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肝內膽管癌的搜尋結果,共32筆
桃園市衛生局啟動全國首輛車載行動電腦斷層掃描儀(CT車),首站於8日駛進觀音區衛生所,一早有不少民眾前往排隊。觀音區首位登上CT車進行檢測的53歲孫小姐興奮表示,「舒適到快睡著!」不用大老遠跑到中壢市區,就能做到斷層掃描,且非常快速就能完成。市府衛生局表示,行動CT醫療車將優先支援桃園市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計畫,並深入高風險職場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讓市民在家附近即可享有醫院等級影像檢查服務,縮短城鄉醫療差距。
桃園市衛生局啟動全國首輛車載行動電腦斷層掃描儀(CT車),首站於8日駛進觀音區衛生所,一早有不少民眾前往排隊。觀音區首位登上CT車進行檢測的53歲孫小姐興奮表示,「舒適到快睡著!」不用大老遠跑到中壢市區,就能做到斷層掃描,且非常快速就能完成。市府衛生局表示,行動CT醫療車將優先支援桃園市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計畫,並深入高風險職場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讓市民在家附近即可享有醫院等級影像檢查服務,縮短城鄉醫療差距。
桃園市觀音區醫療資源較匱乏、重工業區發展快速,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預計今年10月啟用國首輛價值逾9000萬元的電腦斷層醫療巡迴車,並優先駛進觀音區。衛生局指出,肺癌為目前國人罹癌最高的病症之一,又因音區四大電廠及焚化爐周邊高風險族群篩檢量低,民眾對氣管、支氣管和肺癌佔25%。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市府特別重視市民健康,盼透過里長間的宣導加強推動篩檢,提升篩檢率,共同守護鄉親健康。
衛福部6月公布2024年十大死因,癌症連續43年都高居榜首,而十大癌症當中,消化道癌症占了4分之3,包含肝和肝內膽管癌、腸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等。專家指出,過去治療腸胃道惡性腫瘤的藥物很少,但隨著分子病理學進步,這2年陸續有新藥問世。政府既已將基因檢測納入給付,新藥的給付也要跟上,否則病患做完基因檢測,卻沒能力自費,反而也得不到治療。
遺傳性癌症占整體癌症比例10~15%,帶有遺傳性基因者罹癌風險較高。次世代定序(NGS)基因檢測去年5月起正式納入健保,醫師指出,遺傳性癌症高風險族群除了定期篩檢,也能進一步接受基因檢測,及早預防、介入追蹤。
台北市衛生局3日公布去年北市10大死因分析報告,其中癌症仍居首位,癌症死因前3名分別為肺癌、女性乳癌、結腸直腸癌。不過在前年位居死因第5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大幅下降至12名,交叉比對顯示,因COVID-19死亡率大幅下降,明顯使總死亡人數也下降。
癌症連續43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更連續21年蟬聯男、女「癌王」寶座。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持續下降,10年已降低逾10%,並會持續擴大早期癌症篩檢,今年篩檢人數已比去年同期增加50萬人次,目標將總篩檢量提升至667萬人次。
衛福部今天(16)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43年位居死因之首,占總死亡人數4分之1。去年全國死亡人數較前年減少,新冠肺炎掉出十大死因榜外,糖尿病死亡人數下降近千人,輕生則重回死因第十位。
肝不好最怕引發肝癌!我國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直到2023年,肝癌和肝內膽管癌仍位居癌症10大死因第2名。醫師示警,酗酒和脂肪肝是元凶之一,民眾平時應控制體重、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並定期篩檢。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長期關注健康議題,於22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第三屆「預防醫學 養肝講座」,特別邀請心臟內科專科林謂文醫師、新光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劉宗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副院長戴嘉言,以及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內科部副部長兼胃腸肝膽科主任、長庚大學副教授林成俊,以中、西醫的角度,分享預防肝病的觀念及衛教,現場聽眾收穫滿滿。
肝癌及肝內膽管癌長年位居國人10大癌症死因第2名,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過去治療選擇有限且存活率低。今年2月起,健保署將晚期膽道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及晚期肝癌雙免疫治療,共同納入一線健保給付,預計各約800名患者受惠,每人每年可省下200萬元,推估健保給付一年約16億元。
癌症已經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長達40年,因此一般民眾對癌症相關保險也不陌生。但是隨著醫療科技對癌症認識愈深,加上更多新式癌症治療方式推陳出新,選出能跟上目前醫療趨勢的防癌險就變得更為重要。
胃癌位居北市十大癌症死因第7位,每年約5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胃癌發生原因高達9成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北市衛生局16日宣布,明年起除配合衛福部國健署共12家醫院提供733個公費胃癌篩檢外,另加碼結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1500個篩檢名額,設籍北市45歲至74歲民眾終生可補助篩檢1次。
其實每個病人都想活得久(存活期)最重要,其次是活得好(生活品質)。假若前提是活得好比較重要,那麼整體存活(OS),無惡化存活(PFS〉就不是重要的參數了。目前世界食品藥物檢驗局FDA對新藥的核准上市、給付所觀察的指標是PFS,其次是OS,再其次才是反應率(ORR)。而生活品質(QOL)是輔助性治療的次要指標。所以科學上主要標的(end point)要求的評估點是整體存活期間(活得久)。
衛福部國健署曾表示,肝癌患者主因8成為慢性B、C型肝炎感染,全球目標2030年消滅C肝。立院厚生會跨黨派委員陳菁徽、萬美玲、王正旭、黃健豪、林月琴16日舉辦「達成2030 WHO滅除病毒性肝炎!B需要行動」記者會,籲衛生福利部應盡快盤點國內B型肝炎的帶原人數,並訂定B型肝炎政策行動計畫。
膽道癌又稱膽管癌,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病人發現時已晚期,無法透過手術根除腫瘤,因此膽道癌也被封為「隱藏癌王」。不過,標靶藥物的發展替膽道癌患者帶來新希望,健保署去年將標靶新藥Pemigatinib納入暫時性給付,今年更開放給付包括「肝內膽管癌」在內等19種癌別的次世代基因檢測。
肝是沉默的器官,世界衛生組織將7月28日定為世界肝炎日,目的是希望提高大家對肝炎的重視。以B、C型肝炎感染者為例,若未妥善治療恐會發生肝硬化,嚴重者甚至會轉變成肝癌,研究指出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80%是屬於B、C型肝炎患者。國泰人壽建議民眾,及早檢視自身保障,透過完善的保險規劃,擁有更好的醫療品質。
為響應728世界肝炎日,頭份市為恭紀念醫院與肝病防治基金會將於21日上午在院區二樓生理檢查室,共同舉辦40歲以上民眾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今年超了沒」活動,活動當天並串聯全台三十家醫療院所同步實施,預計服務超過5000人。
經衛生局統計,2023年台北市死亡人數共計2萬555人,較2022年減少492人,主要原因為COVID-19死亡減少所致。依死亡率排序,2023年台北市10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COVID-19、高血壓性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及第10名的事故傷害。
衛福部今天公布去年(2023)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42年佔據死因之首,占總死亡人數的4分之1之多。另外,去年全國死亡人數較前年(2022)減少,主要是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減少所致,新冠肺炎在前年排名國人死因第3,去年排名下滑,但仍高居第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