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肥皂洗手的搜尋結果,共39筆
台灣有許多人戴眼鏡,然而如何清洗眼鏡卻是一個大問題。有網友發文詢問,「眼鏡可以用洗碗精洗嗎?」引發諸多網友熱議,有人就特別提醒,洗眼鏡不能使用肥皂,另外還有驗光師指出,也不能把眼鏡丟到車廂裡,並曝光原因。
南韓政府近日公布,將「立百病毒感染症」列為一級傳染病。由於該疾病死亡率為40%到75%,且人畜共通,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一旦觀察到國際疫情出現明顯變化,台灣不排除把立百病毒也列為法定傳染病。《中時新聞網》整理疾管署資料,一次認識「立百病毒」。
現代人工作繁忙,常常邊吃飯邊用電腦,小心把細菌、黴菌吃下肚。兒科醫師傑登近日分享一項實驗,在不同狀態下的手碰觸白吐司後,放置一段時間,並觀察吐司的變化,結果顯示碰過電腦鍵盤後再摸吐司,整片吐司竟長出滿滿的黴菌和細菌;只噴酒精、沒用肥皂洗手摸過的,也有將近一半變黑。醫師提醒,吃東西前應以肥皂加流動清水搓洗超過20秒,才是真的乾淨。
營養師高敏敏分享美國非營利環保工作組織近日公布「最髒蔬果前12名」,農藥殘留最多的蔬果第1名為菠菜、第2名草莓、第3名羽衣甘藍、芥菜和芥藍,長期吃進農藥,會導致心血管保護效果下降,可能增加乳癌及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但只要先洗手、用流動清水洗蔬果2次、切掉腐爛部位等,就能吃到乾淨蔬果。
諾羅病毒傳染力強,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今年春節至今,全台腹瀉急門診累計就診人次突破50萬,創近5年同期新高,新竹台大分院腸胃肝膽科醫師施文迪表示,一名女病患近日出現噁心、嘔吐與腹瀉症狀,經診斷確認感染諾羅病毒,研判與未充分加熱冷凍粽子有關,他提醒諾羅病毒耐酒精,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及用餐習慣。
生活中細菌無所不在,如半熟蛋、生食含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若傳染給嬰幼兒、長者或免疫力低下民眾,嚴重可能致命。醫師指出,新冠疫情緩解後,民眾對手部衛生重視程度下降,呼籲透過勤洗手,杜絕病菌傳播,尤其在6大時機使用肥皂洗手,能去除95%細菌、病毒,保護自己與他人健康。
隋棠11日出席服飾品牌「世界地球日」活動,昔日和她合作過的宥勝,原本也想趁地球日復出、但被炎上;對此,她看到影片覺得荒謬,嚴肅痛斥:「非常不恰當,他的發言跟另一半發言完全不恰當,根本沒有站在受害者角度,非常不負責任。」
農曆春節後全台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居高不下,上周仍有超過21萬人次就醫,是2021年以來同期最高,且群聚案例98.7%都是諾羅病毒釀禍,傑登醫師提醒,有5種病毒是酒精殺不死的,諾羅病毒只是其中一種,還有輪狀病毒、腺病毒、腸病毒及鼻病毒都不怕酒精,提醒民眾用肥皂勤洗手,否則一不小心染病,恐會拉到懷疑人生。
外媒報導蘋果官網販售的10款3C產品含有致癌物雙酚A,美國加州政府要求標示「致癌與生殖傷害」警語,產品包括行動電源、無線充電器等。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表示,平時要減少接觸含雙酚A的塑膠製品,尤其接觸信用卡、收據後記得洗手,但不能用酒精、乾洗手清潔,研究發現酒精會讓雙酚A吸收速度大增。
流感還在流行期,一名女子擔心會中鏢,上網查資料發現,過去曾有媒體報導,聞天然植物精油15分鐘可以殺病毒,PO上網後不少網友都表示,曾把白花油滴在口罩上,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沒確診過,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表示,精油對抗病毒的效果尚不明確,防疫仍以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為主。
如廁後沖水前,你會蓋上馬桶蓋嗎?一般認為這樣做可防止病毒和細菌飄散,避免汙染環境而致病,但最新研究發現,無論是蓋或不蓋,馬桶坐墊、馬桶旁牆壁和地板的病毒量差不多。專家提醒,每1公克糞便就可能帶有10億顆(PFU)病毒,尤其廁所空間狹小,病毒容易飄散到毛巾、盥洗用具上,因此不僅要「加蓋沖水」,還要定期清潔環境、保持通風,並注意手部衛生,可大幅降低汙染風險。
春節連假剛過,娛樂圈就帶來噩耗,大S徐熙媛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逝世,讓人不禁開始正視「流感」的可怕威脅。衛福部表示,流感傳染力強,會引起嚴重併發症,若出現一燒、二痛、三疲倦就需警覺是流感!
年菜吃不完,放進冰箱再取出加熱,卻讓自己陷入食物中毒的風險。食藥署提醒,7°C到60°C是「危險溫度帶」,細菌會快速繁殖,沒吃完的食物務必盡速冷藏或冷凍保存,取出復熱時建議高於70°C,也就是煮水時會冒煙的程度。
春節即將來臨,每到冬季與過年期間,流感、諾羅病毒就蠢蠢欲動。醫師指出,過年期間多數診所關閉,常導致病人一窩蜂擠到急診室,最常見就是流感及諾羅病毒,尤其諾羅傳播力強大、近期群聚事件多,光靠酒精洗手沒用,呼籲民眾一定要用肥皂洗手、用漂白水清潔環境,做好自我防護。
年節將近,家家戶戶經常年菜吃不完,放進冰箱再取出加熱,卻讓自己陷入食物中毒的風險。食藥署提醒,7°C到60°C是「危險溫度帶」,細菌會快速繁殖,吃不完的食物務必盡速冷藏或冷凍保存,而且冰箱建議不超過八分滿,以免影響內部溫度。
秋冬是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上呼吸道疫情和腸病毒流行,讓診所變得很忙碌,以腸病毒來說,5歲以下的幼童為重症高危險群,疾管署也提醒,出現7大重症前兆,要盡快送大醫院治療,包括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
很多人在外用餐,會朝桌子先噴酒精。不過,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酒精只能殺死部分病毒,最重要的是消毒手部,要一併以酒精噴手,加上肥皂洗手的方式,來阻絕病毒感染。他並表示,只對餐桌消毒,其實是非常大的錯誤,因為病毒會手碰觸口鼻讓人染病,只消毒桌子是不夠的。
越南一名2歲兒童近日有發燒、腹瀉等症狀,接受治療後情況仍無好轉,家人因此緊急將他送到越南胡志明市第二兒童醫院接受檢查,結果醫師發現男童的小腸內竟有超過100條蛔蟲,導致他有約70公分的小腸壞死,緊急動手術將蛔蟲全部取出;醫師提醒,10歲以下的兒童較容易感染蛔蟲,小朋友吃東西前一定要記得先用肥皂洗手,並每6個月使用一次驅蟲藥。
一名在台灣居住了一段的外國網友近日發現,許多台灣人上完廁所,都不用肥皂洗手,僅用水沖一沖,感到驚訝又噁心,都洗手了為何不用肥皂?貼文PO出後,台灣網友說,公廁的肥皂很髒,所以只用清水沖。
煮蝦子前應該先洗過嗎?美國海鮮專家對此有不同看法,部分人士認為不用洗,稱清洗恐進一步擴散細菌,甚至影響風味,也有人認為,只有已去殼、醃漬過的市售蝦子不用事先清洗。專家提醒,一旦蝦子呈現黏糊糊狀,或聞起來酸酸的,就要果斷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