根據科學數據調整養液、光線供給,營造生菜最佳生產環境,縮短生長產期,二代經營者曾穎榆分享,AI系統有助提升管理效率,減少人力成本支出。
嘉義縣大林鎮三欣園藝引進AI科技,從精緻農業走入精準農業,透過AI結合感測設備與即時影像系統,能夠自動辨識萵苣生長狀態,再透過調整養液及光線等,提供生菜最佳生產環境,縮短生長產期,以降低因環境變異所帶來的風險與損失,既能應付氣候變遷,也減少人力成本。
國發會主委葉俊顯上任後,17日首次與媒體面談,從學界到從政,不僅搖身變閣員,還身兼台積電法人董事重要職務;葉俊顯認為,台積電優勢至少可維持5至10年,若要探究成功原因,他歸納五大關鍵,即「TSMC+1」,分別為客戶信任、教育系統、創辦人張忠謀代工政策、工作文化,以及政府對半導體海外投資技術設限。
國發會新上任主委葉俊顯17日首次與媒體面談,談及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4.45%,他認為統計數據是由嚴謹模型來推算,施政除了掌握數據變化外,樣態呈現結果也需向大眾說明,葉俊顯期許,未來施政要拉近民眾體感,制定政策也須考量不同族群,客製化的「精準政策」將是未來趨勢。
在全球衛星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低軌衛星(Low Earth Orbit;LEO)憑藉其低延遲、高頻寬、低成本及全球無縫覆蓋等特性,已迅速成為智慧車隊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正瀚(6534)受惠國際大豆需求成長,南美洲種植面積增加,在即將到來的春季播種季節前,資材採購量翻倍,帶動8月合併營收5,988萬元、年增84.44%,創同期新高;累計前八月營收13.8億元、年增6.04%,亦為同期新高。
亞太經濟合作(APEC)第10屆「糧食安全部長會議」於10日在韓國仁川舉行,我國由農業部次長胡忠一率團出席,並針對應用AI智慧強化農業產業韌性與發展,以及氣候變遷、農糧供應等挑戰進行分享,擴大國際間交流。
2025年7月,伊朗宣佈計劃逐步將交通導航、農業監測和物聯網等關鍵領域的定位服務從美國主導的全球定位系統(GPS)遷移至中國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BDS)。從GPS轉向北斗,當然不是單純的技術升級,而是伊朗對地緣政治和技術主權深刻考量的體現。據觀察者網引述半島電視台評論稱:「盲目、天真地依賴美國控制的基礎設施的時代正在終結」,這一轉變傳遞了「明確信號」:伊朗正尋求擺脫對西方技術體系的依賴,追求數字主權和戰略自主。
正瀚(6534)24日在亞洲生技大展中發布全球首創新世代產品「內穩系統素」,並在農業部政務次長黃昭欽見證下,與印尼經銷商PT MAJU MAKMUR UTOMO(簡稱M2U)簽署年度4,2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2億元)的經銷合約,預計8月起開始貢獻營收。
嘉義縣政府提供智慧農業補助讓農民申請,近年申請案件持續成長,卻發現農友在設備操作與維護上面臨挑戰,影響使用成效,為此,縣府積極導入技術成熟的模組化方案,近日還開辦「灌溉模組化應用理論暨實作課程」,聚焦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所技轉「智慧灌溉模組」,除教學農民數據解讀、水電配置、寫計畫書等,也讓學員親自操作電箱接線、拆洗電磁閥,學習日常維護技巧,降低設備損壞與維修支出。
當台灣在訂定AI基本法的當下,政府和立委們應該對AI的潛力與危險性多加去瞭解。近期多起與AI相關的負面事件,尤其是ChatGPT等生成式AI的誤導性影響,引發社會極大的擔憂與討論。對於AI應如何被善用,以及如何避免其誤用,成為當前最迫切的議題之一。
當台灣在訂定AI基本法的當下,政府和立委們應該對AI的潛力與危險性多加去瞭解。近期多起與AI相關的負面事件,尤其是ChatGPT等生成式AI的誤導性影響,引發社會極大的擔憂與討論。對於AI應如何被善用,以及如何避免其誤用,成為當前最迫切的議題之一。
兩岸關係緊張,安全存糧問題也備受關切。我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今天分享新加坡的作法表示,在國土僅735平方公里、可耕地僅約7.4平方公里的情況下,新加坡卻要養活604萬人口與每年近2000萬名旅客。這是一項近乎不可能的挑戰。然而,新加坡卻能在全球糧食安全指數中名列前茅,展現出超越地理限制的政策前瞻與科技動能。
桃園市推動智慧農業、淨零永續有成傳捷報,農業局積極輔導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成立智慧農耕團,透過創新生產模式,一舉榮獲第一屆2025台灣農業永續獎「永續農業傑出人物獎」首獎及「永續農業創新獎」銅獎雙獎殊榮;桃園市長張善政28於市政會議公開表揚同時頒發獎勵金,肯定落實精準農業、綠色生產,為桃園農業建立新里程碑。
因應農業永續與低碳目標,台肥公司配合農業部旗艦計畫,積極投入「緩釋型肥料」(簡稱緩釋肥)的創新研發。近期更突破傳統固態顆粒形式,推出具有穩定釋放與快速補充雙重優勢的液態型緩釋肥料,不僅保有緩控釋放的功能,更直接減輕農民的勞力負擔與時間成本,為精準農業注入全新動能。
大陸央視報導,正值大陸「三夏」——每年5月中旬至6月,「夏收、夏種、夏管」一年中第一個農忙時節。既需搶收上年播下秋麥;也要不誤農時栽種水稻,確保豐收。預計2025全年大陸灌溉需供水463億立方米、面積近4億畝。其中,大中型灌區充分發揮抗旱保灌主力軍作用,保障夏糧豐收。眼下,大陸小麥跨區機收正由南向北展開。西南麥區收穫已過八成,黃淮海麥區進入收穫期。
昇達科(3491)在低軌衛星領域已深耕多年,並將於2025年3月11日至13日再次參加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辦的SATELLITE 2025展覽。此次展會,昇達科有望進一步深化與國際衛星領先企業的合作關係。去年,昇達科在低軌衛星產品營收上達成316%的增長,預計今年仍具倍增潛力。
我國雞蛋市場長期呈現「供過於求」狀態,導致不少蛋農只能賠本賣蛋,每斤成本25元,產地價卻僅有22.5元,如今又傳出國內飼料每公斤預計上漲0.4至0.5元,讓雞農更加苦不堪言,對此農業部表示,將建議財政部延長免徵玉米進口營業稅政策,以降低飼料上漲壓力。
昇達科(3491)今年挾低軌衛星持續迎來高速成長,營運仍有成長空間,今(18)日股價開高震盪,一度大漲逾7%,股價最高達427.5元,站穩所有均線。
科技農耕省時又省工,雲林縣政府「智慧農業創新事業補助計畫」10日開跑,設備最高補助30萬元,示範計畫最高補助100萬元。縣長張麗善強調,智慧農業可因應氣候變遷、減緩全球糧食供應壓力;農民表示,透過智慧設施與遠端控制,可減少人力成本一半以上,吸引年輕人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