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綠褶菇的搜尋結果,共16筆
首波東北季風受共伴效應影響,在北部降下驚人水氣,短短一周陽明山的累計雨量就超過1800毫米,還有女網友發現,台北市內湖區路邊的草堆中竟冒出好幾朵蘑菇,讓她拍照後上網抱怨實在太潮濕,結果有人想知道這些蘑菇能不能吃,引起討論。
隨著連續性的降雨與高濕度環境,國內多處地景近日出現蕈類異常茂盛生長的現象,例如高雄市鳳山區中央分隔島上大量繁殖的白色菇類,以及屏東地區民眾分享自家棗樹上突生野生木耳。對此,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提醒,臺灣已知的毒蕈種類逾60種,民眾切勿自行採摘食用,以免引發中毒。
連續性降雨後,多處出現蕈類異常茂盛生長的現象,包括高雄中央分隔島上大量繁殖的白色菇類、屏東民眾分享自家棗樹上突生野生木耳,都引起社會關注。專家提醒,坊間流傳的辨識毒蕈方式容易造成錯誤判斷,連專家也須靠完整的型態學特徵、分子鑑定資料來判定,民眾切勿擅自採摘、烹調或食用不明來源的蕈類。
高雄市日前連日大雨,鳳山地區的一處道路分隔島上長出朵朵「香菇」,成了雨中奇景、打卡景點。轄區警方5日凌晨為維護安全,連夜摘除,正式跟大家「Say菇掰」,也讓網友哀號「菇菇被摘除了」。
高雄市日前連日大雨,鳳山地區的一處道路分隔島上長出朵朵「香菇」,成了雨中奇景、打卡景點。轄區警方5日凌晨發現此分隔島吸引用路人圍觀拍照,為維護安全,連夜摘除,正式跟大家「Say菇掰」,也讓網友哀號「菇菇被摘除了」。
高雄市近日因連日豪雨,道路分隔島上滋生出大量有毒的「綠褶菇」,該毒菇與可食菇類外型相似,誤食恐引發嚴重腸胃道中毒症狀,過往北市樹上則出現有毒靈芝等。北市議員侯漢廷表示,市民很有可能因誤觸或誤食造成傷害,市府應有標準應變程序。北市公園處回應,會定期巡查公園綠地、行道樹,經巡檢發現或有民眾通報會隨即拔除。
受西南氣流影響,高雄連續降雨逾1周,民眾直呼受不了「快要生菇了」,市內多處土壤、公園草皮近日確實冒出不少蕈菇,鳳山區鳳南路分隔島上更長出不少偌大的蕈菇,因有民眾前往摘取引發網友關注成熱門打卡景點,警方為避免衍生交通事故與誤食中毒,5日深夜全數移除。高市府公園處及專家都提醒,這些蕈菇可能具有毒性,切忌隨意摘取食用。
中南部連日豪雨導致環境潮濕,高雄市鳳山區鳳南路一處分隔島長出一朵朵大蕈菇,引發外界熱議,隨後被警方摘除。對此,資深媒體人羅友志批評,警察拔除蕈菇是把「服務民眾」當成「服務業」,他並質問,是誰下令警察拔蕈菇?警察拔蕈菇的理由在哪?
連日大雨,高雄市鳳山區鳳南路分隔島長出大批菇類引發關注,而台東市森林公園同樣也出現綠褶菇及其他菇類,經工班移除「全部菇掰」,園方表示,每逢雨後園內都會長出數十朵菇類,呼籲民眾勿接近不明菇類,更不要食用。
高雄連日大雨,下到讓不少民眾覺得「快要長香菇了!」,事實上高雄多處草皮、樹木上都已長出不少蕈菇,其中在鳳山區鳳南路一處分隔島上的蕈菇群,無論數量、還是體積都不小,日前有民眾摘取被拍下Po網,一度成為熱門打卡景點,鳳山警方考量交通、以及誤食有毒蕈菇等理由,將其移除。
高雄連日下豪大雨,有民眾發現道路分隔島上長出蕈菇,網路上也有不少人分享自己拍下的蕈菇照,引起熱烈討論,由於道路分隔島突然長出菇類,民眾覺得模樣可愛,好奇到底「能不能摘?」,高市工務局公園處解答,近日大雨後導致公園、分隔島出現大型蕈菇,部分菇類恐有毒,提醒民眾別摘採食用,可以撥打市民專線1999通報清除。
夏天午後常有雷陣雨,雨後草地冒出各式菇類,其中綠褶菇常被誤認為雞肉絲菇,成為野菇中毒排行榜冠軍,有「台灣最惹事毒菇」之稱,南投縣衛生局提醒,雨後林地、草地或農地常見綠褶菇,若誤食後1至3小時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中毒症狀,籲民眾勿隨意採摘野菇食用,嚴重恐引發中毒甚至傷及性命。
夏天雨後草地冒出各式菇類,其中綠褶菇常被誤認為雞肉絲菇,成為野菇中毒排行榜之首,獲「台灣最惹事毒菇」之稱,因此南投縣衛生局提醒,雨後林地、草地或農地常見綠褶菇,若誤食1至3小時內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中毒症狀,籲民眾勿隨意採摘野菇食用。
一名69歲男性自行採摘食用20朵野菇後,竟發生頭暈、尿失禁,還有出現「看到魔神仔」的幻覺,送往醫院急診,尿液檢出「裸蓋菇素」(Psilocybin)代謝物,是一種類似於迷幻藥LSD的成分,這種蕈類俗稱為「魔菇」,在墨西哥一帶用於宗教儀式,食用後30分鐘到1小時就會出現頭暈、視力模糊、脈搏加速、躁動不安等症狀,所幸該男子及時就醫,經治療後生命徵象穩定。
基隆市區近日大雨,除造成部分地勢低漥地區發生積水現象外,在路旁的花壇草叢中,也冒出了一群群的菇類。不過,專家表示,這種菇類是最容易誤食的綠褶菇,如果誤食,輕則中毒、重則喪命,提醒民眾路邊的野菇千萬別亂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