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經建目標的搜尋結果,共07筆
不論是亞洲金融風暴、網路泡沫、全球金融海嘯,三十年來勞動市場的反應通常是「先慢後快」,風暴初期似有若無之際,失業率變化不大,但隨著情勢急轉直下,失業率三級跳,政府總是措手不及。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看上半年台灣外貿、訂單兩位數成長,經濟表現似乎不錯,然而這個不錯多有虛幻,因為畏於川普的對等關稅,全球提前備貨的需求湧現,台灣因此獲得超乎預期的訂單,因此上半年出口成長25.9%,創下近4年同期最高,上半年的經濟成長也達到5.35%的高水準。
時序進入7月,史上最具風險的下半年於焉展開,今年情況很特別,因應川普調高關稅,買家提前備貨而帶動上半年需求,台灣前五個月出口成長24.3%,也因此上半年台灣經濟成長高達5.3%,惟依主計總處預測,下半年經濟成長將落至1.0%。
揮別2024年,又是新的一年,去年11月的景氣雖亮出黃紅燈,惟領先指標已連跌四個月,與此同時,12月消費信心也連降三個月,這說明2025年國內經濟於樂觀中仍有隱憂,通膨、老化與不均將如影隨形,成為隱憂的來源。
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昨日辦理「113年全民防衛動員業務執行主管講習」,由副署長兼執行長林純玫主持,透過現場政策宣導、專題講演,以及我國重要經建設施現地參訪,使與會人員了解「全社會防衛韌性」重要性及推動重點,有效達到「納動員於施政,寓戰備於經建」目標。
國發會近日正投入四年國家發展計畫(2025~2028年)的規劃,主委劉鏡清日前表示,希望藉由四年計畫,讓台灣在發展半導體及人工智慧(AI)的同時,也兼顧產業發展的平衡,這項四年計畫將會以平衡產業發展為目標。劉主委雖到任不久,但已然掌握國發會的核心工作。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落幕後,全球邁入新經濟(new economy),隨著自由貿易及網路的發展,2000年全球貿易量成長13%,創下有史以來最高,台灣資訊電子產業正好搭上網路的東風,出口扶搖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