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肝病三部曲的搜尋結果,共09筆
脂肪肝恐成為國人新國病!肝病防治基金會全國腹部超音波活動昨落幕,今年共5661名受檢者,其中3103人、超過54%民眾都被檢出有脂肪肝。醫師表示,脂肪肝最終可能釀成肝癌,40歲以下年輕族群脂肪肝,將是肝癌防治關鍵。
別以為「肝包油」只是不美觀,小心脂肪肝會引起肝臟長期發炎,演變成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國人幾乎每兩人就有一人有脂肪肝,若合併糖尿病、高血脂等問題,演變到肝硬化及肝癌的病程還會加快。專家提醒民眾,平時配合飲食控制與規律運動,必要時使用治療脂肪肝藥物,遠離代謝性脂肪肝病不是夢。
台灣設定今(2025)年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C型肝炎消除目標,遠早於WHO設定的2030年。目前累計已達17萬多人C肝治癒,估計全台至少仍有4萬人需治療。政府今年目標治療1萬人,優先治療族群非常明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明確指出三大優先族群:糖尿病與腎臟病等慢性共病患者、藥癮及監獄受刑人。
肝臟是沉默器官,因無神經,出問題時也不會感覺到痛。長期酗酒者,約9成都有脂肪肝問題,整個肝臟細胞堆積滿滿的油脂。專家提醒勿輕忽脂肪肝炎,肝臟發炎可輕可重,若長期不斷、反覆性地發炎,就會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出現肝癌。
從肝炎、肝硬化再到肝癌,是許多人都熟知的「肝病三部曲」。一名40多歲男子因長期肝發炎指數異常而就診,進一步檢查確診為重度脂肪肝,差一步就要邁入肝硬化階段。醫師就為他開立脂肪肝的專門藥物,並建議日常飲食可以多多吃魚。結果3個月後,其再測肝指數已回到正常值。
很多人都以為脂肪肝只會出現在肥胖者身上,其實瘦子也可能會發生。對此,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就算食量不大,只要營養攝取不夠均衡,也有機會被脂肪肝纏上,尤其是攝取過量澱粉及素食,都有形成脂肪肝的風險。其中素食很多人以為養生,但她提到,像是蘭花干、炸豆皮堪稱豆製品界的肥肉,而百頁豆腐的油脂含量更超過50%,不可不慎。
彰化縣72歲王姓男子,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曾兩度遊走鬼門關,1次是急性發作合併肝功能代償不全、1次確診肝癌,幸好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得以康復,並在去年10月重返最愛的馬拉松賽場,完成跑半馬的夢想,醫師稱讚,他23年來從未缺席回診追蹤,積極配合治療,堪稱「肝炎患者模範生」。
前民進黨黨主席施明德肝癌復發病逝,他在36歲時發現B肝帶原,這也是肝癌的最大危險因子。台灣肝癌患者中,有半數都曾有B肝帶原,其次則是C肝。專家提醒民眾,肝癌最可怕之處在於罹病初期不會有症狀,等到出現黃疸、腹水才就醫,往往已是末期。民眾如有B、C肝,或是年長、有共病、肝指數異常的脂肪肝者,必須3~6個月追蹤1次,接受超音波、抽血檢驗。
肝癌堪稱台灣國病,常聽到所謂的「肝病三部曲」,即肝炎、肝硬化、肝癌,不少患者都循著此病程發展。對此,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李威震表示,過去認為肝炎發展成肝纖維化、肝硬化,人生就沒有辦法改變,但近來研究發現,只要趕快阻斷發炎因子,肝纖維化是有機會逆轉的。他並分享救肝6招,包括服抗病毒藥、戒酒、飲食控制、勿亂用藥、禁用偏方、活肝移植等。此外,要避免誤食發霉食物,以及少吃加工食品,對養護肝臟來說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