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脂肪胰的搜尋結果,共06

  • 早期糖尿病有救了!只要減重:8成能逆轉

    早期糖尿病有救了!只要減重:8成能逆轉

    全台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研究發現,發病4年以內的糖尿病患者,在胰島細胞還沒有被「油死」之前,只要能減重,清掉內臟脂肪,有機會讓胰臟功能恢復正常,逆轉糖尿病,其中並發現,減重超過15公斤的患者,高達86%成功逆轉糖尿病。

  • 超音波掃出「脂肪胰」 醫師警告恐成癌王 4招改善

    超音波掃出「脂肪胰」 醫師警告恐成癌王 4招改善

    胰臟癌有癌王惡名,主要在其惡性度高、存活率低。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除糖尿病外,脂肪胰也可能增加胰臟癌風險,這是因為脂肪進入胰臟後,會改變細胞的基因表達,讓它們進入發炎與失衡狀態,要避免脂肪胰、預防胰臟癌,建議積極控制體重,尤其是BMI大於30肥胖者,另要高纖飲食、規律運動與定期健檢。

  • 罹「癌王」有前兆 5成患者有脂肪胰 6族群風險高

    罹「癌王」有前兆 5成患者有脂肪胰 6族群風險高

    胰臟癌有癌王惡名,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存活率低。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還是有前兆的,當胰臟在超音波影像下,看起來比肝臟、腎臟亮,代表有脂肪胰。研究發現,一半的胰臟癌病人有脂肪胰,有脂肪胰的人,罹患胰臟癌風險是一般人6倍,而腹部肥胖等6族群是脂肪胰高風險族群。

  • 胰臟炎一次「2年癌變增19倍」 醫:吃1物降20%風險

    胰臟炎一次「2年癌變增19倍」 醫:吃1物降20%風險

    「癌王」胰臟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多數人早期不會有明顯症狀。醫師錢政弘指出,不論是慢性或急性,得過胰臟炎的人都會是胰臟癌的高風險群,因為胰臟再生能力差,細胞一旦壞死,再生時就容易突變。韓國曾有統計,胰臟炎患者2年內患癌的機率高達19倍。建議高危險族群要做到戒菸、避免甜食、控制三酸甘油酯、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多攝取β-胡蘿蔔素來預防,β-胡蘿蔔素若吃足夠,能降低20%風險。

  • 過半胰臟癌患者有「脂肪胰」醫揭6大高危族群

    過半胰臟癌患者有「脂肪胰」醫揭6大高危族群

    胰臟癌素有「癌王」惡名,在於其早期幾乎沒明顯症狀,發現時通常已是晚期。胃腸肝膽科醫師林相宏指出,依最新研究發現,高達62%胰臟癌患者都有脂肪胰,包括腹部肥胖、高密度膽固醇偏低,以及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偏高,還有愛飲酒者,都容易形成。若屬於這些高危險群,務必盡快調整生活習慣,以降低癌化風險。

  • 研究揭做1事 86%糖尿病能逆轉:掌握黃金期

    研究揭做1事 86%糖尿病能逆轉:掌握黃金期

    全台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不少病友認為糖尿病就是得終生用藥或施打胰島素。對此,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糖尿病不能治癒的觀念,可能要更新了,最新研究顯示,發病4年內的糖尿病患,若減重超過15公斤,86%能逆轉糖尿病,重點不是完全不吃碳水,而是聰明控糖、配合運動,提高胰島素敏感度。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