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肥胖者的搜尋結果,共159筆
52歲林小姐最近只要咳嗽或大笑,就會不受控制地尿失禁,讓她備感困擾,也不敢參加聚會或外出運動。泌尿科醫師曲元正指出,尿失禁也是更年期常見症狀之一,會隨著年齡增加、骨盆底肌與神經退化惡化,好發於自然產女性、體重增加或腹部肥胖者,及糖尿病、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患者。
10月連假聚會、追劇、出遊樣樣來,許多人「犧牲睡眠換快樂」,醫師指出,長期睡不好,大腦會「未老先衰」。一項國際期刊研究指出,睡眠品質最差的人,其大腦老化程度幾乎是睡得中等者的2倍,背後主因之一是「慢性發炎」。
水腫不是變胖,而是水喝太多?敏盛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榮堅表示,水腫的主要原因是代謝與循環不良,常與脂肪過多、缺乏運動、飲食中鈉含量過高等因素有關。他建議平日可進行讓身體微微出汗的活動,或定期做阻抗運動以增加肌肉量。
近年「瘦瘦針」掀起減重熱潮,隨著第3代「瘦瘦筆」在台上市,再度引發討論。專家提醒,瘦瘦針並非萬靈丹,許多人誤以為「打了就不餓、不吃就會瘦」,忽略均衡營養進食與肌肉維持的重要性。若施打期間飲食高油高糖,不僅無法達到減重效果,還可能傷害腸道菌相,增加身體負擔。
藝人閃兵案持續延燒,針對是否有三軍總醫院的醫師涉案,國防部長顧立雄今(23)日表示,據了解至今為止沒有三總的醫師有接獲任何檢調通知要接受調查。
藝人閃兵名單一波接一波,昨(22日)內政部和國防部表示將修正體位標準、免役門檻BMI,肥胖者從BMI35改到45。女醫王姿允今上午發文舉例,「以前大概到像減肥前的Joeman那樣就免役了,現在要到減肥前的蛇丸那樣才可以免役」,並呼籲大家別為了不想當兵賠上健康。
藝人「裝病」躲兵役,令乖乖盡義務的年輕人產生相對剝奪感,值此民氣可用之際,內政部規畫修改役男體位區分標準,未來身體質量指數(BMI)15至45以內都要當兵;但明明是體檢制度出現漏洞,政府卻要修改體位標準,頭痛醫腳,很難不讓人聯想是要趁機增加兵源。
台灣脂肪肝的盛行率達33.3%,平均每3個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而脂肪肝成因除了飲食,還可能跟廚房油煙有關。醫師蕭敦仁分享研究指出,長期暴露在PM2.5的環境下,脂肪肝罹患風險會比未暴露者高出49%,而廚房油煙含有的有害物質,就包括PM2.5 (細懸浮微粒),日常可以透過烹調前先開啟抽油煙機、減少煎炸與爆炒烹調、定期清洗抽油煙機等方式來減少危害。
蘋果醋是減肥聖品?現在可能是錯的。一項去年刊登在國際期刊的研究,宣稱每天飲用一點蘋果醋能幫助肥胖減重,如今因研究數據和方法存在嚴重問題而被撤回。澳洲公衛營養學家史丹頓指出,不少關於蘋果醋的健康說法也存在疑慮,像是宣稱富含鉀、鈣、鎂等營養素,他也提醒飲用蘋果醋後要用水漱口,避免損害牙齒琺瑯質。
俗稱瘦瘦針的GLP-1受體促效劑因能降低血糖與減重,近些年來普遍被用於減重與代謝門診。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一項研究發現,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人,使用瘦瘦針後,整體罹癌風險降低17%,其中卵巢癌下降47%,但腎癌風險微幅上升,建議肥胖者使用瘦瘦針期間,也應追蹤腎功能。
越來越多銀髮族和忙碌的上班族瘋「超慢跑」,醫師提醒,超慢跑屬於心肺有氧,並無法取代所有運動,人的肌肉在30歲後逐漸流失,需要的是「重量訓練」,如啞鈴、槓鈴、腿推機、伏地挺身、深蹲等,讓肌肉出力,才能強壯與雕塑身體,達到抗老化、顧關節等效果。
肝臟是人體的沉默器官,國人如今吃得好,脂肪肝的盛行率也提高。BMI介於25~30之間者,高達半數都有脂肪肝,而BMI超過30的肥胖者,則8成都有脂肪肝。專家提醒,罹患脂肪肝14年,約有1成患者會肝硬化,而肝硬化後10年內,將有2~3成因肝臟疾病相關原因死亡。
全台過半民眾肥胖、過重,尤其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日益嚴峻。桃園市政府、台灣諾和諾德今年二度合作,推動「健康體位管理2.0」兒少肥胖防治方案,台灣肥胖醫學會也共同參與,呼籲社會正視「肥胖是疾病」,在黃金防治期及早介入、控制體重,預防潛在健康危機。
很多人有喝咖啡的習慣。食安專家韋恩表示,一項日本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喝3杯以上咖啡的人,因血中的脂聯素濃度上升,有助於降低血糖與預防動脈硬化,但這僅適用於BMI 25以下的正常體重者,在過胖的族群,則看不到這種保護效果。
想學蔡依林9 點半就睡覺,但躺了半小時還在滑手機?醫師分析,其實不必硬逼自己達到「蔡依林的標準時間」;研究顯示,在晚上 10 點到 11 點間入睡,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是就寢的黃金時段。
高油、高脂食物例如炸雞、比薩等,往往讓人一口接一口,等回過神早已熱量爆表,醫師指出,這並非單純嘴饞,而是「大腦在搞鬼」!研究顯示,食物的香味、外觀甚至照片,都能觸發大腦的「想吃模式」,讓人難以自制,尤其肥胖者在看到高熱量食物時,大腦獎勵系統反應更強烈,但實際進食時快感卻反而減弱,形成「大腦獎勵陷阱」,使人愈吃愈停不下來。
脂肪肝可能造成肝臟持續發炎。內分泌醫師楊江奕表示,脂肪肝主要是因肝細胞內堆積太多三酸甘油酯形成的油泡,跟肥胖造成的胰島素阻抗性有關係,也因此第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脂肪肝機率高達5至7成,嚴重恐導致肝癌,這類患者更要積極減重,控血糖又防癌。
《蠟筆小新》新電影近期上映,小新媽媽野原美冴的身材也再次被拿出討論,總是被吐槽「大屁股、三層肉」的她,身高159公分、體重60公斤,換算BMI為23.7,其實仍屬於正常範圍,醫師李唐越以此為例,分析泡芙人的5大成因,並提醒泡芙人在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風險上,和明顯肥胖者同樣存在。
肥胖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約47%的成年人處於過重或肥胖狀態。研究顯示,減重5%至10%即足以改善多數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疾病;若減重超過15%,甚至有可能「逆轉」第二型糖尿病。
適量食用黑巧克力、運動都有益身體健康,如果兩者搭配一起,效果更佳。營養師科提斯分享研究指出,食用30克純度70%以上的黑巧克力,並搭配適度運動,能增加抗氧化能力,還可減少發炎、改善免疫功能,展現「一加一大於二」的健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